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孩子學美語時
很常看到父母很在意口音
希望孩子能講道地的美語
孩子們也覺得自己需要把每個音唸標準
很多孩子因為這樣而不敢開口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我也希望自己發音可以標準
希望自己能像ABC一樣
之後去美國唸大學的時候
就如同歷史課本上說的
美國是個大熔爐
到處都是世界各地來的人
我的同學也是不少從各個國家來的
很常聽到他們的口音
就能夠知道他們從哪來
印度人的口音最難聽懂
墨西哥人的口音也很好分辨
還有日本人、韓國人、埃及人、法國人⋯⋯
都可以從他們的口音知道是從哪個國家來的
但他們從來不會因為有口音而不發言
也因為這樣
我漸漸可以聽懂不同口音的英文
語言是一種工具
是讓人彼此溝通的工具
人們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就像我們說中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音
講話也不一定要口齒清晰字正腔圓
不然周杰倫怎麼會那麼紅呢
我認識一個國小的孩子
他的媽媽英文不好
所以從小花大錢買教材
讓他沈浸在美語環境中
希望他能夠把美語變成他的第二母語
他的口音的確不錯
聽起來蠻道地
但每次聽他唸自己寫的文章
我都無法理解他想表達的是什麼
在看看他寫的文章
很多文法錯誤、邏輯不通
用詞也不太正確
很多英文不是很好的人聽他說話
都以為他英文很強
說到這
其實只是想打破個迷思
學英文不需要追求口音的完美
只要長音短音分清楚
不要把長音字說成短音
畢竟有些字的長短音之差
可以從一個普通字變成罵人的字
(這也是我一開始去美國鬧過的笑話)
學英文的重點是
要學會句子的結構
用字也要正確
這樣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這才是語言最原始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