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Week 31 《人際關係當中,看不到的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 開場引言

你有沒有曾經在一場對話中,感覺對方有話沒說?


你曾否進入一個空間、場合、飯局或邀約,還沒開口,就覺得氣氛不對勁?


有些東西沒說,但你感覺到了。那是一種不容易解釋、卻真實存在的感覺。


我們通常把這種感覺,叫做「第六感」,但在我眼裡,那更像是一種**「氣場感知」的能力**。


我稱之為: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積累——


語調裡的停頓、眼神中的迴避、說話順序的刻意、甚至一句話後面沒講完的情緒尾音。


我們都感受過,只是沒人教我們怎麼讀出來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的是:


我這些年在職場與生活中,如何一步步意識到「看不到的技術」。


這不是理論,是我用身體換來的感知方式。


最重要的是:這套技術的核心只有一句話——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如果你願意放慢腳步去看、慢速去聽、仔細去感知,


那些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就會一點一滴浮出來。


一、氣場是什麼?如何感知?

可能是自身職業與個人天賦的關係,我能感受到人到空氣中散發出的氣場。

先扣除掉可能是自身的天賦加成外,我認為這是多年來反覆練習觀察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方式。並發現:氣場常常不是用眼睛「看」出來的,而是用身體「感」出來的。需要花時間讓身體去感應那種不對勁的節奏,像是你走進一間房間,空氣雖無聲,但心裡某種直覺卻會起反應,那就是氣的波動。

如果用動畫《獵人》的概念來比喻,這氣場就像念能力中的圓


你的念延伸多遠,你就能感知多大的範圍。


而這個「圓」,正是你當下對世界的感應寬度


但「圓」不是一蹴可幾,


它需要你每天刻意慢下來練習。


走得太快、說得太快、判斷太快的人,常常就錯過了那些氣場裡的微變訊號。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二、感知氣場的方式與分類

感知一個人的氣場(圓),就是在讀他在空間中釋放出的「影響力」。


這個影響力可以來自外顯的行為,也可以來自潛藏的狀態


我將它分為兩種路徑:


一種是由外而內;一種是由內而外。


 

一)由外而內(佔40%)

這類訊號來自外觀與社交表現,外貌、身形、衣著、配件,這些表層訊息雖然容易偽裝,卻能提供第一手的風格線索。

你也可以從對方的社群媒體中觀察出他想塑造的形象與價值觀,這是他有意讓人看見的表演舞台,也是可觀察的線索:

·外貌:是否精緻打理?膚色氣色是否反映出作息與健康?

·身形:肌肉或贅肉的比例、走路的動線,都透露出自律程度與自我控制能力。

·衣著:服裝整潔度、顏色選擇與場合是否合適,反映出對環境與他人的敏感度。

·配件:是否佩戴名錶、軍章、個性裝飾?配件有無過多、刻意炫耀還是恰如其分?

例如:我曾遇過一位外貌打理得當軍官、身形結實、服儀筆挺、手戴戰術錶、鞋子光亮可以照臉上的痘痘。他未出聲前全場便注意他,因為他的外顯展現,已在無聲中劃出一道穩定的圓。

二)由內而外(佔60%)

真正的氣場,往往來自潛意識下的自然反應,難以演出。

像是說話的節奏、停頓處的呼吸、眼神的持續度與回避反應、拿東西時的手勢輕重、面對不確定情境時的慣性行為

這些細節無法演出,也無法在短時間內修飾

它們藏在潛意識裡,需要你放慢觀察速度,才能一一浮現。這類觀察無捷徑,只能靠累積。

  • 姿勢:是挺直還是含胸?走路輕盈還是沉重?
  • 眼神:看人時是專注還是閃躲?
  • 態度與談吐:講話是否有信念?字詞是否穩定?
  • 行為:是否容易緊張?是否反覆摸鼻子、玩手指、咬嘴唇……
  • 慣性反應:東西掉了是慌張撿起還是淡定處理?面對突發狀況是反應快還是無法接招?

例如:在早點名時,我注意到某位學生站姿總是僵硬,回答時眼神閃躲,聲音發抖,手指不斷摳袖子。雖然他外表整齊、裝備齊全,但這些細節透露出他心理極度不安,讓我立刻意識到他可能在隱藏重大壓力,後續介入果然發現他正面臨家庭變故。

當你學會讀出這些非語言訊號,你便會開始進入感知氣場的核心層面。

但若你總是用1.5倍速與人相處,那你大概只看見了40%的氣場。剩下的那60%,得靠你慢慢磨出來。

真正的氣場細節,藏在潛意識裡,等你慢慢磨出來。

三、若無法感知,可能是哪四種人?

在進入一個新場域時,你可能會遇到讓你讀不到氣場的人。這不一定代表你遲鈍,有時候只是對方的狀態落在了感知的盲區。以下是我歸納出來的四種典型狀況:

他很弱:「嗯!就…很弱!」

指的是氣場極弱、缺乏張力,存在感低到容易被忽略。你感覺不到壓迫,也沒感覺到交流的流動,像一張空白紙。有時候你會不自覺對這類人沒什麼印象,因為他們的圓太小,小到不具備任何影響力。

他很強:「強!值得我學習,我必須快點行動。」

你一靠近就能感受到對方的壓場與自信,語氣、站姿、眼神都透露出「我知道我在幹嘛」。這種人通常會讓你本能地「想靠近或想逃開」,但不論哪種,都代表他的圓有強度。有些人一站出來就讓人服氣,這就是能量外溢的表現。

強大到無法察覺:「強大到隱藏起來,表該階段的我無能力覺查。」

這類人表面低調,氣息收斂,讓你感覺「太普通」,甚至毫無存在感。但事後你才發現,他話雖少卻句句有力,行動雖慢卻無聲穿透。他不是沒氣場,而是把氣場藏起來了。這類人最難辨識,也最值得敬畏。

他不差,但不吸引你:

有些人明明條件不差、談吐也算得體,但你就是對他提不起勁。這不是他不行,而是他目前的頻率與你不合。你的雷達掃過他,發現他沒問題,但也沒火花。這種人,未來有機會,但現階段,不會是你心中留下記憶的人。

能夠分清這四種差異(特別是第三種你常常看不出來),你的觀察力就邁入下一階段。因為你開始能意識到,有些人不是沒有氣場,而是你當下的能力還無法感知到。

除了判斷力的提升,還能決策品質的根基。當你可以看清誰是值得深入交往的人,誰是該保持距離的人,你做出的每一個判斷都會更有準度。

但察覺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被訓練。而訓練的場域,就藏在我們最熟悉的空間裡。

於是我們要來談談——感知力要如何養成

 

四、感知力如何訓練?

感知能力的養成,也就是所謂觀察圓的能力,並非一蹴可幾。以下提供個人的兩個練習方向:

4-1 職場

(1) 對上(上司、長官):

學習面對不同位階的長官,在其各種喜怒哀樂之下應對進退,演化出:

「揣摩上意:大哥在想什麼?」的技能。

例如:

某次長官常常改變語氣要求「簡報再簡明點」,其實不是內容不清楚,而是他還要拿著簡報再往上報,他需要更精簡明了的文字,這時要學會讀懂他的狀態,而非硬闖進繁鎖的細節。

 

(2) 對下(下屬、平民):

在你各種命令下達與追蹤任務進度的過程中,演化出:

「伯樂慧眼:誰是可用之材?誰是廢物?」的技能。

例如:

軍中有很看似積極的新兵,但觀察他在人前與後對任務敷衍的表情與身體語言,其實會發現他真正的動機是逃避責任而非承擔。

 

(3) 對中(同事):

在協作與競爭交錯中,習得:

「通透人性:逐漸理解人心與品格」的技能。

例如:

與某同事合作簡報時,發現他每次討論都先退一步聽我說,後來才明白他其實心思細膩,善於觀察團隊中誰有主導欲,從而調整自己的角色。

 

這三方面的大量練習,是你平時累績個人資料庫的來源

★關鍵指標:

而當你看到某 A 時,可以馬上從資料庫中聯想到 A 的個性其中 50% 像 B,50% 像 C,代表「恭喜你!進步了」。

例如:A(100%) = B(50%) +  C(50%)

 

 

4-2 日常生活

你可以從最日常的行為練起:看影片時,請關掉倍速,回到正常速度

為什麼?因為氣場與情緒的變化,大多藏在那一兩秒的停頓、語尾的轉折、音量變化與說話者眼神的閃爍中。如果你總是快轉,等於是拿剪刀把細節全部剪掉了。

同樣地,聽 Podcast 時也不要當背景音。練習帶著意識去聽,你會發現:有些講者的語氣強硬卻在關鍵處猶豫,有些人話說得滿卻其實虛得很。這就是讀氣場的感覺。

我個人就是從這種慢速練習開始,逐漸培養出對語氣與空氣變化的敏感度。可能是因為我天生對快轉聲音有排斥,也可能是誤打誤撞。但慢下來之後,我真的「聽」懂了更多。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這句話雖然不是當今主流,不過依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是有用的。

在這個人人講求效率的時代,如能夠放慢一點,就是你搶先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關鍵。

★關鍵指標

當你聽到,或是感覺到團隊中講了「某句話」時,不知是哪裡怪怪的時候?

或是你只聽聲音,就能在腦中想像出對方是什麼表情時。

沒錯!不要懷疑,氣氛變了,就是這個點:「你又進步了」。

 

五、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怎麼做?

你不需要等下一場課或下一次大事發生。

你只需要從今天起,給自己一個挑戰:

用正常速度看一支影片,不快轉,聽出語氣裡的情緒變化。(不是奇怪的片片)

這是練習感知的第一步,也是你不再在場面上失語的起點。

慢就是快。

透過慢動作,越能先一步看出他人的「氣」與「意」。

一旦你熟能生巧了,別人就再也藏不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隊長
4會員
27內容數
白天動得很克制,晚上寫得很誠實。 習慣讓節奏滲進皮膚與文字, 越平靜的外表,越藏著熾熱的執行力。 我喜歡慢慢來,直到你無法忘記。
隊長的其他內容
2025/07/27
一場從足底、肩膀到呼吸的身體解鎖之旅 被約跑的開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某天在健身房胸推時的組間休息,一則 Line 訊息跳出來,原來是我過去帶的左右護法傳來的: 「隊長,你要不要參加夸父接力賽?」 先是心頭一頭熱:不錯喔,果然沒白帶,還記得要保持聯繫、維持人際關係。 下一秒,想了一想
2025/07/27
一場從足底、肩膀到呼吸的身體解鎖之旅 被約跑的開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某天在健身房胸推時的組間休息,一則 Line 訊息跳出來,原來是我過去帶的左右護法傳來的: 「隊長,你要不要參加夸父接力賽?」 先是心頭一頭熱:不錯喔,果然沒白帶,還記得要保持聯繫、維持人際關係。 下一秒,想了一想
2025/07/24
正義不等表勝利,覆盤方能百戰不殆。 【爸爸開場|打輸了,然後呢?】 夜色裡,灰燼緩緩落下。 火堆沒有旺盛的聲音,只剩幾根焦木,時不時輕輕裂開。 地上的腳印深淺不一,有人來過,有人離開,有人留下來,沒說話。 豬剛健坐在火堆旁,動也不動,像在等一個沒人會給的答案。 他終於開口了:
2025/07/24
正義不等表勝利,覆盤方能百戰不殆。 【爸爸開場|打輸了,然後呢?】 夜色裡,灰燼緩緩落下。 火堆沒有旺盛的聲音,只剩幾根焦木,時不時輕輕裂開。 地上的腳印深淺不一,有人來過,有人離開,有人留下來,沒說話。 豬剛健坐在火堆旁,動也不動,像在等一個沒人會給的答案。 他終於開口了:
2025/07/23
--當你還在以為時,別人早就從背後進來了。 【爸爸開場|你知道什麼是「聲東擊西」嗎?】 爸爸今晚想說個故事,但在開始之前,先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你看到有人在東邊吵吵鬧鬧,火光亂竄,你會怎麼辦?」 這就跟一個古老的計策有關,它叫——聲東擊西。 意思是:故意在東邊製造聲音和動靜,吸
2025/07/23
--當你還在以為時,別人早就從背後進來了。 【爸爸開場|你知道什麼是「聲東擊西」嗎?】 爸爸今晚想說個故事,但在開始之前,先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你看到有人在東邊吵吵鬧鬧,火光亂竄,你會怎麼辦?」 這就跟一個古老的計策有關,它叫——聲東擊西。 意思是:故意在東邊製造聲音和動靜,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直覺中心是人類圖的覺察中心,訊號最微弱。若無法相信自己的直覺或感到恐懼時,可調配花精使用。
Thumbnail
直覺中心是人類圖的覺察中心,訊號最微弱。若無法相信自己的直覺或感到恐懼時,可調配花精使用。
Thumbnail
微微顫動的眼皮尚未準備好要接收這個世界的第一道光與資訊,神志還想遊走於深不可測的無邊大海,絲毫沒有上岸的衝勁,然而身體已經開始逐一安裝各種感官的精密功能,重建效能高等的知覺系統,於是我清楚感受到身旁的人也醒過來了。 對於此刻的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或許是暖暖的陽光只照射到雙腳,頭腦尚在自行開機
Thumbnail
微微顫動的眼皮尚未準備好要接收這個世界的第一道光與資訊,神志還想遊走於深不可測的無邊大海,絲毫沒有上岸的衝勁,然而身體已經開始逐一安裝各種感官的精密功能,重建效能高等的知覺系統,於是我清楚感受到身旁的人也醒過來了。 對於此刻的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或許是暖暖的陽光只照射到雙腳,頭腦尚在自行開機
Thumbnail
當你進入某人的Aura時,你不僅在意識層面上與他們相遇,也在機理層面上與他們相遇。當一個未定義的中心與一個定義的中心連接時,它們不僅反映那個中心,還會放大它。
Thumbnail
當你進入某人的Aura時,你不僅在意識層面上與他們相遇,也在機理層面上與他們相遇。當一個未定義的中心與一個定義的中心連接時,它們不僅反映那個中心,還會放大它。
Thumbnail
敏感度和接觸自己的內在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治療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內在雷達和生命經驗的關係,通過分享一些朋友的遭遇,引起的內心不安和擔憂。文章充滿了對內在自我平安的執著,呼喚我們疼惜曾經受苦的自己,欣賞曾經死而重生的自己。
Thumbnail
敏感度和接觸自己的內在感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治療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內在雷達和生命經驗的關係,通過分享一些朋友的遭遇,引起的內心不安和擔憂。文章充滿了對內在自我平安的執著,呼喚我們疼惜曾經受苦的自己,欣賞曾經死而重生的自己。
Thumbnail
本文介紹內感與基本感受的概念,並提供情緒建構的技巧,讓讀者可以更豐富地詮釋自己的情緒經驗。
Thumbnail
本文介紹內感與基本感受的概念,並提供情緒建構的技巧,讓讀者可以更豐富地詮釋自己的情緒經驗。
Thumbnail
㊙️喚醒記憶,探索內在世界 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會發現,氣味不僅僅是一種感官體驗,更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扇窗戶,通往我們深藏的回憶和潛意識的大門。   想像一下,當某種特定的氣味輕輕觸發你的嗅覺時,似乎想起些甚麼?你以為你以為的,在某些程度上是瞬間改變,不僅能夠回憶起過去的片段,更能夠深入了解自己
Thumbnail
㊙️喚醒記憶,探索內在世界 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會發現,氣味不僅僅是一種感官體驗,更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扇窗戶,通往我們深藏的回憶和潛意識的大門。   想像一下,當某種特定的氣味輕輕觸發你的嗅覺時,似乎想起些甚麼?你以為你以為的,在某些程度上是瞬間改變,不僅能夠回憶起過去的片段,更能夠深入了解自己
Thumbnail
拉開距離之後,有了空間可以思考這段關係的一切。 由於這段關係的形式完全跟真實能量呈現相反,在跟他互動的過程中我覺得我總覺得很像他周遭很像圍繞了一層厚厚的霧,只有當他短暫直面我的時候才看得到他本人的感覺。 所以我也不確定我們的所有互動,到底有哪些東西是真的有滲透他的,雖然他沒有試圖想要進入的我
Thumbnail
拉開距離之後,有了空間可以思考這段關係的一切。 由於這段關係的形式完全跟真實能量呈現相反,在跟他互動的過程中我覺得我總覺得很像他周遭很像圍繞了一層厚厚的霧,只有當他短暫直面我的時候才看得到他本人的感覺。 所以我也不確定我們的所有互動,到底有哪些東西是真的有滲透他的,雖然他沒有試圖想要進入的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