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圖
〈靜止的影子〉
主要角色
沈渦冷讀技巧與對人性模式的敏感,掌控心理棋局。
林婉清
談判領導者,強化整體團隊協作與現場策略。
鄭浩仁
對證據有潔癖與極高標準。
王彥凱
務實行動派,提供外勤支持與即時收網力量。
葉詠芝
觀察敏銳,擔任團隊年輕側寫支援、學習中逐漸成長。
登場人物
劉雪芸
三名女性受害者其中之一。
王浩民
案件真兇。
北市,深夜,信義區某高級社區外。
大樓陰影下,門廊監視器記錄下一名女子驚慌逃出的畫面,而她背後,一個身影停在燈影交錯處,毫無動作,像是一尊雕像。
警燈映在玻璃牆面,如警戒的紅瞳。林婉清雙手插在風衣口袋裡,目光銳利地掃過現場。
「這是第三起了。」
鄭浩仁蹲在牆邊,查看一張明顯被人刻意放置的拍立得照片。照片上的女子面露驚恐,身後的窗台倒映著某個模糊輪廓。
「拍照時間距離報案不到十分鐘。」
沈渦從一旁走來。他拿過照片,在夜燈下翻轉角度細看,平靜地說:「這是犯人留下的。」
「師父,還有發現什麼嗎?」葉詠芝拿出筆記本準備做記錄。
「沒,只是基本觀察,」沈渦露出一貫的淡笑,目光銳利地落在社區入口的花台。
此時,一道聲音打斷他們的思路。
「受害者醒了,要不要一起去聽她的說法?她說她見過那個人,而且對方知道她什麼時候下班。」王彥凱從醫護人員那邊走來,臉上掛著急躁的神情。
林婉清與沈渦異口同聲地說:「不,我們先回警局。」
兩人對視一眼,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式合作,但彼此已有種默契,只需一個眼神,便能意會。
「凱哥,你先回醫院保護受害者;等她的狀態好些,我們再做詢問。」
BCP小組臨時進駐在警局會議室裡,白板上貼滿受害者資料與現場照片。燈光偏冷,氣氛凝重,空氣中瀰漫著咖啡與壓力混合的味道。
林婉清走到白板前,開場簡報。
「目前有三名女性報案,年齡介於24至29歲,皆為單身上班族。三人都長期受到監視,犯人會潛入受害者住宅,但不進行肢體接觸,而是在她們察覺前留下暗示性物品,像是拍立得照片、被移動的書本、開過的化妝品。」
她轉頭看向葉詠芝:「詠芝,比對三人作息與社交圈有重疊嗎?」
葉詠芝立刻翻開筆電:「有,所有受害者都在過去一年內到過同一家健身房,但排課時間不同;也都曾使用同一個外送平台;至於,外送員名單,我還在排查。」
沈渦:「這個兇嫌很有耐心,在他尋找下手對象的同時,會先了解並觀察一段時間。」
鄭浩仁此時走到桌邊,放下法醫報告與物證初步分析。
「拍立得底片,已過使用期限,目前市面難尋。紙張上有微量潤膚乳殘留物,品牌為男士專用款,已通知檢驗室化驗成分。」
這時,葉詠芝忽然舉手:「兇嫌每次留下的照片上,光影都在同一方向。我比對過,推測拍攝地點在同一個時間段:傍晚五點到七點之間。」
林婉清眼神一亮:「這極有可能是他特定的出沒時間。固定拍攝時間點,代表他有其他白天工作或生活規律,這會幫助我們縮小範圍。」
林婉清斷言:「兇手肯定會再次犯案的。」
葉詠芝:「姐,妳怎麼能這麼確定?」
沈渦點頭:「因為兇手很享受這樣的一個過程。」
林婉清回頭望向全員:「我們有12小時,在兇嫌再次出手前——要預判他的下一個目標。」
北市,臨時庇護中心。
隔著一層單面玻璃,林婉清坐在簡約的諮詢室內,與驚魂未定的受害者面對面。一名女子穿著醫院準備的寬鬆長袖,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成拳。
「妳就是劉雪芸?」
女子點點頭。
「妳有看清兇手的樣貌嗎?」林婉清語氣柔和。
「沒有,但我知道有人在監視我。」
「那天究竟發生什麼?」
劉雪芸愣住,眼神飄移:「我上週報警了。可是兇手沒被抓;然後,我的窗戶上出現了一隻死貓。」
葉詠芝:「死貓?這也太變態!」
劉雪芸聲音顫抖:「這是對我的一種警告…… 」
林婉清沉默幾秒,輕聲說:「是,他知道妳愛貓人士。那隻貓是妳養的?」
沈渦:「不,那是隻流浪貓;屋內有採集到貓毛,毛色卻不同;她確實養過貓,但我想應該已經『過世』了。」
女子眼中泛起淚光;「牠叫『球球』,已經離世半年了。」
葉詠芝:「這麼說,她至少被監視了有半年的時間了?怪不得,師父說這兇手很有耐心…… 」
BCP會議室
「外送員的排查有結果了。去除居住地太遠與年齡不符者,只剩三人有嫌疑。」
葉詠芝快速地在白板上劃出名單。
「其中一人,是週週固定在週五傍晚出現。」
沈渦望向白板:「週五,與拍攝時間相符,也許是想用『投遞行程』作偽裝。」
王彥凱問:「有沒有位置紀錄?」
葉詠芝:「只有大致配送區,嫌疑最大的是一位叫做王浩民的,他曾被投訴過兩次,理由都是:『行為古怪』。」
鄭浩仁正好走進會議室,手中資料夾啪一聲丟在桌上。
「我們查到拍立得底片的來源。北市只剩三間相館在販售這款過期底片。其中一家,有員工認出這個人。」
他抽出一張監視器畫面截圖:影像模糊,但能辨識輪廓瘦削、身體微彎、臉部總刻意背對鏡頭。
鄭浩仁:「他知道鏡頭在哪,所以避開了。」
林婉清:「那資料的比對,有結果了嗎?」
鄭浩仁搖頭:「指紋跟DNA都查不到人。」
沈渦轉向白板,筆劃俐落地寫下:
嫌犯人格特徵(推測)
中等教育以上
工作需活動彈性與短暫人際互動
習於匿名存在(網路、社群不活躍)
高控制慾、自我定義靠「隱形影響力」
「所以,他的下一步,是什麼?」王彥凱問。
沈渦:「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王彥凱:「這是挑釁…… 」
林婉清眼神一沉:「他知道我們已經注意到他了?」
沈渦:「對。」
BCP會議室,夜色深沉,時針指向凌晨一點。
王彥凱雙手插腰、語氣直接:「我們可以設埋伏,等他再出手,來個『甕中捉鱉』。」
葉詠芝:「『守株待兔』,這個詞,會不會好一點?」
「風險太高,我們不能拿無辜者當餌。」林婉清果斷否決。
王彥凱:「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沈渦站起身,在白板上畫出一張簡化路線圖與社區格局:「嫌犯慣於從暗處觀察,需要空間控制與時間掌握。若我們製造一名假的『受害者』,給他足夠的暗示與回應;他會上鉤的。一旦踏入設下的現場,就會留下痕跡。」
王彥凱看著白板:「那這『假受害者』誰演?」
林婉清:「人選我來挑,要選能承受心理壓力的,萬一遇突發狀況,能自保還能提供線索給我們。」
葉詠芝一邊記錄,一邊小聲對林婉清說:「姐,這能行嗎?」
林婉清:「我相信沈渦。他知道這種人最怕的,是『被看透』。」
林婉清統籌資源、分配人手;
王彥凱準備外圍部署,防範失控;
鄭浩仁低調而堅持地設置證據採集點;
葉詠芝不眠不休整理模擬路線與反應變項;
而沈渦,走進自己的思維模型裡,試圖「變成」那個犯人。
佈局當晚,信義社區,夜雨微落。
林婉清站在監控車內,目光鎖在螢幕上,手中對講機靜音。監視畫面顯示,假扮「第四位受害者」的女警已進入社區公寓,開始按照設計好的行動——做飯、看書、上網、關燈、躺下,從容自然。
葉詠芝:「師父,他真的會出現嗎?」
沈渦沒有回答。
林婉清目光堅定:「他一定會出現的。」
社區後巷
王彥凱與便衣警力潛伏於黑暗中,雨滴落在遮雨布上像細密鼓聲。
「監測區有紅外線,一有熱源波動就通報。」他低聲吩咐,眼神緊盯。
頂樓管線間出現動靜。
一個瘦高身影趴伏於頂樓與排氣井交界處,穿著與外送員相似的防雨服,手中握著一台改裝相機。他眼中閃著興奮與警覺交織的光芒。
「她…… 她沒有鎖窗…… 很好,非常好…… 」他低喃。
這是他最愛的時刻;一切如他所預料,整齣劇都為他獨演。
直到,他發現浴室窗邊的鏡子,反射出一顆紅點——
「咔」——
鎖被扳開,一記悶響。鐵門外,王彥凱帶頭衝入。
「不准動!王浩民,放下手上的東西!」
嫌犯猛然驚覺,瘋狂往排氣井逃竄,像隻被照亮的老鼠。
轉角處,一個人擋住了他的去路。
沈渦不知何時出現在樓梯間,手電直照他眼前。
王浩民愣了一下,眼神驚恐,腳步一頓。
一邊是有武力值擔當王彥凱的一群警員,另一邊只有沈渦一人。
王浩民選擇衝向沈渦,並拿把短刀刺向他。
葉詠芝:「師父小心…… 」
沈渦向前一步,語氣低而慢:「不管你的選擇是哪邊,今天都難逃法網。」
幾分鐘後,嫌犯被戴上手銬,走出社區。
葉詠芝:「師父,可以啊,本以為你只負責『出謀劃策』;沒想到…… 」
王彥凱:「那當然,他當年可是『全國綜合格鬥』的冠軍。」
葉詠芝:「凱哥,你怎麼知道這事?」
「因為我是亞軍。」
這話讓在場的警員們都笑了。
「原來你是師父的『手下敗將』。」
「哼,那次是我輕敵了,找時間再練練。」
鄭浩仁:「他還該慶幸沈Sir手中沒槍,不然就那個距離,都夠他死幾十次了。」
「誇張了啊,我槍裡也才6顆子彈…… 」
王彥凱:「What,沈Sir,你帶槍啦?」
「帶啦,連『防彈背心』都穿上了。」
「不好意思,剛剛純屬玩笑話,你知道的…… 我一直都很敬佩你的。」
葉詠芝:「師父的槍法很好嗎?」
鄭浩仁:「沈Sir也是當年『射擊大賽』的冠軍。」
「早說妳認我這個師父,不虧的!」
林婉清從監控車出來,與沈渦在雨中對視。
林婉清:「收得很乾淨,沒人受傷。大家都辛苦了!凱哥,麻煩你把犯人帶回去。」
「好的,沒問題,交給我。」
案件筆記|靜止的影子
犯人王浩民,33歲,無重大前科,曾任外送員與音響器材安裝工。
側寫:孤立型人格,潛在被害妄想,需藉由掌控他人行為建立自我定位感。
行為模式:觀察—模擬—支配—崩解。
破局關鍵:預測其需求點,構建誘捕情境。
〈靜止的影子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