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感覺到,愈來愈多的文章,必須要付費才能閱讀了。

用爬蟲抓取資料的 Common Crawl,雖然處在灰色地帶,但一直被默許。
新聞網站的付費牆 (paywall),有心的話很多都能翻得過。
開源軟體的授權條款,就算沒有完全遵守,真的搞上法院的案子也不多。
甚至是 Libgen 這種專門分享盜版書籍的服務,也都無法完全被消滅,也似乎都成為遊戲規則的一部分,默默躲藏在著作權法之下,為「完全的開放」尋找一絲呼吸空間。
直到生成式 AI 忽然奪走了賭桌上所有的籌碼。
過去那些「大家互相互相,不要太過分就好」的默契,已經不復存在。從無視 robot.txt 開始,一直到抓取盜版圖書,矽谷這些大公司,大家手牽著手一起踩在紅線上,絕對是過去難以想像的事。
背後的原因很明顯。AI 已經從單純的技術,變成企業間的抗衡,接著又成了國安問題。
以川普為首,美國正在帶起的風向是:「如果再擔心著作權,就要被中國給吃乾抹淨了」。
這套說詞聽起來真是無懈可擊。
當 AI 成為成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甚至是戰爭時,看著新聞中無人機的畫面,什麼著作權,好像真的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然而這對於開放文化的傷害,已經浮上檯面。
乍聽之下非常反直覺:不是很多 AI 模型都開源了嗎? AI 不是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知識嗎?
但 AI 已經開始截斷原本從創作到報酬的正常流動。不少網站的流量暴跌,許多繪師的作品被大量複製。
當大公司都肆無忌憚,人們自然也開始認為許多「公開」的資訊是可以任意「再利用」的。
更糟的是,這已經回不了頭了。許多著作權作品,已經被打包成資料集供人下載、訓練成模型。當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使用,這問題就已經不是 ChatGPT 暫停服務就能解決的,而許多著作權人可能永遠無法獲得補償。
身為智慧財產權的從業人員,我也一直是開放文化的支持者。開源軟體很不錯,創用 CC 更是棒呆了,但前提是要貢獻「自己」的內容,而不是開放「別人」的內容。
為了避免被強取豪奪,許多內容提供者已經停止公開創作,或是將內容藏在付費牆之後。
當失去這些原創內容,我們是否只能眼睜睜看著網路世界被 AI 產生的垃圾資訊所填滿?
時至今日,被掠奪的一方只能冀望在法院上扳回一城,而這顯然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不管川普怎麼放話,法官很可能會比聯準會主席還硬,所以在修法之前,或許真的會有幾家 AI 新創被弄死。不過像MS、Meta、Google這些公司,肯定能撐到法律最後變成 AI 的形狀。
未來該怎麼辦? AI 稅或其他合理的回饋機制,是比較可行的方向,但就算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也很難想出要怎麼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制度。
開放、自由的前提,都是彼此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