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按讚數決定價值,被演算法劫持的自我》當代的流量壓力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按讚數決定價值,被演算法劫持的自我》當代的流量壓力焦慮

如果把「發聲」的方式畫成一張時間軸,會長這樣:

✍️ 1980s~1990s|投稿報紙雜誌

 → 有機會刊登就是一種肯定,有多少人看了,沒有即時數據回饋;就算無回應,也不會覺得被否定。

🧠 2000s|部落格、論壇時代

 → 在分類清楚的主題空間累積同好,重質不重量,按讚數還沒那麼重要,內容才是關鍵。

📱 2010s~2020s|社群媒體時代

 → 人人都有麥克風,也人人都能被無聲忽略。同時面對即時的比較與忽略,按讚數、演算法、觸及率、限動被看了卻不回......變成日常的「小焦慮」。

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獨有的轉變:表達越容易,但情緒負擔卻越來越重。

這個轉變帶來了兩面性:

好的一面是,資訊和創作的門檻降低,素人也能成為意見領袖;挑戰的一面是,數據即時透明,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比較壓力與觸及焦慮。

其實,並不是深度內容沒價值,而是在這個快節奏的舞台上,它需要更多時間與耐心,才能累積影響力。

演算法的存在,讓資訊傳遞更快、更精準,它能在幾秒內,把你喜歡的類型推到眼前,省下大量搜尋時間;對創作者來說,它也可能在一夜之間,將內容傳給數萬人。

但這套機制並不是中立的,平台偏好推播容易引發情緒反應的內容,因為這樣互動率高,這使得我們的注意力漸漸集中在最快能引起感覺的東西上。

這對用戶來說很方便,但長期下來,也可能讓我們習慣只接收短暫刺激,而忽略長時間沉澱的內容。

久而久之,當我們看到別人的高數據,會不自覺拿來和自己比較;當自己的觸及下降,又會懷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這不是演算法的錯,也不是創作者的錯,而是一種「生態現象」。

就像森林裡,長得快的樹苗先照得到陽光,其他生長速度較慢的植物,則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被看見。

⓪在社群時代,數據成了衡量影響力的直觀方式

按讚數、分享數、瀏覽量——這些讓我們快速知道,內容是否被看見,也讓更多原本沒有資源的人,有機會被推上舞台。

但同時,這些數據也悄悄改變了我們創作與表達的心態。

我們可能會在看到數字不如預期時懷疑自己,甚至將自我價值與這些數據綁在一起,這並不是因為我們脆弱,而是因為平台機制本身就是為了「回饋即時反應」而設計的。

事實上,很多人即便喜歡,也不會按讚或留言;很多有價值的內容,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互動。

我們無法阻止這種即時回饋的存在,但可以練習問自己:

如果沒有任何數據顯示,我還會想分享這件事嗎?

那麼,既然躲不掉,我們能選擇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呢?

🎯理解演算法是「擴音器」,不是「價值判官」。

🎯把數據當作「參考溫度計」,而不是「自我價值秤」。

🎯在分析時加入更多維度,例如:創作深度、影響持續性。

🎯設一個「與數據無關」的創作目標,讓內在動機保持活力。

🎯規劃屬於自己的「長效內容」與「即時互動內容」雙軌。

🎯記錄自己創作帶來的「非數據成果」(如人際連結、啟發回饋)。

🎯把「沒人鼓掌時也能繼續表演」當作一種創作韌性。

數位社群帶來的心理影響,是無形且長期的,而最危險的不是比較本身,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正在比較。

我們的情緒、決策,甚至創作的方向,早已被「數據獎勵機制」綁架;我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其實不過是演算法的馴化結果。

然而,要走出這個深淵,其實不需要與世界對抗,只需要重新設一個坐標:

用你自己的價值觀,定義什麼是好。

請記得,演算法可以控制觸及,但永遠無法定義你與世界的連結方式。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uting Lin的沙龍
28會員
601內容數
Tsuting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2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8/12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8/11
人生,不該只是「撐著過」。這是一個關於學會放下、重新生活的故事。他是長子,是努力過活的代表,也是你我身邊那個「總是撐住」的人。從高壓職場到非營利組織,從扛起全家的責任到學會說「我累了」,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所有在生活裡努力過頭的你,最終願意放下焦慮、擁抱平凡、學會好好呼吸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11
人生,不該只是「撐著過」。這是一個關於學會放下、重新生活的故事。他是長子,是努力過活的代表,也是你我身邊那個「總是撐住」的人。從高壓職場到非營利組織,從扛起全家的責任到學會說「我累了」,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所有在生活裡努力過頭的你,最終願意放下焦慮、擁抱平凡、學會好好呼吸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11
在招募現場,每一通電話、每一次訊息,背後都有一個「檯面上的理由」與「檯面下的真相」。這篇文章從我接到補教業回聘電話的真實經驗談起,帶你走進 HR 的世界,看我們如何在拒絕與反悔之間,依然保持溫度、維持專業,並一次次重啟尋才之路。 無論你是 HR 還是求職者,都能在這裡找到熟悉的場景與不敢明說的心情。
Thumbnail
2025/08/11
在招募現場,每一通電話、每一次訊息,背後都有一個「檯面上的理由」與「檯面下的真相」。這篇文章從我接到補教業回聘電話的真實經驗談起,帶你走進 HR 的世界,看我們如何在拒絕與反悔之間,依然保持溫度、維持專業,並一次次重啟尋才之路。 無論你是 HR 還是求職者,都能在這裡找到熟悉的場景與不敢明說的心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四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四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近一年來,許多寫作者發現文章流量不如以往。這篇文章探討了社群應用的重要性以及Google演算法的調整對於寫作者流量的影響。
Thumbnail
近一年來,許多寫作者發現文章流量不如以往。這篇文章探討了社群應用的重要性以及Google演算法的調整對於寫作者流量的影響。
Thumbnail
近年來,社群媒體平臺的演算法改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其中抖音平臺的演算法改變更是引發人們討論的重要議題。本文從演算法的具體變化、其影響以及用戶的反饋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創作建議和改進措施,以全面瞭解社群媒體平臺演算法改變的影響與趨勢。
Thumbnail
近年來,社群媒體平臺的演算法改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其中抖音平臺的演算法改變更是引發人們討論的重要議題。本文從演算法的具體變化、其影響以及用戶的反饋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創作建議和改進措施,以全面瞭解社群媒體平臺演算法改變的影響與趨勢。
Thumbnail
--- #週日AMA 網友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發問: 󠀠 「你怎麼看待自己因自媒體經營而產生的影響力?」 --- 󠀠 就是工具。一個強大、不容易駕馭的工具。 󠀠󠀠󠀠 我覺得我的內心很軟嫩,所以這個工具對我的心理負擔有點重。 󠀠󠀠󠀠 這一個月,我有刻意臉書
Thumbnail
--- #週日AMA 網友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發問: 󠀠 「你怎麼看待自己因自媒體經營而產生的影響力?」 --- 󠀠 就是工具。一個強大、不容易駕馭的工具。 󠀠󠀠󠀠 我覺得我的內心很軟嫩,所以這個工具對我的心理負擔有點重。 󠀠󠀠󠀠 這一個月,我有刻意臉書
Thumbnail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相信在座有在經營自媒體的人,應該能體會,數字的增長在普遍時候都是龜速成長,偶爾突然增加幾個數字,就可以開心好一陣子的那種心情吧。   平常我也是這樣子的,雖然小說網站的數字我就很少去關注了,但社群媒體上的數字增減,一目了然就在那邊,我不想關注都不行。   某次我在Twitter貼文,我第一次
Thumbnail
  相信在座有在經營自媒體的人,應該能體會,數字的增長在普遍時候都是龜速成長,偶爾突然增加幾個數字,就可以開心好一陣子的那種心情吧。   平常我也是這樣子的,雖然小說網站的數字我就很少去關注了,但社群媒體上的數字增減,一目了然就在那邊,我不想關注都不行。   某次我在Twitter貼文,我第一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