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你」的預算公式,比照抄別人的 Excel 更重要。 本篇把你在第 3 週測出的 理財人格,對應到三個常見 預算模型,並比較優缺點,讓你立刻挑一個開始執行。
1️⃣ 為什麼「人格對版型」才能長久?
- 省適應成本:方法契合天性,才能長跑。
- 降挫敗感:尊重先天偏好,失誤率自然下降。
- 省決策力:把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財務選擇,而不是跟自己較勁。
2️⃣ 3 種金錢性格快 recap
- 享樂型:重視體驗,先爽再說。
- 完美型:追求數字精準、流程完美。
- 防衛型:安全至上,討厭風險。
不確定?先回去做從零開始的理財習慣系列第 3 篇的小測驗!
3️⃣ 三大預算模型
A. 50/30/20 法
- 結構:50% 必要、30% 想要、20% 儲蓄/投資
- 優點:比例簡單、彈性高
- 缺點:收入波動時易失衡
B. 6 口袋法(Six Jars)
- 結構:必要支出、投資、長期儲蓄、教育、犒賞、樂捐
- 優點:錢任務明確,強化花錢前分類習慣
- 缺點:帳戶多,新手覺得麻煩
C. 零基預算(Zero-Based Budget)
- 結構:收入 − 支出 = 0,每元都有去處
- 優點:最精準,可當現金流儀表板
- 缺點:維護成本高,瑣事多易棄坑
4️⃣ 配對指南:人格 × 模型實戰
享樂型 → 50/30/20
- 適合原因:30% 想要區讓你光明正大享受生活
- 盲點:活動太多時快燒光 30%
- 小招:從 50% 必要裡擠 5% 給「小額投資」,也讓資產陪你狂歡
完美型 → 零基預算
- 適合原因:精準度能滿足掌控感
- 盲點:為湊到 0 而拖延行動
- 小招:預留 5%「彈性雜支」列別,減少自責
防衛型 → 6 口袋法
- 適合原因:資金分艙提高安全感
- 盲點:投資口袋不敢動
- 小招:先從投資口袋啟動小額定期定額,建立「看得到也不怕」的體感
5️⃣ 3 步驟讓預算活起來
- 先套比例:先用建議比例跑 1 個月,再微調。
- 開帳戶/標籤:至少兩個(流動+成長),頂多六個,量力而為。
- 能自動就自動(雖然筆者喜歡手動操作):能自動扣款就設定,減少決策成本,剩下設月初提醒。
6️⃣ FAQ:不固定收入、突發支出怎調
Q:收入不固定怎辦?
A:用「最低可預期收入」定比例,多的再按比例追加。
Q:臨時大筆支出打亂預算?
A:先動「想要」或「犒賞」區,下月再調回來。預算是滾動式平衡,不是一筆寫死。
07|預算模型試算表(付費會員免費領取)

- 內容:Excel試算表,輸入薪資後自動換算三種模型比例,內建「彈性調整」欄位。
- 優勢:
- 省去自己算比例的小麻煩
- 可即刻切換模型,比較落地效果
- 領取方式:加入沙龍會員後,即可免費下載,馬上讓預算模型「活起來」。
訂閱或收藏,不錯過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