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這個名字就像是一道陽光,穿透了倫敦的霧霾,也照亮了整個藝術史。如果你還不認識他,那可真像是錯過了在藝術派對上,那個最懂得調配色彩的調酒師。這傢伙呀,不只把畫布染成了加州的天空,還不經意地,把自己也畫進了藝術的風景裡。
這一切得從頭說起,從 1950 年代,英國那座煤煙瀰漫、灰牆遍佈的工業城市 布拉福(Bradford)。霍克尼在那裡,沒跟著大家踢足球,反倒是在課本邊邊畫起小人兒。他的夢境不是綠油油的草地,而是一片藍到不真實的泳池水。他那時大概沒想過,這些幻想日後會變成價值上億的畫作,也沒想過,有一天,泳池 會成為當代藝術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然而,人生又怎麼會只安安靜靜地待在畫布上呢?霍克尼一頭金髮、戴著招牌的圓框眼鏡,在 1960 年代大搖大擺地走進了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他可不只是進了門,根本是把屋頂都給掀了,讓 普普藝術、攝影拼貼、實驗媒體 全都一股腦兒地灑進來。他不是來當學生的,他是來當一場風暴的。
然後—— 洛杉磯。霍克尼踏上加州土地的那一刻,他腦子裡的色彩系統就像是重新開機了一樣。你想想,那個來自英國陰雨天的年輕人,第一次看見陽光在泳池上閃耀的波光時,那感覺,就像是看見了光的「解放宣言」!從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沒放過光、水、牆面、空氣與空無。他的畫作看起來輕鬆自在,但背後全是精密的算計。就像他自己說的:「當你在畫布上畫下兩條線,整個世界就開始成形了。」

他最有名的一幅畫,《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 (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 ),畫面裡有兩位男子,一位在泳池裡悠遊,另一位在池邊凝視。那股空氣中瀰漫的張力,就像是日常生活與潛意識的一場拉鋸戰。然後——啪!2018 年在紐約的拍賣場,這幅畫以超過 9,000 萬美元的天價成交。霍克尼一躍成為「在世最昂貴的藝術家」,身價比那泳池的水還要深,還要藍。

但霍克尼可不只會畫水。他還會玩 時間。他在 1980 年代發展出獨特的「拼貼攝影」 ( photocollage ),像拼樂高一樣把一張張照片拼湊起來,結果拼出了全新的空間哲學。他用這種方式打破了「單一視角」的限制,讓你明白,所謂的「現實」,從來都是多視角、多層次的拼貼現象。
最酷的是,他甚至把 iPad 也畫進了藝術史裡!當別人在用 iPad 玩遊戲的時候,他拿它來畫風景。他說:「如果梵谷還活著,他一定會愛上 iPad。」(說真的,我信。)這並不是科技駕馭了藝術,而是藝術馴服了科技。他用手指在螢幕上畫出季節的流轉,讓大家看到,數位創作也能充滿溫度、肌理與詩意。
他曾說過:「真正的藝術,從不接受規則,而是改寫規則。」這句話,簡直應該印在所有畫筆包上。
大衛・霍克尼,就是那個把彩虹塞進眼鏡裡的人。
你以為他在畫風景,其實他在畫「觀看」的方式。
你以為他在懷舊,其實他早就走在時代的前面。
所以,下次如果你在展場看到一幅畫,一池泳水、兩個人影,光線有點過度明亮、色彩有點過度愉悅——你別懷疑,那不僅僅是一幅畫。那是霍克尼在對你說:「別害怕去觀看,也別害怕讓世界看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