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華棟樑笑裡曾總結了戀愛追求過程:
男人追求女性時,會使盡混身解數,講盡所有平常都不會講的話。追求成功後,男人打回原形,然後變回日常的自己,女人因此覺得「你唔再愛我喇」。
我這裡有個實驗性、以及令女生憤怒的假設:
男人欺騙你,是你自己造成的。
1. 男生追求時對你說的甜言蜜語,是你自己造成的
社會上似乎認為談戀愛的第一步是要調情(即撩女仔、flirting),甚至有不同男女調情技巧的教學。既然男生調情是為了撩起女仔對自己的注意和心動,那麼達到目標後,男生的甜言蜜語自然會減少甚至不再有了。這樣便容易造成女生所認為「你唔再愛我喇」的感覺。
你當然可以認為男生甜言蜜語是欺騙、是信不過。然而,女生你們要是那男生沒有flirt你,你又會留意到他嗎?你們那段愛情又會開始嗎?
社會上仍然有「女生要矜持」、「女生主動不會被珍惜」、「要欲拒還迎」等的觀點。到頭來,是你們女生要求「男生要主動追求自己的」。
那麼,懂女生以上心態的男生會做什麼?當然是施展渾身解數吸引女生了。甜言蜜語當然也包括在「渾身解數」之中。
你說這是欺騙嗎?這其實男生只是配合你們女生的要求而已。正如人們在選餐廳、食物時,也會根據餐廳的裝修、根據菜單上食物相片而選擇。餐廳老闆知道食客的要求,將裝修和相片造得很精美,那只是規則的使用而已。你食了之後發現很難食,餐廳有欺騙過你嗎?其實沒有。
有女生們還不接受這個想法嗎?那我假設有女生A十分討厭男生的甜言蜜語,第一下就定義了那男生不可靠,那女生A還有被男生欺騙的機會嗎?不再有了,然後女生A只會尋找不說空話的男生 -- 誠實的男生。
然而,對於你們接受甜言蜜語的女生,第一下就將不諳說美話的男生撇除走了。然後你還說你想要誠實可靠的男生?你還抱怨男生信不過?
2. 男生外表和完美人設亦是令女生感到受騙的原因
外表的確是吸引力之一。外表如甜言蜜語一樣,如果女生第一下就將外表較不吸引的男生撇除走,餘下的候選人便是懂得裝扮自己的男生。男生也看到規律,就是自己外表和人設越好,似乎越能受女生青睞。那麼男生們會做什麼?你現在也應該回答到了,就是不停完美自己外表和人設。有一些男生做得太過了,又或者說,裝演比實際改變內涵更簡單快捷,於是便形成欺騙。
然後,這個社會似乎在外在與內在之間,在初始階段(成年前)只能選擇一樣去發展似的。意思是,在關注外在(即外表、談話技巧、衣著、各運動音樂技能等)和關注內在(即如何做人、學術學習與研究、甚或人生意義)之間,只能二選一(我也不知為什麼有這現象)。
我在中學時便能看到,打扮靚仔的、懂social的、經常有女朋友的,通常學業成績都很差;然而學業成績好的,通常外表和人設都不甚吸引。
如果你擇偶條件更關注外表,似乎你更容易獲得金玉其外,但沒有內涵、敗絮其中的男生。所以說,你遇到男生都是金玉其外,仍然是女生你自己所造成的。
緣木求魚,只是水中撈月,正如你在蘭桂坊酒吧又怎會找到真愛呢?
(注:音樂和運動等各技能或背誦的知識仍然是外在的不是內涵。我認為,內涵是幾乎無法透過某言行而認定。是一種感覺,一種望著他「猶如內裏有無窮深淵」的感覺。)
3. 新聞與社交都是造成「男人信不過」這想法的傳播
新聞就是要賺錢,就是要多讀者閱讀。那什麼新聞更易吸引讀者?是負面新聞。新聞盈利的目的,造成新聞只報憂不報喜。那麼報道誰的男明星出軌、誰的男友是渣男等,便是日常了。新聞要是經常報道哪對明星十分恩愛,估計讀者看到標題便睡著了。
再加上拍拖有感情問題時,定會相約朋友傾訴,這是自然的行為。但當你們拍拖感情正常時,卻不會約朋友討論。你於是聽到的新聞和朋友消息,大多數只會是負面的。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於是「男人是信不過」這個「事實」便在你心中建立了。
4. 標籤效應強化觀點
「男人信不過」的觀點形成了,可是仍不穩固。需要的是在生活中尋找例子。用這觀點為基礎,你會找到很多符合你觀點的證明。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投射」。
找到越多「證明」自己觀點的例子了,你觀點就很穩固。最後,「男人信不過」就成為了你心中「不容置疑的事實」。
有一禪師與蘇東坡的故事,可說明什麼是投射。
佛印禪師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就像是一尊佛;
而你心中只有牛糞,才會看佛印禪師像一堆牛糞啊!
5. 你看到的,可能只是自己
以上的段落,其實將「男生」這詞與「女生」互換,也是反映到這社會現實的。即是說,女生們,又何嘗不是信不過?
你們又沒有與男生調情嗎?
你們也不是有吸引男生技巧嗎?
你們也不是關注男生外表和行為多於內在嗎?
你們外表打扮也不是可以誇張得像喬裝似的嗎?
你們所謂的「矜持」又何嘗不是做show、不真實的?
你們又何嘗不是婚前溫柔小奶狗、婚後狂暴大獅子嗎?
男生其實也會有怨言,也會覺得自己被騙了,也可以有「女生信不過」這結論。
然而,這可能其實只是你們的共業而已。你在說人,其實只是說自己。
人夾人,你們夾到成為情侶的,會不會其實也是同一模樣?
成熟的人真正在乎別人,所以不敢輕易給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