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山古道,位於新竹縣峨眉鄉與苗栗縣南庄鄉交界,是台灣小百岳之一的獅頭山中最受歡迎的郊山步道。這條全長4.9公里的古道,以清幽的自然環境、古樸的石板路和沿途多座風格各異的寺廟聞名。無論你是健行愛好者、賞花人士,還是尋求心靈寧靜的朝聖者,這條步道都能帶給你一場身心靈的饗宴。準備好一雙舒適的鞋,來探索這條融合自然與人文的經典路線吧!
🏞️ 步道概覽
獅山古道屬於參山國家風景區,位於中央山脈,是一條難度低的郊山步道,適合各年齡層的旅人。步道海拔介於309至492公尺,高度落差約183公尺,路面包含石階、石板、土徑、水泥路和柏油路,全程約需2小時20分鐘即可完成。無需申請入山或入園,全年皆適合造訪,尤其初春可賞櫻,初夏則是桐花盛開的季節。
- 所在縣市:新竹縣峨眉鄉、苗栗縣南庄鄉
- 里程:4.9公里
- 步道型態:雙向進出
- 相關山岳:獅頭山(492公尺,二等三角點)
- 附近步道:六寮古道、水濂橋步道、水濂洞步道、藤坪步道、猿山步道
🚗 如何抵達
🅿️ 輔天宮(獅頭登山口)
輔天宮是獅山古道最常見的起點,交通便利,適合從北台灣出發的旅人。以下是開車路線:- 國道一號:從頭份交流道下,沿124縣道往三灣,經斗煥坪、三灣,接三灣南庄道路,依指標前往勸化堂停車場,步行至輔天宮。
- 國道三號:由新竹系統接國道一號,沿124縣道往三灣,經斗煥坪、三灣,接三灣南庄道路,抵達勸化堂停車場。
- 國道三號竹林交流道:沿120縣道往竹東,轉台3線經北埔、三灣,接三灣南庄道路,抵達勸化堂停車場。
大眾運輸:
- 於臺鐵竹南站、竹南東站、頭份總站或南庄站搭乘苗栗客運5804、5805、5806或台灣好行南庄線,至「獅頭山」或「龍門口」站下車,步行至輔天宮。
🅿️ 獅尾登山口
獅尾登山口位於獅山遊客中心附近,適合從新竹方向前往的旅人。開車路線如下:
- 國道一號:從頭份交流道下,沿124縣道往三灣,經斗煥坪,轉親民路、台3線,經峨嵋,接竹41獅山道路、藤坪產業道路,抵達獅山遊客中心。
- 國道三號竹林交流道:沿120縣道往竹東,轉台3線經北埔、峨嵋,接竹41獅山道路、藤坪產業道路,抵達獅山遊客中心。
大眾運輸:
- 於臺鐵竹北站、新竹縣政府、高鐵新竹站、竹東遊客中心或北埔老街搭乘台灣好行獅山線5700,至「獅山遊客中心」站下車。
- 於竹東或北埔搭乘新竹客運5626,至「獅山」站下車。
🥾 步道路線
獅山古道以望月亭為界,分為前山(新竹縣)和後山(苗栗縣),前段為古樸的青石板路,後段則為平緩的水泥或柏油路。以下是從輔天宮出發的經典路線:
- 輔天宮 → 勸化堂(0.1公里,5分鐘):從輔天宮出發,沿石階步行至勸化堂,感受古樸的山門氛圍。
- 勸化堂 → 大石壁(0.32公里,15分鐘):沿石板路前行,抵達雄偉的大石壁,近乎垂直的岩壁令人驚嘆。
- 大石壁 → 望月亭(0.23公里,10分鐘):繼續前行,抵達位於縣界制高點的望月亭,展望極佳。
- 望月亭 → 獅頭山三角點(0.7公里,10分鐘):從望月亭岔路登上獅頭山頂,尋找二等三角點,俯瞰山巒美景(折返)。
- 望月亭 → 靈霞洞(1.2公里,30分鐘):返回望月亭後,沿後山步道前往靈霞洞,欣賞巴洛克風格的牌樓。
- 靈霞洞 → 七星亭(0.3公里,10分鐘):續行至七星亭,享受清幽的步道環境。
- 七星亭 → 萬佛庵(0.9公里,30分鐘):沿途經過多座寺廟,抵達具泰式佛塔特色的萬佛庵。
- 萬佛庵 → 獅尾登山口(0.45公里,20分鐘):最終抵達獅山遊客中心附近的獅尾登山口,完成旅程。
備註:
- 獅頭山舊登山口位於124縣道22K處,適合想體驗更長路線的健行者。
- 若時間充裕,可延伸至水濂橋步道、水濂洞步道或六寮古道,探索更多自然與人文景觀。
🕍 古道上的寺廟與人文
⛩️ 山門與三聖剎
獅頭山的山門是步道的一大特色,象徵由世俗進入佛門的過渡。五大 山門中最古老的紫陽門建於1916年,位於輔部分堂,採用穿堂重檐歇山式建築,典雅莊重。三聖剎(勸化堂、輔天宮、開善寺)分別代表天堂、地府和西方,蘊含深厚的佛教意涵。
🛕 沿途寺廟
獅山古道沿途分佈十一座寺廟,各具特色,多依天然岩洞而建:
- 勸化堂(1897年):獅頭山規模最大的寺廟,氣勢恢宏。
- 元光寺(1895年):位於獅頭山最高處,原名獅巖洞,環境清幽。
- 靈霞洞(1917年):以巴洛克式牌樓聞名,造型華麗。
- 金剛寺:原名滌心堂,羅馬式柯林斯柱設計,中西合璧。
- 萬佛庵(1933年):擁有泰式佛塔與鐘鼓樓,別具異國風情。
🌿 自然與生態之美
🦋 動植物
步道兩旁綠樹成蔭,植物種類豐富,包括月桃、血藤、蕨類、竹林、櫻花和桐花,每年五月是賞桐花的最佳時機。動物方面,常見五色鳥、台灣藍鵲、大冠鷲,以及蝴蝶、熊蟬和螢火蟲,為步道增添生機。
🏞️ 地形地貌
獅頭山位於豬背嶺地形,地質為中新世砂岩與頁岩互層,山形如蹲踞之獅,因此得名。沿途的大石壁氣勢磅礴,是不可錯過的自然奇觀。
📜 歷史與文化
獅頭山因清道光年間淡水同知李慎彝命名,山形似獅,被列為全台十二勝之一。舊登山口的山門建於1940年,為紀念日本皇紀2600年,石板路也在同年開始鋪設,充滿歷史痕跡。望月亭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高仰亭,1961年由黃杰將軍題字改名,成為古道地標。
🌸 季節亮點
初春的獅山古道是賞櫻的好去處,櫻花綻放於綠意間,浪漫動人。初夏則是桐花季,雪白的桐花如詩如畫,吸引無數遊客前來朝聖與拍照。
✨ 為何走訪獅山古道?
獅山古道不僅是一條健行步道,更是一場自然與文化的深度之旅。從古樸的石板路到風格各異的寺廟,從壯觀的大石壁到清幽的望月亭,每一步都充滿驚喜。無論你是想挑戰小百岳、尋找心靈的寧靜,還是單純想漫步於綠意盎然的山林,這條步道都能滿足你的期待。
你是否也心動了,想來一場結合自然與人文的健行之旅?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旅行計畫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