《那些冷淡的留言,其實是想被看見》
第十二章:慢慢走,但我們在一起
十二月初,冷氣團報到,台北開始進入一整季濕冷的節奏。
Zoe收到一筆新的長譯案,工作量頗大,她決定先回家鄉住一陣子。一來可以專心工作,二來也順便陪陪家人。
林韋翔幫她提行李,一起搭高鐵南下。
Zoe靠在窗邊睡著,車窗上映出她半張安穩的睡臉。
他靜靜望著,不敢吵醒她,只默默把她的圍巾再拉高一點,蓋住脖子。
那一刻,他沒有多餘言語,卻有一種清晰的感覺──我好像終於學會愛人了。
抵達她老家時,Zoe的母親正在煮味噌湯。
她看見韋翔進門,笑著說:「你終於出現在我家的廚房了耶!怎麼這麼客氣?」
他點頭:「怕太快來會嚇到妳。」
Zoe母親大笑:「我女兒的朋友,還沒被她工作氣跑的都不容易,你算厲害。」
晚餐時,三人聊了很多日常話題──天氣、工作、社群上的無聊流行……
但沒有問到婚姻、收入、星座。
Zoe偷偷在桌下握了一下他的手,「我媽也在學著放下『檢查每一個男人』的反射動作。」她小聲說。
隔天清晨,韋翔搭車回台北。
下車時,他做了一個很久以前就想做、卻一直沒做的決定:他傳訊息給母親,說想回老家一趟,問能不能一起吃頓飯。
母親回:「你爸也會在喔!」
他回:「我知道。」
那天,他帶了一盒奶酪和一瓶紅酒回去。
紅酒是母親愛喝的品牌,奶酪則是他自己愛吃的,算是一種交換。
晚餐時,他父親照舊不太多話,只偶爾說幾句:「這魚不錯」、「湯太鹹了吧」。
但當他主動幫父親添飯時,父親抬頭愣了一下,沒說話,只點了點頭。
吃到一半,他忽然開口說:「爸,我最近……有在想,以後可能會想組家庭。」
餐桌邊空氣瞬間變得稠密。
父親沒有立刻接話,只放下筷子、坐正了一點。
「你現在穩定了,也差不多該想想這些了。」他說。
然後補了一句:「我以前太兇,是我不對。」
那句話不是戲劇式的道歉,也沒有眼淚或擁抱。
只是兩個男人中間的長年沉默,終於被一刀切開了一點。
林韋翔點頭,說:「我沒有怪你,只是……我以前真的不太知道怎麼跟你講話。」
父親咳了一下,裝作沒聽見。
但母親悄悄笑了,轉身去廚房拿水果。
那一晚,他們三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沒有對話,但也沒有距離。
隔週,Zoe回到台北。
他到車站接她,兩人一起提著行李走在長長的地下通道裡。
「我媽說你還蠻老實的,她喜歡。」Zoe說。
他笑了:「我沒什麼特別厲害的地方,只有老實可以用。」
她停下腳步,轉頭看他:「你有一點我最喜歡。」
「哪一點?」
「你不會急著讓我感動,但你總是讓我安心。」
那年年底,他們一起去參加朋友的跨年聚會。
倒數完畢,煙火升起,滿地人群歡呼。
Zoe拉著他的手,躲到一旁的小丘上看夜景。
「你有什麼新年願望嗎?」她問。
他想了一下,說:「希望我明年不會因為害怕失望而不敢期待。」
「這是什麼哲學系願望啦!」她笑著說。
他回:「那妳的願望呢?」
她答:「希望有一個人,能陪我慢慢走,不一定要走很快,但要一起走。」
他點頭,輕輕回握她的手。
「我們可以慢慢走,因為我終於不想再一個人趕路了。」
林韋翔的社群帳號,如今偶爾會更新。
有時,是一杯他學著煮的抹茶拿鐵;
有時,是一張無人的河堤風景;
有時,是他和 Zoe 的背影,沒標註人名,
只寫:「我們不急著讓世界知道,只想讓彼此不再懷疑。」
底下偶爾還是會有人留言「關我什麼事」,
但更多的是:
「謝謝你願意寫下這些。」
「我以為只有我會這樣想。」
「這樣的平凡,好有力。」
他沒有刪留言,也不再覺得被留言定義什麼。
因為他知道,有些人不是為了填補空缺而來,而是為了一起長出新的空間。
那些留言不是答案,而是曾經的他;而他已經,不再只是那個默默關掉貼文的人了。
你曾經在網路上留過「假裝不在乎」的留言嗎?
當你說「不關我的事」時,其實心裡最想說的是什麼?
你願意相信,某些冷淡的字句,其實是種求救嗎?
如果你也曾在文字背後藏著真心,請記得,現實中的你一樣值得被喜歡。
這篇故事,請轉給那個你想陪的人,也許你們都還在防空洞裡,但願有一點陽光可以照進來。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