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節目核心
韓文「작가」直接音譯過來是「作家」,其實就是編劇的意思。
作家首先必須訂好節目基礎設定,確定節目的風格跟基調。這個基本主軸是絕對核心,不能隨便更改。
例如《無限挑戰》的企劃設定是: 「韓國各種指標都處於平均值以下的7個男人,合體後卻是天下無敵。每周不同的情境下激盪出各種不同想法,這7個男人橫衝直撞的挑戰,用最真實的模樣、最認真的姿態給予韓國最高規格的歡笑與感動。」

在符合節目宗旨的原則下,每個禮拜要研究節目的製作形式,收集、整理所有相關資料,以此為基礎與製作人訂出主題,然後才開始寫腳本,還有邀請主持人跟來賓。
主持人在韓國叫MC(Master of Ceremony)。真人秀、脫口秀、歌謠節目、紀錄片等不同類型的節目需要的主持人也不同。
調性不同的主持人、來賓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才能獲得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喜愛。
如何通過每周不同的主題,讓演出者、製作組以及觀眾產生自然互動、形成共鳴是綜藝節目最重要的目標。
▋所以韓綜真的有腳本?
真人秀有腳本!!?所以李光洙的臭手果然是安排好的嗎?
並沒有,製作組的腳本只是編列出故事的大方向。
以《Running Man》為例,製作組負責的是建構出「故事流程」,設計任務或遊戲、懲罰跟獎勵的機制。
也就是說,作家已經對節目將如何進行、應該如何結束建好基本架構,至於出演者會怎麼去玩這些遊戲,就交給綜藝之神了。
會這樣做是因為觀眾想看。
最近真人實境秀是主流,觀眾想看到自然真誠的表現,才能代入情緒有代入感。
所以為甚麼很多節目的懲罰都是從吃下手?因為肚子餓的反應非常真實,最能引起共鳴。
如果是訪談型節目,像《劉QUIZ ON THE BLOCK》、《認識的哥哥》,作家一樣會訂好每一集的主題來邀請來賓,並透過事前採訪、開會來確定主持人的提問腳本。
邀請來賓在脫口秀很重要,製作組對於來賓有沒有綜藝感要有敏銳度,要四處挖掘故事、了解趨勢跟流行,非常仰賴作家的想像力及事前調查。
總結一下,李光洙的手是真的臭。

▋後製
韓國節目的後製很特別,最明顯的就是畫面上很大、色彩鮮豔的字幕。
作家會精心製作字幕字卡反應場景的基調,無論是喜劇、內心話還是戲劇性。「這就像在節目拍完再寫一個額外的劇本。」有作家說。
好處是在很多人相互交談、混亂大爆走的時候,字幕提供了清晰度並強調了最有趣或最有意義的部分。 壞處就是觀眾對節目的感受很大部份依賴製作組。
後製還要找出關鍵時間軸,整理當下發生的所有重要事件,再加上成員的真實故事,最後加上字幕字卡、影像、音樂效果等等。
這是非常累的工作,想想現場有多少攝影機,把所有的畫面對焦需要非常多的時間跟心力。
製作完一期節目通常要好幾天。
一個製作組中通常有好幾位作家,要負責想點子、找資料、場勘、寫腳本、對外交涉等,雜事繁多,特別是忙內作家(直譯是老么,新人菜鳥的意思)專門負責打雜,流動率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