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老屋巡禮:鐵窗花、仿巴洛克式山牆與洗石子之美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你觀察過住家附近的建築物嗎?

不管是各家造型有所變化的鐵窗花洗石子牆面的老舊建築,甚至是逐漸消失中的日治時期仿巴洛克風格建築,臺灣的老建築充滿個性與特色。著迷於老房子的我,走在路上總是無法專心,因為眼裡忙著欣賞老屋!

儘管因為非建築專業領域,只能上網查資料、試圖搞懂臺灣建築的樣貌,即使如此仍然相當熱衷於觀察老屋。在閱讀過《老屋顏》書籍,對於臺灣老屋特色小有概念後,我背上相機、走進屏東市區捕捉老屋影像,一邊蒐集,一邊驚呼屏東老屋真的很多且很美!

文章就來分享我蒐集到的老屋照片,這次的踏查地點主要集中於屏東舊城內,包含逢甲路、中山路、蘇州街以及中央市場一帶,未來有空也會持續擴張紀錄範圍,有興趣的話也歡迎一起加入欣賞老屋的行列!(咦?)

兼具美學與歷史風貌的獨棟老屋

位在蘇州街與南京路交叉口三角窗的顯眼老屋「鄭裕民牙醫診所」,以俐落乾淨的灰色洗石子牆面,靜靜在巷子口迎接每一位來客的目光。

全棟的鐵窗花皆為同一款式的造型,有著類似「田」和「呂」的方框線條,我觀察了一下周邊地段的鐵窗花,有蠻多皆為此款造型,也許在建造當時是一種流行?

我挺喜歡這棟房子簡單樸素的模樣,尤其是建築轉角處的金色浮雕文字,在低調中又不乏裝飾效果,也沒有過度浮濫的廣告看板,很清爽且自然。


同樣位於蘇州街、鄰近中山路的三角窗,「寬心診所」也是一棟極具特色的建築物,以紅磚色的馬賽克磁磚佈滿全棟外觀,而窗框則使用了天藍色,與磁磚顏色對比明顯,相當漂亮。

建築一樓的鐵窗花,與「鄭裕民牙醫診所」雷同樣式,都有類似「田」和「呂」的方框,二、三樓窗外的欄杆則是以交錯的短橫桿,做出互相錯落的花樣。

作為一棟三角窗的三層樓建築,算是既顯眼又引人目光的老屋。



來到杭州街與福建路交叉口,不難發現路口有一棟漂亮的鵝黃色建築,這是一棟日式建築商樓,擁有著轉角處的大圓弧、白色的上下拉窗,鵝黃色與白色的搭配,讓它看起來格外的溫柔可愛。

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棟轉角店面現為「東春家うち 」,是一家提供日式家庭料理的餐廳,拍照當天剛好沒有營業,不過外觀沒有用招牌覆蓋美麗的牆面真是太好了!日式建築商樓配上橘白相間的遮雨棚,讓這個街角充滿了日本街道的氛圍感。

杭州街與福建路交叉口

杭州街與福建路交叉口


同樣位於福建路上,正對福建路 76 巷的特色建築,過去曾是經營超過 50 年的老旅社「東和大旅社」,在報導中提到在日治時期從日本人手中買下來的。內裝滿滿的古早味,磨石子櫃台、馬賽克浴缸、木造的天花板與窗框等,完整保留了時代的樣貌。只不過可惜的是如今已撤下旅社招牌,無緣享受最便宜雅房的阿嬤家體驗。

從外觀上,可以看見牆面小有花樣的雕刻,以及傳統式的上下拉木造窗戶,斑駁的痕跡有著滿滿的懷舊氛圍。以白色為底、淺藍色條紋與綠色窗戶的配色,也很有特色,在小巷中格外亮眼。



而來到林森路與民權路口,超過二十年在地美食「嘉樂豆花」所在地,有著一棟很有氣質的老房子,白色與淺棕色相間的馬賽克磁磚舖滿外牆、各樓層有著婉約線條的鐵窗花,以及經典的圓弧轉角設計,儘管低調,卻又充滿細節,為這條巷子增添不少風景。

我真的好愛這種將轉角做成圓弧設計的房子,覺得這樣倒 R 角的方式,讓街道多了一分柔和的氣氛。



那些尚待整理,但充滿潛力的老屋

除了作為店面使用而受到珍視與照顧的老屋之外,其實在屏東的街道上更多的是有待整理的老建築,同樣擁有洗石子立面、木造窗框、以及充滿造型感的鐵窗花,然而卻飽受風吹日曬,讓建築外觀蒙上一層汙垢,尚待打理。



其中,最令我掛心的,莫過於逢甲路上那一排日治時期的仿巴洛克式建築

充滿裝飾藝術雕刻的山牆,刻著花朵植物、老鷹、家族姓氏、甚至還有一間刻著壺狀造型,令人好奇這些老建築都乘載了什麼樣的故事。

然而這些精緻的雕刻造型,幾乎都被店家招牌、廣告看板給覆蓋住,即使有重新上漆,損毀的部分也已一去不復返。


老屋重生的成功案例

有那麼多間尚待維護的老屋,當然也有經過政府輔導進行整修的四連棟老屋,像是靠近中山路的「德安藥房」與「瑞達利鐘錶公司」就是 2019 年透過「綠活妝顏」老屋改造計畫而重生的老房子。

由縣府補助民眾修繕老屋的四連棟街屋

由縣府補助民眾修繕老屋的四連棟街屋


而大名鼎鼎的「驛前大和咖啡館」,舊名為「大和ホテル」,地點位在屏東火車站前,其建築本身興建於 1939 年,至今已有 86 年之久。2011 年由許源順先生買下這棟建築,並於 2014 年展開修復工程,成為一座以私人出資修復的文化資產,也是屏東市區的重要地標。

真心感謝許先生的付出,讓我們得以欣賞到這麼迷人的歷史建築!

驛前大和咖啡館

驛前大和咖啡館

小結

老屋修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許是因為多重因素,導致屏東市仍有那麼多歷史建築尚未獲得修繕,作為一位喜愛老屋的欣賞者,也只能旁觀,無權對老屋做出任何決策。然而,提升國人對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重視街道景觀的美學,卻是可以持續推廣並努力的事。

這些老屋不只是乘載歷史,也乘載了臺灣一路走來的建築演變,更是臺灣人的回憶。家中習以為常的磨石子地板、紅綠相間的磁磚、海棠花窗,看似老舊、跟不上流行,卻都是絕版不再的寶藏。

衷心希望有一天,那些長年遭到廣告看板覆蓋的美麗老屋,總有一天能夠重見天日,再一次秀出他們資深而充滿職人手感的馬賽克磁磚和洗石子牆,再一次重獲人們讚嘆的目光,成為城市裡無法被輕易取代的資產。

欣賞臺灣老屋的風景,從鐵窗花開始也很好

欣賞臺灣老屋的風景,從鐵窗花開始也很好


文中如有誤植的內容,歡迎建築相關專業人士幫忙留言指正!

跟我一樣喜愛老屋的朋友,也不妨留言分享你拍到的鐵窗花或老屋照片,一起來交流!



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 + 愛心 + 留言❤️

💟小額支持我~請我喝一杯珍奶🧋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 Instagram / Threads,看我分享生活!
💟訂閱【茶水間|陪你跨職場旅人生】,看 10 位職人專欄文章

延伸閱讀

🟧旅行小筆記:走進屏東淨水場,揭開百年配水塔的秘密!
🟧書影輕鬆讀:日治時期的戶口資料隱藏了哪些秘密?《臺灣族群史解謎》
🟧職場下午茶:別讓工作填滿人生!給自己「微休息」,用「留白」提升效率與創意
🟧設計實驗室:掌握排版設計 3 祕訣,讓文章質感提升!
🟧邊境隨筆:你可能沒聽過的 5 個臺灣紀念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境牧羊犬的觀察筆記
117會員
142內容數
我是邊境牧羊犬,自由接案的數位內容設計師,熱愛世上美的一切,在此將分享我感興趣的書籍、影視作品、旅遊美食、以及各種療癒心靈的事物。
2025/07/30
本文分享作者在蘭嶼三天兩夜之旅後,獲得的旅遊啟發,分享學習與動物共融、珍惜資源、享受當下、保持樂天以及敬畏大自然等五個重要心得。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闡述蘭嶼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風情,並鼓勵讀者放慢步調,重新體驗生活的美好。
Thumbnail
2025/07/30
本文分享作者在蘭嶼三天兩夜之旅後,獲得的旅遊啟發,分享學習與動物共融、珍惜資源、享受當下、保持樂天以及敬畏大自然等五個重要心得。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闡述蘭嶼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風情,並鼓勵讀者放慢步調,重新體驗生活的美好。
Thumbnail
2025/07/24
蘭嶼遊記第四篇!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蘭嶼三天兩夜旅行的雜談,包括停水趣事、蘭嶼低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的反思、貨輪擱淺的震撼,以及蘭嶼資源回收車以雅美族語演唱的主題曲等。文章也分享了作者在蘭嶼購買的紀念品,並表達了對蘭嶼這座島嶼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2025/07/24
蘭嶼遊記第四篇!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蘭嶼三天兩夜旅行的雜談,包括停水趣事、蘭嶼低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的反思、貨輪擱淺的震撼,以及蘭嶼資源回收車以雅美族語演唱的主題曲等。文章也分享了作者在蘭嶼購買的紀念品,並表達了對蘭嶼這座島嶼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2025/07/16
蘭嶼之旅不僅有迷人的山海景緻,島上的動植物生態更是豐富多元,蘊藏許多特有種生物。本文分享蘭嶼動物如山羊、蘭嶼豬、各式海洋生物,以及植物如林投樹、蘭嶼芋頭、百合花果實、濱豇豆等生態觀察,並提及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正積極復育蘭嶼瀕危蘭花,呼籲珍惜自然生態。
Thumbnail
2025/07/16
蘭嶼之旅不僅有迷人的山海景緻,島上的動植物生態更是豐富多元,蘊藏許多特有種生物。本文分享蘭嶼動物如山羊、蘭嶼豬、各式海洋生物,以及植物如林投樹、蘭嶼芋頭、百合花果實、濱豇豆等生態觀察,並提及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正積極復育蘭嶼瀕危蘭花,呼籲珍惜自然生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富岡中正路上短暫停留,目光觸及華麗無比的豪華洋樓,以及充滿時間感的紅磚瓦房,感受到小鎮曾經的興盛熱鬧,與繁華落盡後的沉靜,無法改變的過去,只能尾隨時光,繼續前進。
Thumbnail
在富岡中正路上短暫停留,目光觸及華麗無比的豪華洋樓,以及充滿時間感的紅磚瓦房,感受到小鎮曾經的興盛熱鬧,與繁華落盡後的沉靜,無法改變的過去,只能尾隨時光,繼續前進。
Thumbnail
這遊覽車上沒是事就拍街道兩旁的建築,像這棟一樓用簡單的磚堆壘建成,二樓有大大的屋簷伸出,防止日曬的熱氣,大面積生鏽的鍍鋅鐵片,跟早期台灣用的鐵片一樣,所以很有親切感。 左邊的建築就新多了,右邊的就比較樸實,剛好可以做對照,其實兩個都不錯,因為建築年代的不同,所以風貌就不一樣。 這個防務屋頂特別的
Thumbnail
這遊覽車上沒是事就拍街道兩旁的建築,像這棟一樓用簡單的磚堆壘建成,二樓有大大的屋簷伸出,防止日曬的熱氣,大面積生鏽的鍍鋅鐵片,跟早期台灣用的鐵片一樣,所以很有親切感。 左邊的建築就新多了,右邊的就比較樸實,剛好可以做對照,其實兩個都不錯,因為建築年代的不同,所以風貌就不一樣。 這個防務屋頂特別的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站在圓山的小山頂上,我望向腳下廣袤的民俗村,一筆一筆的畫著,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敬畏之情。這個村落如同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彷彿融入了歷史的痕跡,仿佛每一塊石頭都述說著遠古的故事。 這裡的建築,一棟棟連在一起,蔚為壯觀。古樸的木屋、磚瓦舖就如同一幅幅畫卷,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獨有的光彩
Thumbnail
站在圓山的小山頂上,我望向腳下廣袤的民俗村,一筆一筆的畫著,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敬畏之情。這個村落如同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彷彿融入了歷史的痕跡,仿佛每一塊石頭都述說著遠古的故事。 這裡的建築,一棟棟連在一起,蔚為壯觀。古樸的木屋、磚瓦舖就如同一幅幅畫卷,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獨有的光彩
Thumbnail
透過手繪分享了歐式復古、日式清雅和臺式古樸的城市景觀,每種風情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各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Thumbnail
透過手繪分享了歐式復古、日式清雅和臺式古樸的城市景觀,每種風情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各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