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持續往下
上周發布的6月份景氣對策信號,不意外地分數持續往下,為29分/綠燈。其實上個月的領先指標就已經預告,整體景氣將持續往下(參考前文:五月份景氣對策信號解析,兼談0050投資策略),而6月的批發零售持續低迷往下(參考下圖,從綠燈轉為黃藍燈),而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也轉差,可見五月份的趕工出口潮已經結束。在9大經濟指標當中,只有和AI及半導體相關的還繼續火紅,包括: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指數,海關出口值和機械電機設備進口值等4項,是呈現紅燈。可以說,如果不是AI和半導體產業(其實只有先進製程)撐場,台灣的景氣早就進入黃藍燈了。
六月份景氣對策信號

至於6月份的領先指標,也是持續往下(參考下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和上個月相比,有二項次指標領先翻揚,包括實質貨幣總計數 M1B,以及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而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則是和上個月一樣,持續走升。但是外銷訂單動向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等,則持續往下。整體而言,未來短期景氣要走揚不容易,但應該也不至於急速下挫;可以說台灣出口靠AI,進口靠半導體建廠(台積電)的現況,短期內應該會持續。而傳產, 消費性電子和批發零售等恐將續低迷,至於餐飲和旅館等內需則有轉差的疑慮。
領先指標走勢圖

各國關稅開奬,股市開始反應產業挑戰
在各國對等關稅公布之前,投資圈普遍期待公布後的利空出盡,在不確定因素消除後,股市可以再走一波大行情;但本專題前文有提醒,由於各國股市已經先漲了,因此對等關稅的確定有可能是利多出盡,因為後面已經沒有更大的利多了(參考前文:對等關稅底定是利多? 還是利多出盡? 兼談聚陽和儒鴻)。果然在七月底各國關稅陸續公布後,雖然有些國家可能有一,二天的慶祝行情,但股市隨即反轉向下;而如韓國在公布關稅降為15%之後,不但沒有慶祝行情,股市反而一路往下。
就連美國原本應該是對等關稅的受惠國,但因股市己經提前大幅反應了,反而呈現利多不漲;即使幾家科技大頭的第二季財報都優於預期,但股價多開高走低,投資人似乎利用利多消息出場。在本周五,因為美國政府公布七月份非農就業人數遠低於預期,四大市場指數應聲大跌,顯然是股市漲多之後特別容易反應利空消息。
由於確定的對等關稅普遍都大於先前暫行的10%關稅,在8月7日對等關稅開始實施之後,各國的政府和企業開始要面對新關稅的挑戰。不管是製造廠要重新調整全球生產布局,或者出口商要和客戶重新議價及洽談新訂單等,又或者受嚴重衝擊的廠商要擬定各項重整方案,這些都需要時間進行,可以想像全球經濟將暫時進入冷却期。即使是美國市場,因為消費者已經於第一季和第二季提前消費,製造商和通路商也都提前補貨了,未來經濟活動可能減緩。
因此,股市可能開始要反應關稅的挑戰,投資者現在要思考的是,如果八月和九月股市有一個中期回檔,應該要如何因應和布局?
AI伺服器和先進製程還會好多久?
前文提及,AI伺服器和半導體先進製程,仍然是比較明確的產業趨勢,今年下半年台灣經濟和股市仍然要靠它們撐場。但是,AI伺服器和先進製程到底還可以好多久?
先談AI伺服器和AI應用
基本上,全球AI的應用還處於擴展期,其中一個觀察指標是,各大AI服務商(例如OpenAI和Google等)都還在努力優化和擴展它的大語言模型,而AI模型的升級將大幅提升AI算力的需求。例如,OpenAI今年五月正式更新其旗艦語言模型到GPT-4.1,而8月將正式推出全新的GPT-5模型;GPT-5,不只是把 GPT-4 的引擎升級為更大更快的模型而已,而是首次將 GPT 系列與 o3 系列整合成一組「智能推論系統」。
另外,Google也於今年三月底發布全新的思考型模型 Gemini 2.5 ,其中Gemini 2.5 Deep Think服務並於8月1日開放用戶付費使用(月費250美元)。Gemini 2.5模型可以聽懂使用者描述的畫面,並把對應的東西標示出來。過去電腦和AI只能辨認「這是貓、那是狗」,而現在則能理解「拿著雨傘的人」或「需要清理的地方」這種更貼近人類語言的敘述。亦即,Google最新的AI模型可以分割及分析畫面,進行更深度的對話和推論。而從這些進展中,可以看出AI應用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待開發,現在應該還是AI應用的早期階段。
再從美國幾家雲端服務商(CSP)的資本投資來看。美國幾家CSP業者因為第二季獲利都有不錯的成長,加上AI算力的需求持續上升,紛紛調高今年的AI資本支出。例如Google就將資本支出從原本的750億美元,上修到850億美(比去年增加62%);而微軟也宣布將於下一季投入超過300億美元,擴展雲端與AI運算資源,這也創下其單季投資金額的新高,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AI雲端市場的競爭力。另外,亞馬遜今年則要投入1000億美的資本支出,大部份投入於AI運算的基礎建設。至於Meta,第二季財報優於預期,該公司也將年度資本支出上調至 660 億至 720 億美元,並暗示 2026 年可能突破 1,000 億美元。
整體來說,在AI模型持續升級,AI應用持續拓展以及使用人口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全球AI算力的需求也快速成長,市場對AI伺服器的需求欲小不易,估計到明年應該還是呈上升曲線。
接著來看先進半導體製程
在AI伺服器大幅成長,以及AI終端裝置開始推出的帶動下,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產能逐季成長。台積電第二季先進製程(包含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營收已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74%,預期這個比例未來仍可能逐季提升。其中,第二季3奈米製程出貨金額已占24%,5奈米則占36%;而7奈米製程出貨占14%。台積電因為先進製程產能的提升,使得第二季的財報,包括毛利率和獲利都優於預期。台積電3奈米家族製程今年進入第三年量產,包括N3E、N3P、N3X等多個技術版本,台積電估計今年3奈米整體產能將成長60%,可望成為公司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另外,有關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第一座寶山廠(P1)已進入量產,而高雄2奈米第二座廠(P2)也於8月開始設備裝機,預計今年底前加入試產行列,P1、P2規劃今年設備裝機數共可達月產能3萬片。此外,還在建廠中的P3、P4廠,將來除了生產2奈米晶圓之外,也可望切入生產A14製程。台積電在台灣的2奈米廠規劃,包含新竹寶山4座、高雄楠梓3座,共達7座廠;而在美國也計畫投入2奈米廠的興建。
台積電2奈米每座晶圓廠潔淨室面積是同業的2倍大,明年產能開出來後,預估月產能可能超過6萬片。台積電過去每年約新建5座工廠,現在全球約有11個工廠在興建中,這對相關供應鏈需求的帶動,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