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 2025 年,我終於從「指紋辨識時代」邁入了「人臉辨識時代」的懷抱。回顧我從 iPhone 6(全新)→ iPhone 8(全新)→ iPhone SE3(二手)一路走來,都是忠實的 Touch ID 派支持者。但隨著工作身分還是個工程師、加上科技更新的腳步,這次真的忍不住換了最新的 iPhone 17。


這篇文章,就來跟你們分享我從 指紋到人臉辨識的轉換歷程,還有為什麼我認為這一代真的值得出手!
1. 工程師的科技焦慮:是時候告別指紋了
先說說我為什麼一直抗拒升級到人臉辨識。原因很簡單,我真的愛慣了指紋辨識的便利!- 拿起手機,手指一按就解鎖,不用把手機舉到眼前對齊臉。
- 解鎖之後不用看螢幕,可以搭配手勢動作就可以執行我要的動作。
不過,隨著工作中接觸更多新科技,我也越來越清楚:身為工程師,就該跟上時代的腳步。AI 技術大躍進、App 設計越來越偏向高規格大螢幕體驗,我 SE3 的小小螢幕早就吃不消了。

2. iPhone 17 重點升級:螢幕 + ProMotion + AI 接軌
為什麼是這一代換機?除了我心理準備好以外,iPhone 17 的幾個升級點真的打中我痛點:
- 更大的螢幕:很多 App(像是 ChatGPT、Notion、甚至行動銀行)小螢幕容易文字擠在一起,操作不順。
- 120Hz ProMotion 顯示技術:滑起來真的更順手,看影片、玩遊戲都舒服。
- Apple Intelligence 支援 ChatGPT:這對我這種靠 AI 工具輔助工作的工程師來說超加分,尤其未來支援繁體中文後更是期待。據說是10月底會發佈的 ios 26.1 就會有支援繁體中文了。
這些規格真的讓我有「該升級了」的感覺,iPhone 17 不只是換手機,是重新進入新的使用體驗圈層。

3. 換機潮真的有感:等不到的官網、遇到的幸運色

原本打算從 Apple 官網訂購,結果發現要等兩週以上,今年的換機潮真的很有感。後來靈機一動去中華電信門市問問看,竟然剛好有我最喜歡的「薰衣草紫色現貨」!
搭配 5G 購機方案、原本 4G 門號升級、加上老客戶優惠方案,算一算花不到 14,000 就帶回家。但我失算的是 —— 犀牛盾手機殼還在路上,暫時只能用門市贈送的保護貼先用著。
iPhone 17 的裸機真的滑到不行,滑得像肥皂,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握著手機、捧在手心中。
4. 指紋到人臉:習慣轉換其實沒這麼難
最一開始用 Face ID 解鎖的時候,我真的不習慣,打開控制中心的方向不太一樣,少了 HOME 鍵,有一些行為需要做調整。
但幾天後我發現:
- 在光線良好的地方,Face ID 幾乎無感解鎖
- 從戴口罩也可以解鎖,真是強大的生物辨識演算法
- 有趣的是,在工作會議上「偷偷看手機」會比較不方便,因為動作會變很大 😅
雖然我還是懷念 Touch ID 的手感,但不得不說,這場從「指紋到人臉」的過渡,其實沒我想像中的難。



5. 用科技靠近世界,iPhone 17 是我的轉捩點
當我搭火車看著周遭的人使用手機,幾乎已經看不到指紋辨識的身影,突然覺得自己這次換機像是把自己「更新」了。
科技的核心從來都不是硬體規格,而是如何讓人更靠近人群、更流暢地體驗生活。
iPhone 17 對我來說不只是升級,而是:
- 打開更廣闊的螢幕視野
- 接軌未來 AI 應用的開始
- 重拾和主流接軌的熟悉感
🟨 結語:iPhone 17,下一個五年剛剛好

人生每五年換一次手機其實很剛好,而這次的 iPhone 17,剛好搭上科技轉型的列車。
對我來說,它不只是一支手機,而是 從過去跳躍到未來的跳板。
👉 你也換了 iPhone 17 嗎?還是還在觀望?
留言告訴我你對「指紋 vs 人臉辨識」的看法,我們一起聊聊手機換機的大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