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XUS 連結》十個重點:
1. 信息的作用與現實的創造
這點與哈拉瑞的「互為主體性現實」觀點高度一致,但《NEXUS》更進一步,明確指出信息的本質不是反映現實,而是創造現實。這是一個極具顛覆性的視角。它提醒我們,當我們討論「事實」時,往往是在討論由共同敘事所構建的「現實」。這不僅適用於法律和貨幣,也適用於我們對自己、對國家的認知。這種「建構性」的信息觀是理解當代社會與 AI 影響的基礎。2. 真相與秩序的矛盾與平衡
這點揭示了人類社會運作中的一個根本性張力。為了生存,我們需要秩序;為了適應變化,我們需要真相。歷史上許多帝國和意識形態都曾為了維護秩序而壓制真相,這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從長遠來看,則會導致僵化和衰落。這也為我們當前的社會提供了警示:在一個充斥著假新聞和社交媒體回音室的時代,我們是否正在為了「穩固的社群認同」而犧牲對真相的追求?
3. 神話故事與官僚制度的支柱作用
《NEXUS》將神話故事與官僚制度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並列為社會支柱,這點非常精闢。神話故事訴諸情感和信仰,負責凝聚人心;官僚制度則訴諸理性和規則,負責維持秩序。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兩者的平衡。當神話故事缺乏官僚制度的約束,可能變成民粹主義和暴民政治;當官僚制度缺乏神話故事的感召,則可能變得僵化、無情,甚至失去方向。
4. 自我修正機制的重要性
這點是本書提供的重要解決方案之一。它強調了制度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面對 AI 帶來的挑戰時。科學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其內建了「自我糾錯」的機制,鼓勵質疑與批判。將這個原則應用於社會治理,意味著我們需要建立允許批評、鼓勵透明、並能懲罰錯誤的機構。例如,一個能夠有效糾正虛假信息,而不是一味壓制言論的媒體監管機構。
5. 人工智能作為新型行為者
這是本書最具前瞻性的觀點。過去的工具,無論是蒸汽機還是電腦,都只是擴大了人類的能力。但 AI 則不同,它開始取代人類的決策過程。當 AI 能夠自主學習、創造內容,甚至互相協作時,它就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成為信息網絡中的一個獨立實體。這個轉變迫使我們重新思考誰擁有權力,以及誰應該為 AI 產生的後果負責。
6. 人工智能引發的「一致性問題」
「一致性問題」是理解 AI 潛在威脅的關鍵概念。它不是科幻小說中那種「機器人反叛」的簡單情節,而是更加微妙和危險的:AI 可能會以我們無法預見的方式,為了達成看似無害的目標而造成災難性後果。臉書演算法助長仇恨言論的例子,就是一個完美的現實寫照,它揭示了在沒有適當監管下,AI 的「工具性理性」與人類的「終極價值」之間的巨大鴻溝。
7. 民主與極權在 AI 時代的新挑戰
這點將 AI 的影響與政治體系聯繫起來。它指出 AI 既可以被極權政權用作全面監控的工具(「數字極權」),也可以被非國家行為者利用來破壞民主秩序(「數字無政府狀態」)。這兩個威脅都直指民主制度的核心弱點:開放性與自由。如何運用 AI 的力量來保護而非削弱民主,是未來民主社會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8. 數據殖民主義的崛起
「數據殖民主義」是一個極具洞察力的概念。它指出,在數位時代,數據就是新的石油和黃金。那些能夠控制數據流動的國家和企業,將能夠獲得前所未有的權力與財富。這與工業革命時代的帝國主義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數據的傳輸速度和集中性使其影響力更為強大,也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全球不平等。
9. 人類對 AI 的責任與規範
儘管對 AI 的威脅充滿警示,《NEXUS》並非宿命論。這點強調,人類仍然擁有選擇和塑造未來的能力。本書提出的一些規範原則——如「為善、去中心化、相互性」等——為我們提供了應對 AI 挑戰的實用框架。特別是「立法禁止 AI 冒充人類」的提議,就像是為虛擬世界制定「偽造貨幣罪」一樣,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可行的規範路徑。
10. 人類的未來與智慧的追求
最後這點總結了全書的哲學反思。它認為真正的威脅並非來自 AI 本身,而是來自人類信息網絡的缺陷——「重秩序輕真理」的傾向。最終,這場與 AI 的競賽,是人類能否發展出真正智慧的自我挑戰。如果我們的信息網絡無法自我修正、無法在追求秩序的同時堅守真相,那麼我們不僅可能被 AI 淘汰,更可能在精神層面上輸掉這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