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林逸欣結婚的回顧影片,很感人!以前還在唸書的時候,認識這麼多台南女中的人,怎麼沒有認識她!像我這種邋里邋遢玩社團的人的確跟音樂班的沾不上邊阿~
我喜歡整個影片的氛圍,真的是很棒的家庭,爸爸很認真陪伴小孩,花很多心力陪小孩成長,這就是我當初一直想做的。不同的是,人家爸爸是醫生,收入相當不錯,有好的收入去支撐更多的付出。
回想起當初就業選擇的初心,也是想要花更多時間在家人朋友,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上面。當時的科技業跟傳產,最大的考慮點就是:傳產餓不死,但是賺不了錢!可是生活正常。科技業可以賺很多錢,可是生活不正常。這個"正常",應該是指傳產比較有明確的下班時間。
到了某個層級的主管,無論傳產還是科技業,大概都不會有明確的下班時間!下班之後腦袋還要不斷思考公司的事,公司有狀況都要隨時處理。可是那時候年輕,基本上傳產的工程師那怕加班時數比科技業還高,但是下班了就是下班了!科技業當年可是24小時ON CALL,那怕出去外地玩也要隨時保持聯絡,有狀況一樣把你叫回去處理!雖然沒有想到20年後傳產跟科技業的差距這麼大,但是早期進入科技業的工程師得到很多,也相對地失去很多很多。
後來再傳產當主管,每天幾乎都是10點以後才下班,六日常常又需要處理事情,錢比科技業少,工時比科技業還高,還一樣24小時ON CALL,精神壓力沒有比較小,唯一值得的是,至少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對搞搞車子,搞搞機械是真的喜歡!應該很難有科技業工程師是真的喜歡無塵室的工作吧?
可是後來的人事鬥爭,把我對於車輛的那些喜歡也壓過了!這樣沒有生活,沒有時間陪家人,跟我當初選擇傳產的初心完全不同了!我往覺得更接近我理想生活的工作找。於是進入了餐具界。很傳統,比車界在很多觀念上都落後許多,傳產中的傳產!但是也給了我很大的空間,剛開始整個業績也的確不斷成長,時間、空間、家庭,興趣,自我好像都顧上了!
疫情不是傳產衰敗的主因,但是它的確加速了整個產業模式轉變。一直到去年自己出來做,有個多的原因是自己想再努力看看!創業的優點就是時間自由,缺點就是沒有時間。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都是賭一個未來,沒人能知道這個快速轉變的社會接下來會怎樣,大家都在努力著。
結果人家結婚回顧成長過程,我看個影片回顧了一下工作的心歷路程,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