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試中的伊58
伊58(IJN I58)是一艘日本B3型遠洋潛艇,服役於二戰最後一年。她唯一一次重大戰果是1945年7月30日對美國海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常規魚雷攻擊。伊58被改裝為可攜帶回天載人魚雷,並進行了數次攻擊,雖然只對美國海軍造成了輕微損傷,但發射的每一枚回天魚雷都被擊沉。伊58於1945年9月投降,隨後被美國海軍鑿沉。
▪︎船艦數據
排水量:2140噸(基準),3688噸(水中) 長:108.7米 寬:9.3米 吃水:5.19米 動力:艦本式22號10型柴油引擎2座2軸 功率:4700匹(柴油引擎),1200匹(電動馬達) 航速:17.7節(水上),6.5節(水中) 續航力:38,800浬(16、水上),194浬(3節、水中) 編制:90名 武器:25毫米聯裝機槍1座、533毫米艦首魚雷發射管6門、搭載魚雷19枚 艦載機:水上偵察機1架

伊58模型(最終版本)
|服役歷史
該潛艦於1942年12月26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安置龍骨,並於1943年6月30日下水。建造期間,其14公分/40倍徑十一式艦炮被拆除,以便安裝四枚回天載人自殺式魚雷。潛艦於1944年9月7日完工,指揮權交給海軍少佐橋本以行。 伊58被分配到第六艦隊第11潛艦戰隊,在內海進行訓練,之後於1944年12月4日被編入第15潛艦中隊。幾天後,她與伊36、伊47、伊48、伊53和伊56一起被編入金剛潛艇隊,負責對五個美國艦隊錨地發動回天攻擊。伊58被派往攻擊關島的阿普拉港。▪︎襲擊關島
經過一週的訓練後,伊58加滿了燃料、補給和魚雷,並搭載了四艘回天艦和艦員,於1944年12月31日與伊36一起離開吳市。1945年1月12日凌晨3點10分至3點27分,在阿普拉以西11英里(18公里)處,伊58發射了所有四艘回天魚雷。最後一艘回天魚雷發射後立即引爆,但凌晨5點30分,當伊58離開該區域時,她觀察到兩股煙柱。伊58於1945年1月22日返回吳市時,攻擊了一艘護航航空母艦和一艘大型油輪,但這次襲擊並未成功。
▪︎譚二號行動
1945年2月美軍入侵硫磺島後,伊58和伊36加入了為反擊美軍而組成的千早隊。3月1日,伊58從吳港出發,搭載四架回天。3月7日,行動取消,兩天後,伊58被調往沖之鳥島以西海域支援「譚二號作戰」,即對烏利西環礁錨地的空襲。潛艇拋下兩架回天後,全速前進離開。3月11日,伊58被部署到沖之鳥島附近海域,擔任24架銀河轟炸機的無線電中繼艦。最終,只有六架飛機抵達烏利西環礁,其中一架墜毀在蘭道夫號航空母艦上。
▪︎十號行動
返回吳市接受進一步訓練後,伊58號被編入多多羅艦隊,與伊44、伊47和伊56一起,參與「天號作戰」對美國航運的攻擊。伊58號未能突破美軍嚴密的反潛防禦,被迫於4月10日返回九州補充燃油。她再次嘗試,但盟軍反潛機的反覆攻擊使其無法繼續偷襲。14日,潛艇奉命前往沖繩和關島之間的海域,但未能成功。17日,作戰行動取消,伊58號於30日返回吳市。 1945年5月,伊58潛艇被送往吳海軍工廠進行改裝,其彈射器和機庫被拆除,使其能夠搭載六架回天魚雷,潛艇也安裝了通氣管。6月22日,美國第二十航空隊的162架B-29轟炸機轟炸了吳港。伊58潛艇毫髮無損,儘管發生了數次險些失事的事件。

碧藍航線 伊58
▪︎襲擊貨船和驅逐艦
隨後,伊58與伊47、伊53、伊363、伊366和伊367加入了多聞隊,並於7月18日晚上駛向菲律賓以東地區。7月28日,在帛琉以北300英里處,伊58發現了6214噸的貨船狂獵號,該船由護航驅逐艦阿爾伯特·T·哈里斯號護航。兩艘回天魚雷下水,但狂獵號發現了遠方的潛望鏡,便用3英寸炮開火攻擊,潛望鏡隨後消失在大海上。驅逐艦哈里斯號建立並維持了與水下目標的聲納聯繫,隨後在7月28日晚上到7月29日早上進行了多次深水炸彈和刺猬炸彈攻擊,但在失去聲納聯繫之前,沒有明顯成功。在伊58號上,聽到了兩聲爆炸聲,但暴雨阻礙了任何目視確認。潛艇最終浮出水面,但雷達沒有偵測到任何船隻,並報告兩艘船均已沉沒。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沉沒
1945年7月29日23:00,伊58號潛艦在帛琉以北400公里處浮出水面,向南航行。不久後,航海員田中少佐發現一艘船從東邊駛來,速度為12節(22公里/小時;14英里/小時),沒有曲折航行。橋本少佐錯誤地將目標辨識為「愛達荷級戰艦」。實際上,這艘戰艦是美國海軍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前一天從關島啟航前往萊特島,此前,她已從舊金山向天寧島運送了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零件和核材料。 伊58號潛入水中,準備發射九五式魚雷。潛水艇調整到位後,於23:26發射了六枚魚雷,間隔兩秒。23:35,橋本少佐觀察到巡洋艦右舷兩次等距命中。沒多久艦艇停了下來,向右舷側傾斜,艦首下沉,但橋本決定再次攻擊,潛艇潛入100英尺(30米)深的水下以擴大射程並重新裝填魚雷發射管。潛艇潛入水中後,7月30日00:27,「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已經傾覆沉沒。伊58號用潛望鏡檢查時,確認目標已消失。潛艇浮出水面,全速離開該區域,並向北航行。
▪︎攻擊 75.19 特遣隊
8月9日上午,在呂宋島阿帕里東北260英里處,伊58發現一支由三艘驅逐艦護送的「十艘運輸船組成的船隊」,她開始下水執行反潛巡邏任務。實際上,這支「船隊」是由護航航空母艦薩拉馬瓦號率領的獵殺行動特遣隊第75.19特遣隊,正在萊特島和沖繩島之間執行反潛巡邏任務。護航驅逐艦約翰尼·哈金斯號 發現並用火砲攻擊了反潛巡邏艦5號,隨後又用深水炸彈攻擊了反潛巡邏艦4號。反潛巡邏艦5號被其5吋艦艉砲擊沉。一個多小時後,反潛巡邏艦4號再次被發現,並再次遭到深水炸彈攻擊,爆炸劇烈,水花飛濺到空中30英尺(9.1公尺)。據橋本稱,先前發現的驅逐艦已經失蹤,他向北航行以躲避追擊。約翰尼·哈金斯號的船員後來獲得了海軍單位嘉獎。
▪︎攻擊登陸艦和驅逐艦
1945年8月12日17:00左右,在沖繩東南360英里處,伊58以12節(22公里/小時;14英里/小時)的速度在水面上向北行駛,其三型雷達發現多個目標。不久之後,地平線上發現了船隻。潛水艇下潛,17:16,船員們發現了一艘由驅逐艦護航的水上飛機母艦。實際上,「水上飛機母艦」是船塢登陸艦橡樹山號,由托馬斯·F·尼克爾號護航,正從沖繩前往萊特島。18:26,橡樹山號發現了潛望鏡,尼克爾號以側翼速度發動攻擊,尼克爾號發射深水炸彈,並試圖撞擊,船體受到輕微損壞。半小時後,尼克爾號在「橡樹山號」後方發現了另一架潛望鏡,於是發射了深水炸彈。隨後發生爆炸,黑色的油水噴泉噴湧而出,高達15公尺(50英尺),現場還發現了一層浮油。

伊58的前魚雷管,於1946年沈沒前在佐世保拍攝。
|戰爭結束
8月18日,伊58號返回吳市。9月2日,日本投降。1946年4月1日,在「道路盡頭行動」中,伊58號被拆除所有可用設備和材料,由潛艇母艦「涅柔斯號」從佐世保拖至五島列島附近海域鑿沈。
|沉船發現
2017年5月25日,聲納影像顯示,潛艇近60公尺(200英尺)長的一段殘骸垂直沉入200公尺(660英尺)深的海底。規劃部署潛水器進行身份確認。2017年9月7日,根據船舵的指示,這艘潛艇表面覆蓋著厚厚的海洋生物,最終被確認為伊58號潛艇。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