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要分段,可是我不知道要從哪裡換行?」
寫作文時,孩子常一口氣寫到底,從第一句寫到最後一句,整頁密密麻麻像一條長蛇 。看得爸媽眼睛發酸,老師得眉頭緊皺……
孩子剛開始學作文的時候,三段結構(開頭—中間—結尾)對小學生來說,學習效果最好!
為什麼呢?
小學生的思考還在發展階段,對複雜文章的意思和結構還不熟悉。這時候,如果一開始就要他們懂「自然段」「意義段」這些抽象概念,反而會卡住。
三段法就像友善的過渡橋樑:
它幫助孩子把文章自然建構起來,分出樓層、排好順序。
三段式結構:
開頭 → 帶出主題
經過 → 描述事情的過程
結尾 → 總結與感受
三段法的優點
1、建立概念
孩子一開始就用三段,自然養成「分段」的習慣,比日後臨時補教更容易上手。
三段法像三個的盒子,把內容裝進去,文章不會亂。
2、符合順序
只要想「怎麼開始 → 發生什麼事 → 最後怎麼樣」三步驟,就能完成一篇文章,避免東跳西跳。
3、安排結構
孩子容易「想到哪寫到哪」,三段法提供固定的框架,幫助內容有條理。
三段法還能一步步進化:
等孩子熟練後,中間段可以再拆成兩三段,從三段法平順過渡到多段法。
陪孩子寫作的爸媽,不妨就從三段法開始,
一步步打造孩子的 作文樂高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