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去面試一間車廠。那時候面試的組長問了我一個蠻專業的問題,他問:沖壓板金時沖頭跟下模的間隙要取多少?我愣了一下,這是一個機械系剛畢業的新人回答得出來的問題嗎?所以我回答了一個很官方的回答:要看材質、厚度。我以為我回答得很棒,結果這個組長竟然不識趣的接著說:SPCC板2.0厚。我愣了一下,接著說:「喔,那要查表才知道。」
最後我錄取了!某次上班時問組長:「ㄟ,你真的知道模具間隙多少嗎?」『不知道阿~』組長說。「那你還問我?」『我只是想看看你的反應。』
後來去比較大的公司面試,通常第一輪先考試,然後人事,談一些沒有營養的話。接著用人單位的組長、主管、理級幹部。常常都要面試2-3次。其實我沒有很喜歡跟人事談,因為沒有內容沒有營養,而且權限很小談不出什麼東西。
其實我很少談論面試的事情,以前說去面試的事情會被人家說是草莓族,現在說面試別人的事情會被說是慣老闆。七年級的辛酸。
後來工作上比較常面試別人,人資最大的功用就是當求職者很多的時候,可以幫忙做第一階段的篩選!可是我挑不到人的時候也會去看看被人事刷掉的履歷,常常也會找到零星不錯的人選。
以經驗來說,挑人還真的沒有什麼標準。真的就是看主管想要什麼樣的人進來而已。別管掛什麼職稱,就算是應徵工程師有時候也只是想要聽話的人而已。撇開人資的制式考試,通常主管直接問或考的內容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只是想看看應試者的思考邏輯而已。
有些時候,就是需要找聽話的人而已。有時候找會規矩做事的人。有時候找溝通能力很強的人,有時候找專業技能很強的人,有時候會找很敢衝的人,有時候找反應快的人,有時候找領導統御的人,甚至有時候開玩笑說:我要找年輕漂亮的妹子,也是真心話。有時候在男生很多的工作環境內,女性有女性的優勢。
我不贊成工作歧視,可是我也不贊成立法那種假平等。男女要互相尊重的前提不就是要先認清男女生理構造不同這件事情嗎?不然大家只是心照不宣,浪費求職者的時間還不如一開始就說清楚職缺要求。
所以面試真的毫無道理,完全取決當下面試官想要怎樣的人。很急著要人的屎缺居多,不用刻意迎合面試官的喜好,如果那不是你的本性,進去了也辛苦。年輕時候覺得走後門很可恥,長大後發現,好的工作都是介紹來的,好的缺都是很搶手的,介紹來的工作有更高的機會清楚知道工作真正的內容也有更多機會能直接跟用人的主管談條件。
如一個笑話說的,你向上帝請求有好工作,上帝派人送來了,你卻又拒絕走後門。你怎麼能怪上帝不幫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