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下班把手機刻意丟到一旁後,一個月間看完了:
- 梁寧《真需求》
- 林琪香《摘柿記》
- 柳宗悅《和紙之美》
- 松本大洋《東京日日3》
- 真造圭伍《平屋慢生活7》
- 井田千秋《期待開動》
如果不是有意把時間空下來,可能再過不久,「閱讀」這項能力更難拾回。
閱讀斷層:從一年3本,到一月6本
我一直都有買書的習慣,只不過一年能讀完的書不到3本,常常打開書不到10分鐘,要嘛開始滑手機、要嘛因無法把書看進去,選擇放棄。
沒錯,在這個時代,「閱讀」重新成為一項能力,一項需要專注力及靜心的能力。
「閱讀」的慢,反而是我學習成長「最快」的方式
閱讀要慢下來、靜下來,才能沈浸在文字當中,相較於短影音、短貼文的極碎時間應用,達到資訊快速傳遞,閱讀門檻似乎太高、效果緩慢。況且,現在的學習資源不僅管道多元,還極度高效,或許,閱讀已不是最好的選項。
我能理解這種說法,也不打算反駁,只想說說在眾多學習資源中,讓我獲得最多啟發及個人成長的-還是閱讀,「閱讀」總是能給我意外的驚喜,及隱藏的Bonus。
閱讀的「慢」,反而是我學習成長「最快」的方式。
帶著問題,從書裡找答案
我並不推崇盲目閱讀,書對我來說,是為了解決人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需求:好奇心、陪伴、能力加強、心靈成長....,當我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跟著作者一步步抽絲剝繭,模糊的問題因而變得更具體,我的焦慮也似乎被理解,我們有著共同的煩惱,並不孤單。
隨著作者將問題反覆推敲、驗證,刺激大腦神經元突觸連結,曾經卡住的事情豁然開朗,讓過去的經歷得到昇華。每次得到這種極致體驗的時候,內心都很想衝到作者面前抱抱他,表達我的感激。
閱讀,主導人生的武器
閱讀無形中為我培養很多能力,比如寫作、比如語感、比如想像力、比如理解力,從資訊的被餵食者,轉換成內容輸出者,不就是現在社會裡,最需要的能力嗎?
一起在新時代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