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世界,性別常常被當作一個人的第一張標籤。
人們會因為你是「男」還是「女」,自然地把你套進某些框架—— 男生應該堅強、不愛哭;女生應該溫柔、要顧全大局。
但我一直想問:性別,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個性嗎?外在的器官與生理構造,確實能分出所謂的「生理性別」。
可是,個性是由什麼決定的?是基因?是教育?還是生活中那些無數次的選擇與反應? 如果一個人從小在充滿壓抑的環境中長大,不論是男兒身還是女兒身,他的個性都可能被訓練成沉默、敏感,甚至退縮; 反之,如果一個人從小被鼓勵去探索、去嘗試,他的靈魂就可能變得勇敢、溫暖,甚至是帶著一點任性。
我曾見過外表溫柔如水的男人,心思細膩到能記住你隨口提過的喜好;
也遇過外表柔美的女人,做事乾脆果斷到足以帶領整個團隊前進。 這些經歷讓我越來越確定——性別只是肉身的形狀,個性卻是靈魂的紋理。
當我們把性別和個性綁在一起時,其實是在削弱一個人本來的可能性。
因為那會讓許多人被迫隱藏真實的自己,只為了符合外界的「期待角色」。 有人忍住淚水,因為怕被說「不像個男人」; 有人壓下怒氣,因為怕被說「不夠溫柔」。
我不否認,生理條件會影響我們的部分行為與感受,但那不是全部。
真正影響一個人如何面對世界的,是靈魂的選擇——是那個在深夜與自己對話的人,在一次次人生轉角時,決定「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如果你問我性別與個性有沒有絕對的關係?
我會說——沒有。 性別或許能定義身體的外形,但個性,是靈魂的自畫像。
鏡裡無形,風中有骨。
性別不該是枷鎖,而是外殼;個性才是我們真正的脊梁與形狀。

筆名|紫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