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話結論
● 「處暑」與消息卦「否」
節氣「處暑」對應的消息卦從「遯」來到了「否」。地天「否」,就是大家熟知的「否極泰來」當中的否,而在周易的卦序上,實際上是泰極否來,而其實當中所要表達的智慧,是泰否如山峰山谷、波浪般有高有低,運勢的好壞是有它的起伏流動且週期的,沒有永遠的好和永遠的壞。在泰否的爻辭當中,可以看到周易所要傳達的這個深層意義。(流波治泰的命名就是來自於這個波浪的起伏)

泰否的爻辭內容,有如一個動態的波浪。
位在夏秋之交的「處暑」時期,有著「爭秋奪暑」的形容,強調了強烈動盪而不穩定的局勢,對應著天地不交、萬物不通的「否之非人」(卦辭)之世。
● 「處暑」物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鷹乃祭鳥」:鷹類的猛禽開始大量狩獵,且會陳列獵物,如有儀式一般。古人看到類似祭祀的行為,將其連結到五行的宇宙觀中,秋令屬金而肅殺有義德,認為鷹為義禽。
「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蕭瑟肅殺,鳥獸爭獵、草木凋零、作物成熟而待收藏。
「禾乃登」:穀物類作物成熟,農民忙於豐收。

鷹乃祭鳥
● 衍卦結果:地雷「復」(768888)
本次結果是地雷「復」卦。復的卦象在《象》傳中的形容是「雷在地中」,一陽生於五陰之下,是冬至一陽復始的由來,所以《象》接著也說「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描繪出古代政治哲學中,冬至時閉關涵養下卦雷震之中一陽的動能的景況。

雷在地中(上坤下震),一陽復。
復卦在易經六十四卦中也有小父母卦之稱,純陰純陽的乾坤兩卦作為父母卦,呈現出陰陽二極的基本特性,復卦則呈現出陰陽的動態,週而復始、陰陽相含互涉與消息變化等等易經陰陽哲學的核心概念。所以解釋陰陽互動的《彖》傳中特別點出了「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的重要詮釋。
我們先來看看復卦的卦辭:
「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復卦卦辭在易經中不同於大多數以一個具體特定主題來闡述的方式,而是以抽象的敘述來展現,這讓卦辭的解讀有很大的詮釋性。大體上,不外乎形容「天地之心」一陽來復的動態,陽氣自此開始萌發而潛伏於地中。而配合爻辭來看,把「復」解讀成「回家」,也是一種嘗試將它具體化的解讀,可以提供一個可見的想像。陽氣來復,生氣重啟,回歸初心,等等意涵可以從當中衍伸而出。
除此之外,以易經為源頭發展出的廣泛東方哲學中,包含中醫與現今常見的各種民俗療法在內,「全息律」的觀點應用隨處可見,較通俗常見的又如,腳底、耳朵、手掌等局部當中的位置按摩可以對應全身器官臟腑,除了這種空間位置上對應,更全面的又如「子午流注」的概念,除了空間還有時間的呼應。簡言之,就是大小宇宙的呼應,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就有這個大小宇宙週而復始的時空觀念。
在爭秋奪暑的「處暑」運勢中得出了代表冬至的復卦,有值得品味的特別意義。爭秋奪暑的陰陽互動對應著「否」卦的消息,就是陰陽互敵而天地不交,是陰陽太極圖裡面中間分開陰陽的交界;「復」卦則提醒著我們去看見,陰陽之中互相含涉著對方的那黑白點,以及陰陽雙魚遊動的圖形所想要呈現出的動態意義。陰陽是不斷變化消長中的動態,且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 可能性參照

復卦二爻若爻變,由陰變陽,則變為地澤「臨」。
衍卦結果是地雷「復」(768888),雖然並無變卦,但當中有第二個爻位聚積了想要爻變的動能,可以作為我們對未來變化可能性的參考。
復卦六二的爻辭非常簡短,「休復,吉」,而爻變之後是具有「大震之象」的臨卦。休復告訴我們返歸初心的過程不可急躁,要有所休息,然而並不是消極被動的意思;因為變卦後,將是君臨天下的「臨」卦,四德俱全而能量飽滿的「元亨利貞」。所以休養續力、配合外在條件是必要的過程,如同冬至「雷在地中」的意象,一陽初萌蠢蠢欲動,而萬物仍在嚴冬之中,靜待宇宙週期轉折的「七日來復」,條件俱足「朋來無咎」,就能「有攸往」而「出入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