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錢,是你努力賺來的;有些錢,是風口上賺的。
我不敢說我是投資天才,但這幾年看下來,有些趨勢真的是寫在牆上,只是你有沒有看見而已。如果你也在思考接下來幾年要做什麼工作、創什麼業、投什麼資,那我誠心建議你:一定要看這6個行業,因為它們會是未來十年最會賺錢的產業。

1. AI:現在不上車,以後只能追著看別人賺
這幾年,AI 從天邊的名詞,變成桌上的現實。你會發現:不會用 AI,像是不會打字一樣落伍。
以前覺得只有工程師才需要懂 AI,現在是做社群的、寫文案的、做設計的、接案的,通通都要學怎麼讓 AI 幫你加速。未來你能不能跟上,其實就是看你懂不懂「用機器去幫你做事」。
👉 台灣也有做得很猛的 AI 新創,像是 Appier 就是把 AI 技術商業化、賣給企業用,幫助行銷、電商變得更聰明。
結論很簡單:AI不會取代你,但懂AI的人會。
2. 長照與物理治療:這不是冷門產業,是一整片海
「照顧老人能賺錢?」這句話在10年前可能被笑,但現在你去問問:多少家庭在為爸媽找合適的照護中心、物理治療師、營養師?
台灣的老齡化速度快到不行,2025年我們就會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什麼?代表長照不再是政府補貼的義務,而是家庭的剛需,是大家願意花大錢也要解決的痛點。
👉 有些診所像「康研復健」、「運動人生」就做得很品牌化,不再是冰冷冷的復健中心,而是像家一樣讓人願意進去,願意信任。
3. 醫美+中醫+保健品:健康要顧,漂亮也要顧
這一塊我稱它「人類凍齡經濟圈」,誰不想變年輕、皮膚好、氣色佳?疫情後大家更怕老、更怕生病、更想活得健康漂亮。
所以你會看到,醫美診所、健康食品、中醫調理,越來越多品牌走年輕化、生活化的路線,不再是「老人才去買的東西」。
👉 台灣有幾個品牌做得不錯:
- Dr. Cink,醫師團隊打造的醫美保養,打的是「臨床有效」這個牌,讓人安心買。
- 巧絲顏 SALIENT,主打針灸美容+生活美學,把中醫變成時尚的事。
- 船井生醫,長年做健康保健食品,從銀髮族跨到年輕人,都吃得心甘情願。
4. 寵物產業:比人類小孩還貴的毛小孩經濟
現在很多人不生小孩,但養毛孩的人數飆升。而且毛孩出門要穿衣服、吃無穀飼料、看獸醫、上寵物課程,幾乎每樣都要燒錢。
👉 2024年的寵物展,五天就擠進 20 萬人,毛爸媽們不是來逛逛的,是來「血拼」的。
台灣一些寵物品牌像「毛起來」、「派特芙德」,也都越做越細緻,講究配方、包裝與毛孩身體狀況的匹配度。
未來誰能贏?不是便宜貨,而是讓人願意信任、願意回購的品牌。
5. 頂尖教育:只生一個孩子,更敢砸重金栽培
不要以為少子化會讓補教業完蛋,錯了,是中低端教育市場會死,高端的反而更賺。
因為只剩一個小孩的家庭,會更捨得砸錢,讓他學最好的、考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校。
👉 台北市私校像復興、康橋、薇閣、台北歐洲學校,學費高到嚇人,還是一位難求。
再看線上平台,Hahow、AmazingTalker,都把課程包裝得有質感、升學導向明確,讓家長願意花錢買未來。
這也是教育產業的未來方向:不求量,要質;不求平價,要價值。
6. 目前難被AI取代的實體技術:缺工的手藝人
最後這個我覺得很多人常忽視。
當大家都在擔心 AI 會不會搶走工作時,其實有一群人根本不怕——水電工、機械師、冷凍技師、木工師傅……這些人越來越少,工錢越來越高,叫不到人,卻還沒人願意做。
👉 有些水電師傅已經一個月月收好幾十萬,卻還是缺人手;各大技職校都在瘋狂培訓新血,就是因為市場缺爆了。
重點:AI 會寫報告、會做簡報,但它目前還不會換燈泡、修漏水。
總結:錢不在努力裡,而在趨勢裡
你可以很努力,也可以很拼命,但如果你選錯方向,還是會事倍功半。
這六大產業,不是我亂猜的,是這幾年觀察出來的錢流向哪裡、人焦慮在哪裡、國家資源投在哪裡。(這是一本名為:會走路的錢 書中的核心概念給我的啟發)
如果你準備要轉職、創業、投資,拜託你把這篇存起來,因為看對趨勢,就已經贏過一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