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童話,而是一種疼痛的成長
長大是一件疼痛的事,而我們無法逃避。
我知道自己的年紀早就超過了這部動畫的TA。但我仍然被角色的台詞刺中,尤其S7 E7那場對話: 一位被囚禁數世紀的魔法師,與一位壓抑仇恨的小國王。Aaravos說得太誠實了。他知道,就算是最強大的龍族、最聰明的精靈族,也無法逃脫命運的桎梏,他們選擇了自我毀滅、或自暴自棄,因為沒有人真的能抵抗現實。
這何嘗不是我們自己?
《龍的王子:亞拉沃斯之謎》,更像是一封寫給那些已失去純真的人們的信。
它延續了《RWBY》的角色魅力、《降世神通》的世界深度、《鬼滅之刃》的成長傷痕,也提醒我們:即使我們不是主角,仍要面對選擇的難題。
善良是奢侈的選擇?當正義與寬恕只能二選一
這部作品的開場,如同《權力遊戲》那樣沉重,在你還沒能完全消化咀嚼之時,已經先用了巨大的衝突來製造張力。因為人類對魔法的貪婪,世界被撕裂為兩半。倫理與戰爭交錯的深淵中,我們該如何讓孩子真的相信:「善良,是一種選擇?」
從《漢摩拉比法典》以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便早已成為公平正義的象徵。若所有暴行都能被原諒,這世上還會有「正義」嗎?
善良不是懦弱,它需要一點鋒芒。
否則,那只是無能的寬恕,是對惡的縱容。
他們是孩子,但他們做了大人不敢做的選擇
《龍的王子:亞拉沃斯之謎》一直在試圖回答這些難題,我認為它做到了。
角色們不是天生聖人,每個人都曾陷入自己的掙扎。他們試圖做對的事,也在痛苦與猶豫中顯露出真實的樣貌。最讓我感到欣喜的,是這部作品真誠地保留了少年視角,沒有被大人的現實感與權力邏輯所污染。
或許,正因為我們長大了,才會變成那些「以為自己沒有選擇的大人。」
但這部動畫提醒我:我們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早就不敢選了。
在戰火中選擇寬恕的小國王:Ezran 如何打動我
小國王Ezran他八歲的身高總讓人難以代入國王的身分,但他的心理層次卻意外地成熟。整段冒險,正是從他父親King Harrow 的死亡展開,這是一個孩子被迫承接一整個國家的起點。在他父親留下的遺言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不要讓歷史的錯誤延續到下一代。
這句話理想得幾近不現實。畢竟,連我們這些普通人,都難以原諒過往的傷痕;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在戰火與失親的痛苦中,選擇寬恕而非報復。
這就是這部作品最打動我之處,它讓一個孩子用最不現實的選擇,證明善良的價值。
不夠強也能選擇善良:Callum 是最貼近觀眾的角色
魔法師Callum 總讓我想起《凹凸世界》的紫堂幻,那種身為普通人的猶豫與掙扎真的是如出一轍。
他雖貴為王子,卻因同父異母的身分與 Ezran 隱約有一道看不見的界線。他不是天選之人,也不是天生強者,但正因如此,他才懂得恐懼,也才有勇敢的空間。
他的每一次選擇都充滿拉扯,他不是不知道怎麼「做對的事,」他只是太清楚,做對的事也可能會傷害到某些人。這樣的遲疑,反而讓我感到真實,也讓我在他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如果 Ezran 是光明,那麼 Callum 就是灰色。
他提醒我們:善良有時不是天性的禮物,而是一種帶著懷疑、也願意承擔後果的決定。
被遺棄、被犧牲的那些人
以一部面向兒童的動畫來說,《龍的王子:亞拉沃斯之謎》對反派的描寫格外厚重。它沒有輕易讓角色簡單就死亡,我們先不提S7最後一集彩蛋我有多生氣。但也沒有讓他們淪為只為劇情服務的功能性人物。
在故事的後半,我們見證了Viren如何從一位忠誠的顧問、疼愛女兒的父親,逐步墜入黑暗。更可怕的是,那每一步都有「合理的理由。」
為愛而壞,Claudia的黑魔法不是墮落,而是絕望
我要大聲說:Claudia 真的是史上最可愛的反派!
她有趣、好玩,並且總是對事物抱持著好奇心,她同時保有善良、忠誠,並且天真的形象,你怎麼可能想像這種角色會是一個反派?也正是因為她似乎無憂無慮的幽默形象,讓我們忽略了她走上歧途的父親。
她從不覺得自己是壞人,她只是想把家人留在身邊。這樣的動機,比起單純的邪惡更讓人不安,因為她太像我們了,那種願意為了所愛之人,而傷害別人的自己。
這也會讓我想到《絕命毒師》當中探討的議題:
如果你是為了所愛之人,即便是鋌而走險、做錯的事情,
會被自己所愛之人所唾棄,那你仍甘願去做嗎?
當世界奪走你所愛,你還會溫柔嗎:Aaravos 的復仇
當你發現這世界沒有正義時,你會怎麼辦?
有些人選擇原諒,有些人選擇遺忘。Aaravos沒有,他選擇了還擊。他用幾個世紀編織復仇,用智慧與魅惑把人心一點一點引向崩潰。他不是為了殺戮而殺戮,而是想要讓這個從未認錯的世界,終於承認一次自己的錯。
他不再相信任何高尚的價值,因為高尚從來沒救過他。他所相信的,是「讓痛苦循環」這唯一的公平:如果我受苦,這個世界也應該跟我一起受苦。
他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們心中那句不敢承認的惡:「你若奪我所愛,我便奪你所有。」
Aaravos 是我們內心那個無法被勸服、無法被救贖的部分。
他是傷痕的化身,也是動畫中站在對立面的角色,是我們討厭成為的「大人。」
寫給還願意選擇善良的大人們
這部動畫的劇情,遠比我想像中沉重。
不是因為它談論戰爭、背叛與死亡,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的期望比大人還高。這是一部寫給少年的故事,但它每一個故事設計、情節,我都感覺彷彿被一次次拷問著:你還記得嗎?你曾經也想要維持著心中的「善良。」
我們都知道復仇是空虛的,但是這部作品沒有「用力描寫代價,」也沒有讓作品流於說教的形式,他單純描寫了「選擇善良」的困難。它不把黑白對錯簡化成童話,而是讓角色們在痛苦中拉扯,依然選擇相信、選擇溫柔。
善良是一種餘裕嗎?還是只是愚蠢?
我們常以為,善良是一種天真,是強者餘裕下的溫柔。
但《龍的王子:亞拉沃斯之謎》告訴我們,真正的善良,來自那些不夠好的人。是會遲疑的、會失控的、會懷疑自己,在一個又一個「可以選擇」的瞬間,選擇了「善良。」
這樣的善良,是在知道代價之後仍然堅持的信念,並且有能力「維護這樣的善良。」
或許,是因為我們害怕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龍的王子:亞拉沃斯之謎》沒有給出答案。只是問:
你,還願意選擇善良嗎?

關於我
嗨,我是 Pyris,一個在故事與影像之間行走的創作者。
我相信動畫不是逃避現實的童話,而是讓我們學會誠實的鏡子。
《龍的王子:亞拉沃斯之謎》不是單純的冒險奇幻,而是讓我重新思考: 「什麼是選擇、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再也回不了頭的錯誤?」
你呢?你最近一次做「對的選擇」是什麼?留言給我吧,我們一起聊聊。
📌 追蹤我,一起探索更多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