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要存1億很難對吧,那麼把1億拆成100個小目標呢,每一個小目標只需要存到100萬就算達標,這樣想是不是簡單許多。
我們不一定要事事追求完美,難道最終目標沒有達到,就算失敗了嗎?
我並不這麼認為,每個完成的小目標,都讓你離最終目標更靠近了些,即使只完成了50%的目標,你也不會一無所獲,那些付出的日子裡,使你的人生經歷更加豐富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卡在那個「一開始」。
在面對新挑戰、新計畫或陌生領域時,腦中第一個跳出來的念頭,往往是:「我不行。」這句話像一道無形的牆,把我們與可能的成功隔開。於是,我們開始替自己找理由——時間不夠、能力不足、條件不成熟、萬一失敗怎麼辦,事情還沒開始,就先被自己宣判了死刑。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預期焦慮」,意思是我們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先放大了它的困難與風險。這種想像往往比真實情況更可怕。可是,行動本身就是解藥。當我們開始做,注意力會轉向「怎麼解決」而不是「會不會失敗」,焦慮自然減弱,信心也會跟著增長。
是誰來定義我們的失敗?
別人不喜歡的……你自己不滿意的……父母不認同的……朋友不支持的……老闆不想要的?
我想這是失敗者自己定義的,成功者不會把過程中的所有嘗試,視作失敗的一部份,他們永遠專注在前進,避免陷在負面情緒中,總是好奇下一次,我這樣做,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從未品嚐過成功的滋味,也要拒絕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因為腳步沒有停下之前,沒有人可以定義你是失敗的,即使是你自己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