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條綁不綁:別把台灣的習慣帶出國,山裡亦然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白朗峰與白朗湖步道

白朗峰與白朗湖步道


到國外登山時,「什麼都不要做」是個國際通則,
除非你去的是冷門原始的極特殊路線,或無名小徑。

這幾天有台灣登山隊在富士山山徑上綁布條,被其他隊伍發現後,在網路上引起了一陣討論,然後認識的記者就來詢問我國外爬山要怎麼「做記號」,正巧我上週才剛從阿爾卑斯回來,可以分享一點見聞。

這張照片是我很喜歡的作品,是上山下海過一夜團隊從白朗湖下山的背影。正前方最高的白山,就是西歐最高峰白朗峰,4808m,而下方的山谷底就是世界登山的發源地,霞慕尼。這個畫面是我心中阿爾卑斯群山的代表意象。

在阿爾卑斯山區健行,只要把握「什麼也不留」的原則就行。

作為當代登山的發源地,這裡的山區路網已發展超過兩百年,加上比北海道最北邊還北的緯度,讓高山地帶幾乎沒有大樹,只有小灌叢與草本植物、岩石,與台灣高山有幾分相似。在這樣的地貌中,只要走的是知名路線,在天氣晴朗時,大條明顯的山徑與充足的指標將一覽無遺;起霧下雨的壞天氣雖將是一片白牆,但緊跟腳下明顯的路跡,基本上也能通往人煙之地。加上夏季熙來攘往的健行人潮,要在這種地方迷路,還真要有過人體質與象腿般粗的神經才行。

外國人到底有沒有在綁布條?不綁布條怎麼做記號?

屋久島太鼓岩山徑上的布條

屋久島太鼓岩山徑上的布條


首先,沒有一種人叫「外國人」,每一國的自然環境不一樣,發展出的登山方式當然也不同。就像今天8/1是原住民族日,「原住民」並非一個整體,每一族都很不一樣。

已開發的先進國家如歐、美、日多為於溫帶,只要海拔高一點的山區,常是草原、灌叢地帶,就像本圖白朗湖步道那樣的風貌,基本上沒有綁布條的必要,也沒地方綁。

在那裡,你能看到的做記號、指路方式,通常是國際通用且不太會有爭議的「疊石」。我們連在這次攀登馬特洪峰的陡峭山脊上,都有看到一柱擎天、令人讚嘆的疊石。

而開發中的熱帶國家如吉力馬札羅山、印加古道呢?不好意思,這兩個地方要登山都必須雇用嚮導,身為客人,自然也完全沒有做記號的需求與動機。

那國外到底會不會綁布條?我會說,看地方、看需求。比如,四國高松市旁的屋島(是一座山),還有九州的世界遺產屋久島,我都在十分冷門的山徑上看過指路用的布條。

但他們綁得很有條理,固定一段距離一條,一個地方也只會有一條,並不會出現像台灣綁得到處都是,或把山頂附近的牌子、樹枝綁出流蘇那種綁法。

另外,尼泊爾人也很愛綁東西,而且綁到爆。倒不是布條,而是更大的——哈達ཁ་བཏགས་與經幡!

討厭在山上看到布條的人建議都去尼泊爾走走,會在這個世界健行聖地眼界大開;他們一個點的人造物總量大概抵我們一條路線,敢動手去拆經幡大概會直接被打到上天堂,畢竟那裡離天空很近。

世界很大,不能一言以蔽之。抱著開闊的心態與台灣的記憶走向世界,不要把台灣玩的那一套帶到其它自然環境裡,入境隨俗、謙卑地欣賞在地的自然與人文,才能最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的美,提升自己的靈魂。

要戰綁布條傷害山的,建議都去尼泊爾走一遭,看看這個世界健行之國,因為信仰是怎麼綁的XD

要戰綁布條傷害山的,建議都去尼泊爾走一遭,看看這個世界健行之國,因為信仰是怎麼綁的XD

讓我們把視角拉回台灣的布條文化

台灣因為森林密佈,布條是方便便宜,又比砍痕更不傷害樹的標記方式;再加上過去資訊不發達年代,布條兼有「打卡」與「廣告」aka刷存在感的功能,因此才成為最受歡迎的做記號防迷途、指路做法。隨著登山發展,到處綁布條標示「到此一遊」,也成為了不少台灣登山團體根深蒂固的習慣。

當然,隨著環保觀念的抬頭、LNT文化的興起,以及最重要的,山徑變得比過去更清晰明顯,讓「綁布條」這個文化,在所有熱門官方山徑上,逐漸成為一種只剩下「打卡炫耀」功能的冗余行為。

至於官方路線標示不清、為了避免迷路而綁布條?那我只能說,請加強路步道識別能力,或者熟練離線地圖,甚至緊跟你的嚮導。剩下標示不清的問題,就是管理單位責無旁貸了。

不過在所有的冷門、原始路線,以及植被茂密的山區,布條的存在依然極端重要。

它能以最小的環境成本標示出固定、最好走的路線,更能直接避免「跟著航跡走」必定會左右偏移的誤差,減少路徑外非必要的踩踏,有效降低迷途山難的發生,用小小的塑膠保護路線周遭的植被以及登山者的安全。

過去有一些布條相關的爭議,多是由於熱衷環保的登山者堅持「什麼也不准留」,下手拆光熱門山徑上的布條所致。我認為整體而言是好事一件,還有宣傳LNT精神的效果。

但如果連路跡模糊的冷門山徑也拆,那就真的太矯枉過正了,這會大幅增加下一隊找路摸索的機會,反而會擴大之後對山林環境的影響。

布條綁不綁,是需要判斷力,而且有技術的。就像火藥可以打山洞也可以打仗,要綁得讓下一個不認識的隊伍來走時也能一路緊跟,才是有用的布條,而避免淪為刷存在感的垃圾。

至於熱門清晰山徑上的布條?那就只是多餘的實體打卡而已,尤其富士山這種閉著眼睛靠登山杖都能跟到路的地方,更是。

在這個人手一機的年代,就不要再繼續遺留非必要的人造物在山裡了吧!

#RF24mmf14
#EOSR5II
#CanonTaiwan
#Canon合作攝影師
#Canon

#歐洲 #法國 #霞慕尼 #白朗峰 #白朗湖
#上山下海過一夜
#人生幹大事 #上山吧台灣隊
#10月2日三立都會台首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雪羊隨筆,共享視界
1.7K會員
398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2025/07/30
有別於第一次爬吉力馬札羅山走的萊莫紹(Lemosho)路線,這次與上山下海的大家走的是最熱門的兩條路線之一,威士忌(Machme)路線。 然而,進入登山口後不久,我便遇見了原本我預期下山才會看到的多刺樹蕨,而且數量還很龐大,甚至有些路段還可以形成猶若遠古時代的蕨類森林,與前一次的體驗完全不同。
Thumbnail
2025/07/30
有別於第一次爬吉力馬札羅山走的萊莫紹(Lemosho)路線,這次與上山下海的大家走的是最熱門的兩條路線之一,威士忌(Machme)路線。 然而,進入登山口後不久,我便遇見了原本我預期下山才會看到的多刺樹蕨,而且數量還很龐大,甚至有些路段還可以形成猶若遠古時代的蕨類森林,與前一次的體驗完全不同。
Thumbnail
2025/07/29
鴕鳥擁有很多動物之最:最大的鳥、跑最快的鳥、生最大的蛋,還有...陸生動物中最大的眼球! 它重達60公克,比鴕鳥的腦袋還大,要找到比這個大的,只有海裡的鯨豚了。這樣巨大的眼睛讓鴕鳥擁有非常好的視力,可以看清3~5公里遠的物體,言下之意是當你看到牠時,牠早就發現你了。其實,鴕鳥心態跟你想得很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7/29
鴕鳥擁有很多動物之最:最大的鳥、跑最快的鳥、生最大的蛋,還有...陸生動物中最大的眼球! 它重達60公克,比鴕鳥的腦袋還大,要找到比這個大的,只有海裡的鯨豚了。這樣巨大的眼睛讓鴕鳥擁有非常好的視力,可以看清3~5公里遠的物體,言下之意是當你看到牠時,牠早就發現你了。其實,鴕鳥心態跟你想得很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7/27
說到夏天,肯定會想到藍天中飛舞的蜻蜓; 而小小的台灣,竟擁有159種蜻蜓與豆娘,實在是很令人驚豔。 自從開始用自然觀察的心態登山後, 只要有帶長鏡頭出門,我都會把不認識的蜻蜓拍回來, 叫我的好朋友,臺灣蜻蜓學會秘書長幫我認。 想跟著厲害的大大多認識蜻蜓嗎? 那麼就和他們一起逐蜓到國境之南吧!
Thumbnail
2025/07/27
說到夏天,肯定會想到藍天中飛舞的蜻蜓; 而小小的台灣,竟擁有159種蜻蜓與豆娘,實在是很令人驚豔。 自從開始用自然觀察的心態登山後, 只要有帶長鏡頭出門,我都會把不認識的蜻蜓拍回來, 叫我的好朋友,臺灣蜻蜓學會秘書長幫我認。 想跟著厲害的大大多認識蜻蜓嗎? 那麼就和他們一起逐蜓到國境之南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Thumbnail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Thumbnail
20231104-07 南橫通車之後默默的被放進待爬名單的一段縱走正是南一段,岳界擁有「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之稱,因路程沿途箭竹刺柏密布,加上水源匱乏,可見難度非同小可,也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Thumbnail
20231104-07 南橫通車之後默默的被放進待爬名單的一段縱走正是南一段,岳界擁有「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之稱,因路程沿途箭竹刺柏密布,加上水源匱乏,可見難度非同小可,也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