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圖鑑》|用圖表重新認識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店裡有許多談人口的書,

常見的是滿滿的文字和報告,

讀起來像在翻閱一份又一份統計年報。

不過這本書不一樣,

它像是給這些冷冰冰的數字貼上彩色便利貼,

讓我們從中看見情緒、歷史與故事的軌跡。



raw-image

第一眼便被幾乎鋪滿封面的世界地圖吸住,

上面堆疊著圓餅圖、條形圖、人口密度⋯⋯

以及看似隨手貼上的箭頭與註解,

像是一位熱愛資料視覺化的設計師,

把全世界的祕密攤在桌上。


封面的底色是偏暖的亮黃色,

像是提醒我們,

人口議題不是灰暗的負擔,

而是一種必須直視的現實亮光。


🌍前言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

人口變動像一艘全速前進的油輪。

家庭人口可能像快艇說變就變,

個人選擇能立刻改變生活,

但整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像巨輪一樣,

轉向需要時間和決心。


這個比喻妙在人口問題不只是統計數字,

而是帶有慣性的社會現象,

想讓它改變需要時間與代價。

這種幽默感貫穿全書,

數字的背後有故事,故事裡有情緒,

而情緒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判斷。



raw-image

🌍翻開其中一個跨頁,

會遇見兩種時空同框的移民地圖,

左邊是 1500 年至 1914 年的歷史遷徙路線,

右邊是 2020 年的現代與海外移民分布數。


這是一種令人震撼的對照,

幾百年前的大規模遷徙

多沿著殖民與貿易的航道延伸,

像是地球的血管第一次被劃開;

而今日的移民熱點

則集中在經濟與安全條件優渥的國家。


箭頭像是呼吸一樣,

有的地方大口吸入人口,有的地方不斷流出。

這種視覺效果提醒我們,

移民不只是個別家庭的決定,

而是整個世界在重新分配人力與資源的過程,

歷史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只是理由從「征服與殖民」

變成「工作與生活的選擇」。



raw-image

🌍這個跨頁帶我們看見空間與人口之間的拉扯,

左頁是西元 100 年與 1700 年的人口密度地圖,

右頁則是 2021 年的現況分布。

千年前,除了亞洲農業文明核心區之外,

大多數地方的人口密度幾乎稀薄得像未經開墾的草原;

而到了近代工業化與城市化爆發,

人口開始像磁鐵吸鐵屑一樣集中在幾個熱點。


右頁的現況圖像化呈現這種極端對比,

東京、摩納哥這些城市型國家人口密度極高,

而廣袤的澳洲、蒙古則顯得空曠得近乎寂寥。

這種差距告訴我們,

人口問題不只是「多與少」的數字,

而是「人和空間如何共存」的長期課題,

當一些地方擠得喘不過氣,

另一些地方卻人跡罕至,

這正是現代世界最鮮明的矛盾之一。



raw-image

🌍書中有一個跨頁專門談日本少子化,

左頁的折線圖讓出生數與死亡數

像兩條在山坡上分道揚鑣的路線,

2006 年之後死亡數正式超越出生數,

成為「人口負成長」的明確分界線。


圖上還特別標註婚姻觀變遷、

經濟條件壓力等社會事件,

提醒我們這並不是單純的數字波動,

而是生活方式改變的結果。


右頁的生育率圖表則更直接,

曲線一路下滑,1.57、1.36、甚至 1.26⋯⋯

 這些數字像一組冷淡的座標,

卻能讓人立即聯想到晚婚、不婚、

養育成本高漲與性別角色變化等結構問題。


整個跨頁反映的不只是日本,

而是許多先進國家共同面臨的未來,

當人口金字塔底部變窄、頂端變重,

社會將如何重新設計支撐自己的方式?


raw-image

🌍這個跨頁將貧窮與飢餓放在同一塊視覺場域裡,

左頁用 2.15 美元國際貧窮線標準標出全球低收入區域,

右頁則用 2000 年與 2021 年兩張地圖比較全球飢餓狀況。

這種雙重對照讓我們看見一個殘酷卻真實的現象,

貧窮與飢餓往往重疊,

而改善的速度遠比想像中緩慢。


20 年來,部分地區的飢餓情況有所緩解,

但非洲與南亞仍是深紅色區塊,

那代表每天仍有人無法獲得基本溫飽。


數據之間沒有語言,

卻給人一種靜默的壓力,

原來全球化不只帶來商品的流通,

也帶來不均衡的現實。

讀著這頁,

我們會突然明白人口統計

並不只是出生與死亡曲線,

它與餐桌上的一碗飯、與孩子能否長高、

與一個家庭能否改變命運緊密相連。


🌍讀完《世界人口圖鑑》,

很難再把人口當成抽象的統計表。

那些曲線與色塊,描繪的是真實的人生軌跡,

有人離開家鄉,有人擠在過密的城市,

有人出生在未來會少子化的國度,

也有人掙扎在貧窮與飢餓之中。


這本書用數據、文字和圖表,

讓我們看到問題的樣貌,

而理解樣貌,本身就是改變的起點。


🌍當我們抬頭看世界,

不只是看見 80 億這個龐大數字,

而是想起它背後 80 億種活法,

這正是這本圖鑑最珍貴的價值。


人口不是數字,

是我們共同寫下的未來。

當我們看見世界的分布,

也就看見了共同選擇的重量。



《世界人口圖鑑》

作者|原島廣至  

譯者|蘇暐婷

出版|麥浩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70會員
481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07/13
7月12日, 臺灣第一枚在日本發射的火箭, 升空數秒後墜落。 這起事件不只是技術突破的嘗試, 更象徵臺日民間合作邁出關鍵一步, 也讓我們重新思考, 我們的下一代會活在怎樣的世界裡? 這也是為什麼, 這本書值得你和孩子一起打開。 📰這本書像一張地圖,
Thumbnail
2025/07/13
7月12日, 臺灣第一枚在日本發射的火箭, 升空數秒後墜落。 這起事件不只是技術突破的嘗試, 更象徵臺日民間合作邁出關鍵一步, 也讓我們重新思考, 我們的下一代會活在怎樣的世界裡? 這也是為什麼, 這本書值得你和孩子一起打開。 📰這本書像一張地圖,
Thumbnail
2025/06/26
🐱寫在前面: 我懷疑我自己用「貓」騙大家看書XD 但是,誰叫貓可愛呢? 而且「喵喵書」有個共同點, 總是叫我們放鬆,我愛喵喵書。 *********************** 有時候,人生不是突然變好, 而是靜靜的鬆了一口氣。 這本書,就像是那一口氣的形狀。 🐱每一頁都是
Thumbnail
2025/06/26
🐱寫在前面: 我懷疑我自己用「貓」騙大家看書XD 但是,誰叫貓可愛呢? 而且「喵喵書」有個共同點, 總是叫我們放鬆,我愛喵喵書。 *********************** 有時候,人生不是突然變好, 而是靜靜的鬆了一口氣。 這本書,就像是那一口氣的形狀。 🐱每一頁都是
Thumbnail
2025/06/25
暑假,「找工潮」即將來臨, 不論是第一次打工的大學生, 還是剛畢業準備踏入正職社會的社恐新手, 大家都準備把自己塞進「社會人」這個形狀裡。 在這個履歷爆炸、面試大爆的季節, 這本書也有很多「打工貓」, 認真演繹出他們的打工生涯。 🐱這本書叫《行行皆有貓》。 看完你可能會
Thumbnail
2025/06/25
暑假,「找工潮」即將來臨, 不論是第一次打工的大學生, 還是剛畢業準備踏入正職社會的社恐新手, 大家都準備把自己塞進「社會人」這個形狀裡。 在這個履歷爆炸、面試大爆的季節, 這本書也有很多「打工貓」, 認真演繹出他們的打工生涯。 🐱這本書叫《行行皆有貓》。 看完你可能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399書單-4] 打開新聞, 不一定是我們想給孩子知道的知識, 划划網路, 不一定找得到我們要告訴孩子的事, 那麼,看書吧,繼續分享書單。 🍋《EARTH地球叔叔教我的事》 這本書由地球本人帶你去看看, 人類在地球上做了些什麼? 而地球現在面臨了什麼? 我們
Thumbnail
[$399書單-4] 打開新聞, 不一定是我們想給孩子知道的知識, 划划網路, 不一定找得到我們要告訴孩子的事, 那麼,看書吧,繼續分享書單。 🍋《EARTH地球叔叔教我的事》 這本書由地球本人帶你去看看, 人類在地球上做了些什麼? 而地球現在面臨了什麼? 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先說俺沒有任何相關專業知識,單純是自己的想像力而已。我知道,在這領域我只是一個無知的小角色。 這是某天半夜在準備休眠睡覺,閉著眼睛休息的過程中突然在腦袋裡跳出的問題。我不是高知識份子,也不怎麼看書,只是突然很好奇這個問題「當貨幣數量不變,人口卻一直增加時地球會變得怎麼樣?」 老實說我原本的畫
Thumbnail
先說俺沒有任何相關專業知識,單純是自己的想像力而已。我知道,在這領域我只是一個無知的小角色。 這是某天半夜在準備休眠睡覺,閉著眼睛休息的過程中突然在腦袋裡跳出的問題。我不是高知識份子,也不怎麼看書,只是突然很好奇這個問題「當貨幣數量不變,人口卻一直增加時地球會變得怎麼樣?」 老實說我原本的畫
Thumbnail
天下、遠見都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平臺,更是大家學習的寶庫,但這次的哈佛商業評論的焦點企劃網紅行銷戰不太建議買早上用了吃兩顆茶葉蛋的一點零碎的時間,把昨天到蔦屋書店場勘買的雜誌大略看了一下。個人覺得有用的重點如下:(部分摘錄自雜誌)「你不能否認了,網路是已經是我們的另外ㄧ個生活的世界。」
Thumbnail
天下、遠見都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平臺,更是大家學習的寶庫,但這次的哈佛商業評論的焦點企劃網紅行銷戰不太建議買早上用了吃兩顆茶葉蛋的一點零碎的時間,把昨天到蔦屋書店場勘買的雜誌大略看了一下。個人覺得有用的重點如下:(部分摘錄自雜誌)「你不能否認了,網路是已經是我們的另外ㄧ個生活的世界。」
Thumbnail
🌍今天來看聊聊一本和SDGs相關的繪本, 欸,不要看到「SDGs」就轉臺, 我保證,這本不一樣, 這本美麗、有邏輯、有知識, 甚至還有點詩意,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不無聊! 通常和SDGs相關的議題書籍, 會稍稍的有那麼一點生硬, 讓人覺得似乎像在說教, 但這本書讓我出乎意料
Thumbnail
🌍今天來看聊聊一本和SDGs相關的繪本, 欸,不要看到「SDGs」就轉臺, 我保證,這本不一樣, 這本美麗、有邏輯、有知識, 甚至還有點詩意,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不無聊! 通常和SDGs相關的議題書籍, 會稍稍的有那麼一點生硬, 讓人覺得似乎像在說教, 但這本書讓我出乎意料
Thumbnail
在地理的國度裏 自然與人文交錯成繽紛的世界 自然來自於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 人文來自於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 以大地為底 隨意地塗抹 盡情揮灑 尋找一個科學的方法 來自於宇宙之眼的遙測 解析不清模糊形影 來自於孜孜不倦的地測 盡是攀不過的崇嶺 廣裘的幅員 遼闊的大地 渺
Thumbnail
在地理的國度裏 自然與人文交錯成繽紛的世界 自然來自於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 人文來自於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 以大地為底 隨意地塗抹 盡情揮灑 尋找一個科學的方法 來自於宇宙之眼的遙測 解析不清模糊形影 來自於孜孜不倦的地測 盡是攀不過的崇嶺 廣裘的幅員 遼闊的大地 渺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當人內建數以千萬計的功能後,還能使用最原始的語言了解最原始的世界嗎? 可以當作睡前讀 對科幻不感興趣的不用避開,書店沒有賣硬派科幻,例如太空人與太空知識等等,主要賣的是軟科幻。 視角是超未來的世界,外星物種的細菌袍子,外星物種的相處,高階科技發展,人性在感性、理性、機械、自然之中的改變拉扯。    
Thumbnail
當人內建數以千萬計的功能後,還能使用最原始的語言了解最原始的世界嗎? 可以當作睡前讀 對科幻不感興趣的不用避開,書店沒有賣硬派科幻,例如太空人與太空知識等等,主要賣的是軟科幻。 視角是超未來的世界,外星物種的細菌袍子,外星物種的相處,高階科技發展,人性在感性、理性、機械、自然之中的改變拉扯。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