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嘉義的阿建成大畢業後北上發展,原本在新竹一間科技大廠上班,四十八歲那年,父親往生,他發現獨居的母親腦力和四肢退化非常快,像溜滑梯一樣,短短一年,母親就有失智的現象,阿建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他覺得自己該回家了。
素美的媽媽跌倒摔到腰椎,家務做不了也無法煮飯,爸爸兩年前走路摔倒而引起小中風,兩人身體皆不如以往,面對老化與受傷的雙親,素美決定回家「上班」。那時的素美沒有工作,與娘家也住得近,她每天回家陪伴,帶媽媽散步, 也帶工廠的廢紙給爸爸摺當復健。素美媽媽說,「她很孝順,知道我們沒辦法煮飯,行動也都不利落,她就回來幫忙煮三餐照顧我們的生活,帶我去做資源回收,我現在腳比較有力了。」
每天晚上,素美都會煮得比較豐盛,因為先生接女兒放學後會回到娘家吃一起晚餐,後來連弟弟一家也都回來吃,從前只有兩老吃著一鍋雜菜湯,一點營養都沒有,現在是八九人天天聚在一起圍爐,兩老的晚年有子孫承歡膝下,一點也不寂寞。有人跟素美說,嫁出去的女兒不用做這麼多,素美說,替爸媽做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爸媽好,做女兒的才會好。老智者也說,孝順跟他人無關,自己做自己得,自己吃飯自己飽,就像素美孝順的福氣不會跑到其他兄弟姊妹身上去是一樣的道理。
年輕時為了理想闖天下,中年為了小家庭與生活搏鬥,當天下闖過了,小家庭的成員也獨立自主了,回頭看看養育我們的父母卻老到嚼不了一顆花生。那時候便是我們放下一切回家陪伴的時刻,細心陪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老人家的時間不多了。阿建跟素美知道老人家時間有限,心跟明鏡似的,所以願意拋下一切只為沒有遺憾。
#行孝行善不能等
#陪伴
#自修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