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Mech Muse 的讀者們!想像一下,隔壁辦公桌坐的不是人,而是一台跟你身高差不多、動作流暢、能替你搬貨、送物料、還會自己學新技能的機器人——這不是好萊塢特效,而是 Apptronik 正在實現的真實藍圖。
今天,我們就帶你走進這家來自美國德州奧斯汀的先驅公司,以及它的明星產品——Apollo 人形機器人,看看它如何從實驗室走向工廠,甚至有朝一日走進你的生活。

圖:Apptronik-Apollo
從校園夢想到產業領航
Apptronik 的故事起點,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以人為中心的機器人實驗室」。2016 年,由 Jeff Cardenas 領軍的團隊正式成立公司,把多年在 NASA Valkyrie 計畫中磨練的技術,投入到「人類幫手」的研發。如今,Apptronik 已推出 15 款以上機器人系統,從外骨骼到雙足平台應有盡有。
圖:Apptronik CEO - Jeff Cardenas
Apollo:人形外表,工業內核
2023 年 8 月首發的 Apollo,是 Apptronik 對「通用人形機器人」的最佳詮釋:
- 身高 172 公分、體重 73 公斤,外觀友善且不具威脅感
- 可搬運 25 公斤,每顆電池運作約 4 小時,並能快速更換
- 模組化設計,能安裝在雙足、輪式或固定平台
- AI 驅動,搭載 NVIDIA Orin 系列模組,能用文字、影像、示範學新技能
目前它主要活躍在製造與物流業——搬物料、揀貨、線邊配送樣樣來。
關鍵合作與資金加持
短短數年,Apptronik 的合作名單已是豪華陣容:
- 與 NASA 攜手推進人形機器人技術
- 成為 NVIDIA GR00T 模型的合作夥伴
- Mercedes-Benz 工廠試點並投資低雙位數百萬歐元
- 與 GXO Logistics 測試倉儲應用
- 與 Google DeepMind 進行 AI+硬體的戰略合作
- 2025 年完成 4.03 億美元融資,並與 Jabil 合作製造 Apollo
下一步:從工廠到家庭
CEO Jeff Cardenas 預測,2025 年是驗證人形機器人商用價值的關鍵期,2026 年後才會真正規模化。未來目標包括:
- 拓展醫療照護、建築、電子製造、送貨等場景
- 採用 訂閱制 (RaaS) 降低導入門檻
- 將售價壓到 5 萬美元以下
- 成立子公司 Elevate Robotics,挑戰超越人形的工業自動化
高盛預估,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可達 380 億美元,年銷量破千萬台。
結語:不只是工具,更是夥伴
Apollo 的價值不在於取代人,而是讓人類從繁重、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專注於創造與決策。正如 Jeff Cardenas 所說:「我們要創造能與人類並肩工作的先進人形機器人。」
未來,也許你的第一位機器人同事,就叫 Apo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