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百草櫃:在黎明未至的長夜,我們如何守護一顆火種?——孔子給社運後倖存者的三帖心靈處方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你是否也曾站在那樣的廣場上?
雨水浸濕了衣裳,淚水與汗水混雜,喉嚨因吶喊而沙啞,身邊是無數張年輕、炙熱、寫滿信念的臉龐。你們相信,只要聲音夠大,意志夠堅定,就能撼動高牆,就能將那名為「希望」的晨曦,早一刻拉進現實的地平線。
太陽花開了又謝,雨傘收了又開。你們曾以為自己觸摸到了時代的脈搏,甚至親手轉動了歷史的巨輪。然後,夜,似乎變得更長了。
激情退潮後,留下的是疲憊、茫然,甚至是深刻的無力感。新聞頭條換了又換,世界依舊喧囂,而那曾經清晰可見的「希望」,卻彷彿成了海市蜃樓,愈行愈遠。你開始懷疑,那夜的雨,那日的汗,那些共同唱過的歌,是否終究只是一場盛大而徒勞的青春幻夢?
「我們並不擁有希望,我們守護希望。」這句話,在此刻聽來,多麼像一句殘酷的自我安慰。當現實的寒風不斷吹來,我們手中那微弱的火苗,還能如何「守護」?
如果你正被這樣的感受所困,我想邀請你,讓我們暫時離開這喧囂的當下,回到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塵土中,去拜訪一位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懂「守護希望」的「失敗者」——孔子。
他的一生,就是一場「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漫長遠征。他駕著顛簸的馬車,周遊列國十四年,懷揣著「克己復禮」的政治藍圖,卻四處碰壁,被圍困、被驅逐、被嘲笑、被誤解。他所珍視的「道」,從未在他生前真正推行於天下。
他眼中的希望,也曾如風中殘燭。那麼,他是如何面對這一切的?他又是如何在那樣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將那顆名為「仁」與「禮」的火種,守護下來,並使其穿越千載,至今仍在我們的血脈中低語?
今天,回到《論語》的原文,為所有在長夜中感到疲憊的「希望守護者」,開三帖孔子的心靈處方。


第一帖燭火:確立行動的座標——「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這帖藥,關乎我們行動的初衷,關乎我們為何明知希望渺茫,卻依然選擇走上那條最崎嶇的路。

【經典基石】

出處:《論語・憲問第十四》

原文: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白話翻譯

有一次,子路在石門這個地方過夜。清晨,看守城門的人問他:「從哪裡來?」子路回答說:「從孔先生那裡來。」看門的人便說:「哦,就是那位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的人嗎?」

這段對話,短小卻精悍得如同一把手術刀,瞬間剖開了孔子和他所有追隨者行動的核心驅動。

「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句話,由一個不知名的、身處底層的守門人之口說出,意味著在當時,孔子的這種「固執」與「天真」已經是天下人共知的標籤。這標籤裡,有敬佩,有同情,或許更多的是一種「何必如此」的訕笑。

那些被熱血佔領過的議場與街頭,走上街頭的人們啊!他們難道真的天真到以為,憑藉血肉之軀與滿腔熱血,就能輕易扭轉早已根深蒂固的政治結構與權力遊戲嗎?

或許,在最激昂的時刻,他們相信奇蹟。但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裡,他們內心深處,必然也迴響過那個聲音:「這行得通嗎?這值得嗎?這是不是注定失敗的?」

而孔子的偉大,正在於他用一生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的行動,從來不是建立在「成功率」的計算之上,而是建立在「應然性」的呼喚之上。他不是一個投機的商人,計算著投入產出比;他是一個覺醒的玩家,回應著內心深處的「天命」。

「為之」,不是為了那個「可」,而是為了那個「知」。

「知」什麼?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仁」的,什麼是一個理想社會應有的樣子。這個「知」,就是我們內在的GPS,是我們的道德羅盤。一旦這個羅盤清晰地指向了北方,那麼,即使前方是冰封的海洋,是萬仞的高山,一個真正的「君子」,一個覺醒的人,他的選擇也只有「前行」。

所以,親愛的朋友,當你回望那段歲月,感到徒勞與幻滅時,請先服用這第一帖藥方。問問自己:當初走上街頭的你,是為了追求一個「必然成功」的結果,還是為了回應一個「非如此不可」的內心召喚?

如果是後者,那麼,這段行動本身,就已經是圓滿的。它的價值,不在於是否最終達成外在的政治目的,而在於你用行動,印證了你內心的「知」。你沒有在你認為最關鍵的時刻背叛自己的良知,你為你所信奉的價值,站了出來。

這份「知行合一」的體驗,本身就是一份永不貶值的內在財富。它定義了「你是誰」,遠比任何外在的成敗更能塑造你的靈魂。守護希望的第一步,就是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的行動,是為了「踐道」,而非「求成」。


第二帖燭火:穩固存在的根基——「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確立了行動的座標,接下來,必然會迎來最艱難的考驗:逆境。當糧草斷絕,當同伴動搖,當全世界都與你為敵,你該如何自處?

【經典基石】

出處: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原文: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白話翻譯

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跟隨他的弟子們都餓病了,起不來床。子路很生氣地來見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這樣困窘的時候嗎?」孔子回答說:「君子在困窘時,能堅守原則;而小人一旦遭遇困窘,就會胡作非為了。」


這是《論語》中極具畫面感和戲劇張力的一幕。想像一下那個場景:一群懷抱著救世理想的精英團隊,如今卻飢腸轆轆,倒在異國的荒野上,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他們面對的不是哲學辯論,而是最原始的生存危機。

子路的憤怒,是人之常情。他不是在質疑孔子的學問,他是在質疑「天道」的公平性:「我們是好人啊!我們是為了天下蒼生啊!為什麼老天要讓我們落到這步田地?」

這不也正是許多社運參與者在運動退潮後,面對司法追訴、社會污名、前途茫茫時,發出的共同吶喊嗎?「我們為這片土地付出,為何最終受傷的卻是我們?」,「我們的理想如此純正,為何現實如此骯髒?」

孔子的回答,冷靜得近乎殘酷,卻蘊含著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

「君子固窮。」

他沒有抱怨,沒有解釋,沒有祈求。他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固」字,是關鍵。它有「本來如此」和「堅固、堅守」的雙重含義。這句話的意思是:是的,君子本來就會遇到困窘,這是遊戲設定的一部分。但關鍵在於,君子在困窘中,依然能「固守」自己的原則與人格。

而「小人窮斯濫矣」,「濫」就是失了分寸,破了底線,像洪水一樣漫無邊際,什麼都做得出來。

孔子在這裡,劃出了一條檢驗人格的終極分界線。順境時,人人都可以是謙謙君子;唯有在「窮」途末路的極限壓力下,一個人的真實成色才會顯現。

這帖藥,是給所有在逆境中感到痛苦、憤怒和動搖的我們的。它提醒我們,「守護希望」的戰場,在某一刻,會從外在的街頭廣場,轉移到我們內心的方寸之地

當你感到被世界拋棄,當你發現理想無法變現時,正是「固窮」的修煉開始之時。你是否會因為失望,而變得憤世嫉俗,口出惡言?你是否會因為挫敗,而放棄學習,沉溺於廉價的娛樂?你是否會因為無力,而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外部的「敵人」,讓自己成為一個純粹的抱怨者?

或者,你選擇「固窮」。

固窮」不是躺平,不是擺爛。它是一種積極的內在持守。是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依然堅持讀書,鍛鍊身體;是在沒有掌聲的時候,依然待人溫和,心懷善意;是在外在世界無法給你回報時,轉而向內探索,豐盈自己的靈魂

守護希望的第二步,就是學會「固窮」。把外在的「窮途末路」,轉化為內在的「固守陣地」。希望,此刻不再是遠方的晨曦,而是你在困頓中,依然挺直的脊梁。這份尊嚴,誰也拿不走。


第三帖燭火:掌握時機的智慧——「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如果說第一帖藥是關於「為何出發」,第二帖藥是關於「如何堅持」,那麼這第三帖藥,就是關於在漫長的等待中,「如何自處」的終極智慧。

【經典基石】

出處: 《論語・述而第七》

原文: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白話翻譯

孔子對顏回說:「如果有人任用我們(來推行我們的理想),我們就積極地投身去做;如果沒有人任用我們,我們就退隱潛藏起來。這種能進退自如的智慧,大概只有我和你才具備吧!」

這句話,是孔子對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說的,充滿了知己間的默契與欣賞。它揭示了一種超越「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更成熟、更具彈性的生命策略。

「用之則行」,這很好理解。就像社運高峰期,時機到來,民氣可用,我們就當仁不讓,走上第一線,發光發熱。這是「行」的狀態,是能量的釋放。

但真正的智慧,體現在後半句——「舍之則藏」。

「舍」,是被捨棄,被拋棄,不被時代所用。這不正是運動落幕後,許多人面臨的處境嗎?舞台的聚光燈熄滅了,人群散去了,你被「舍」在了日常的軌道上。

這時,你會做什麼?是心有不甘,不斷地懷念過去的高光時刻,無法融入眼前的平淡生活?是依然用一種戰鬥的姿態,在社交媒體上衝撞,耗盡最後的能量?

孔子給出的答案是:「藏」。

「藏」不是放棄,不是投降,更不是消沉。「藏」是一種極其高明的、主動的能量保存策略。它像一顆種子,在冬天將自己深深地埋藏在凍土之下,不是為了死去,而是為了積蓄力量,等待下一個春天。

「藏」可以有很多種形式:

  • 回到專業:如果你是學生,就好好完成學業;如果你是上班族,就在你的崗位上做到卓越。把那份改造社會的熱情,化為把眼前事情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
  • 深化內涵:利用這段時間,去大量閱讀,去學習一門新的技能,去旅行,去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把視野從單一的政治議題,擴展到更廣闊的文化、歷史與生命領域。
  • 重建連結:關心那些在運動中一同奮鬥,如今也同樣感到失落的夥伴。不是聊遙遠的政治,而是聊彼此的生活、工作與困惑。把宏大的「革命情感」,落實為具體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支持。
  • 修煉心性:練習靜坐,練習覺察,學習與自己的焦慮、憤怒、無力感和平共處。把向外投射的能量,收回來,清理和滋養自己的內心花園。

「舍之則藏」的智慧在於,它讓我們明白,生命的節奏如同潮汐,有漲潮,也必有退潮。一個真正的「希望守護者」,不僅要懂得如何在漲潮時「行」,更要懂得如何在退潮時「藏」

因為「藏」的深度,決定了下一次「行」的高度。

守護希望的第三步,就是學會「藏」的藝術。當外在的時機不成熟時,就把自己當作那顆需要守護的、最重要的「火種」。你的存在,你的成長,你的不被消磨,就是對那個看似遙遠的希望,最忠誠的守護。


結語:我們守護的,從來不是結果,而是資格

親愛的朋友,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在黎明未至的長夜,我們如何守護希望?

孔子的三帖心靈處方,層層遞進,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答案:

  1. 知其不可而為之:用「應然」的內在召喚,來定義行動的價值,擺脫對「功成」的執念。
  2. 君子固窮:用「持守」的內在修煉,來應對外部的困境,將逆境轉化為淬鍊人格的道場。
  3.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用「進退」的生命智慧,來管理自己的能量,學會在沉潛中積蓄力量。

走過這三步,我們或許會恍然大悟:

我們從未真正「擁有」過希望,就像我們從未擁有過日出一樣。希望是一種天地間的自然節律,有其自來的時機。我們這些守夜人,唯一能做的,不是去強行催生太陽,而是守護好自己手中的這盞燭火,不讓它在長夜的寒風中熄滅。

我們守護的,從來不是一個確定的「結果」,而是守護我們自己再次看見黎明、並走向黎明的「資格」。這份資格,由我們的初心、我們的人格和我們對世變的處之泰然共同構成。

只要我們還在「知」,還在「固」,還在「藏」,那顆火種就未曾熄滅。它就安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胸膛深處,溫暖而堅定。

當下一個風起的時刻,當遠方再次傳來號角的聲音,你會發現,你從未離開過隊伍。你只是在用一種更深沉、更智慧的方式,守護著那份永恆的希望。

與所有在長夜中前行的靈魂,共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覺醒玩家の哲學
0會員
11內容數
人生是場大型遊戲,我們將經典哲學生活化,助你看穿規則、升級打怪。別再被動練等,從現在起,拿回你的主控權,成為自己人生的『玩家一號』,一起漂亮地通關這個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想要達到生命深沉的寧靜和喜悅, 就必須戰鬥內心中那些亂七八糟的見解。 沒有用理性分析過的思路, 就像潰堤的河道一樣, 會造成災難。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想要達到生命深沉的寧靜和喜悅, 就必須戰鬥內心中那些亂七八糟的見解。 沒有用理性分析過的思路, 就像潰堤的河道一樣, 會造成災難。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人生起伏總會有身在黑暗的時期 無論那時是心中有光或是期望有道光 至少都代表著還懷有希望的可能 請由下圖中選取一張圖 讓我們來看看心中的那道光 需要我們用甚麼心態去迎接
Thumbnail
人生起伏總會有身在黑暗的時期 無論那時是心中有光或是期望有道光 至少都代表著還懷有希望的可能 請由下圖中選取一張圖 讓我們來看看心中的那道光 需要我們用甚麼心態去迎接
Thumbnail
聖者之心,如照世明燈, 先教人覺察自心,明了種種得失、禍福的因由, 人們便可以修改痛苦及痛苦的因,廣種快樂及快樂的因。 如能潛心聖人之學,便是點亮自己的心燈。 這盞燈會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 有一天,會照亮世界。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聖者之心,如照世明燈, 先教人覺察自心,明了種種得失、禍福的因由, 人們便可以修改痛苦及痛苦的因,廣種快樂及快樂的因。 如能潛心聖人之學,便是點亮自己的心燈。 這盞燈會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 有一天,會照亮世界。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謬思共枕兩無眠 雞窗雨雷吼光閃 微曦初映鳥齊鳴 充斥著陷阱語言 靜默是智慧本源 自然無渴無欲念 心靈身體與行為 無非是私有經驗
Thumbnail
謬思共枕兩無眠 雞窗雨雷吼光閃 微曦初映鳥齊鳴 充斥著陷阱語言 靜默是智慧本源 自然無渴無欲念 心靈身體與行為 無非是私有經驗
Thumbnail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3) 這段經文是在我很低潮時支持我的力量,也是讓我很感動的一段話語。 當時的我,感覺生命枯竭,沒辦法再承受更多的苦痛,我需要倚靠些什麼讓我可以繼續活下去,信仰是那些時間給予我盼望的來源之一。
Thumbnail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3) 這段經文是在我很低潮時支持我的力量,也是讓我很感動的一段話語。 當時的我,感覺生命枯竭,沒辦法再承受更多的苦痛,我需要倚靠些什麼讓我可以繼續活下去,信仰是那些時間給予我盼望的來源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