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次財報會議主要討論了群聯電子2025年第二季的財務表現、各業務領域的成長動能、市場展望以及策略性投資。儘管面臨新臺幣強勢升值導致的匯兌損失(每股盈餘損失達5.7元新臺幣),群聯電子仍創下單季營收新高,達到708億新臺幣。毛利率季增21.5%,營業利益率達到近13季以來新高,顯示本業獲利能力顯著改善。
[KS] 強調,公司在嵌入式ODM業務表現強勁,特別是在PC OEM和行動模組業務中市佔率有所提升。控制器出貨量和營收均大幅成長,並在PCIe Gen 5領域取得三家知名廠商的設計導入,預計今年第四季將進入一線PC OEM供應鏈。行動儲存方面,群聯預計在202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行動儲存控制器供應商,並在Chromebook市場取得顯著進展。
企業級SSD業務穩健成長,預計明年第二季開始出貨PCIe Gen 6企業級控制器,並已為AI系統開發出128TB和60TWPD等高容量模組。物聯網和工業市場逐漸復甦,群聯成為全球最大電視OEM的主要EMMC供應商,並贏得美國和中國數家機器人系統製造商的訂單。車用市場方面,群聯因持有低密度NAND庫存而獲利豐厚,並在UFS 4.1領域獲得多個設計導入,鞏固了其在該產業的關鍵地位。最受矚目的是Adaptive Plus(AI)業務的發展。群聯電子與NVIDIA緊密合作,並指出華為的AI SSD概念與群聯的理念相似,證明瞭其策略方向的正確性。群聯還與Intel合作,透過Adaptive Plus技術,利用單一CPU的整合式GPU即可將普通PC轉化為AI PC,無需額外GPU或NPU,這項技術被比喻為當年Intel Centrino對Wi-Fi普及的影響。公司正積極建立AI生態系統,並培訓AI工程師,以應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在市場供應方面,[KS] 指出NAND供應商預計第三季將調漲價格3-5%,且基板供應持續吃緊,導致群聯無法完全滿足所有訂單需求。中國競爭對手因過去「買高賣低」策略受損,目前也轉趨保守。面對美光退出行動NAND市場,群聯預期將因此獲得更多市佔率。公司董事會批准了6.5元新臺幣的股息,派發率約71%,高於過去的55%,儘管受到匯率損失影響,仍展現對股東的回饋。同時,公司計劃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以籌集資金,用於未來業務擴張和庫存建立,以應對預期的強勁增長。
重點記錄
- 群聯電子2025年第二季營收達新臺幣708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
- 第二季毛利率季增21.5%。
- 每股盈餘(EPS)為新臺幣3.6元,其中包含庫存回沖收益新臺幣1.86元,但受匯兌損失新臺幣5.7元影響。
- 新臺幣強勢升值(從32-33降至30以下)導致以新臺幣計價的營收和毛利受損,但因市場元件和產品價格上漲,部分抵消了影響。
- 營業利益率達13%,為過去13季以來最高,顯示本業經營狀況更為健康。
- 控制器供應持續緊張,主要受晶圓和基板供應限制。
- PCIe Gen 5 DRAM-less解決方案預計將為群聯帶來更多設計導入。
- 群聯電子預計在202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行動儲存控制器供應商。
- 企業級SSD:PCIe Gen 6控制器晶片預計年底準備就緒,明年第二季開始出貨。已出貨128TB和60TWPD模組給AI系統製造商。
- 物聯網/工業市場:市場逐漸復甦,群聯已成為全球最大電視OEM的主要EMMC供應商,並贏得美國和中國機器人系統製造商的訂單。
- 車用市場:群聯因持有低密度NAND庫存而獲利,並在UFS 4.1領域獲得多個設計導入。
- 可攜式SSD:群聯是全球首家推出USB 4.0控制器,已獲得三家知名廠商的業務,其中一家已開始出貨。
- Retimer/Redriver:UFS 4.0 Redrivers正在與CPU廠商進行測試,預計明年下半年出貨。PCIe Gen 6 Redrivers樣品已提供給CPU廠商。
- Adaptive Plus (AI):POC(概念驗證)數量增加,每月出貨伺服器數量從1-3臺增至10臺,AI訓練PC出貨50-100臺。與NVIDIA合作,華為的AI SSD概念與群聯相似。
- AI PC技術突破:群聯的Adaptive Plus技術與Intel CPU的整合式GPU協同,可將標準PC立即轉化為AI PC,無需額外GPU或NPU,此項技術與當年Intel Centrino對Wi-Fi普及的影響類似。已於7月15日前完成與Intel的POC,並於7月29日舉行工作坊。
- AI工程師培訓:群聯已建立培訓課程,並培訓了200多名來自醫院、教授、奧迪、自動化、系統整合商等領域的培訓師,以解決大學因GPU成本高昂而無法培養足夠AI人才的問題。公司正將培訓課程授權給大學和第三方。
- 臺北國際電腦展金獎:群聯的E28新發明在AI領域獲得金獎,並獲得臺灣政府資助。
- 市場供應:NAND供應基本受限,預計第三季NAND廠將調漲價格3-5%。
- 基板短缺:基板供應持續嚴重短缺,限制了群聯滿足所有訂單的能力。
- 中國競爭對手:過去「買高賣低」的策略導致虧損,目前已轉趨保守。
- 美光退出行動NAND市場:美光解僱了中國300多名工程師,群聯預計將因此在中國行動市場獲得更多市佔率,長江存儲(YMTC)也是主要受益者。
- 庫存策略:為應對未來需求和供應不平衡,公司正在增加庫存。
- 美國關稅:美國對臺灣出口產品徵收20%關稅,目前尚未對群聯產生直接影響,但公司已有在美國本土生產模組的計畫。
- 產品品質:群聯強調其產品的高品質、無錯誤和無召回,這使其在PC OEM客戶中獲得了比競爭對手更高的信任和尊重。
- 消費性/遊戲市場:零售市場仍非常緩慢,遊戲市場除任天堂外也表現不佳。任天堂MicroSD Express因基板短缺而供不應求。
- PC OEM詢單:明年PC OEM的詢單量幾乎翻倍。
- NAND晶片供應:明年NAND供應量預計僅增長10-15%,而歷史需求增長約30%,預計供需之間將存在顯著差距,尤其是在HAI領域。
- 地緣政治風險:群聯的中國業務主要透過子公司進行,產品主要在臺灣、泰國、馬來西亞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