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的,認識與動物之家配合的愛媽。
由於公立動物之家資源與人手都不足,所以通常會有住在附近的愛媽或診所提供支援,例如:協助照顧奶貓或暫時無法送養的病貓,在貓咪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讓孩子們在狀態最好的時候能多一點機會找到一輩子的家。

中和動物之家一隅
認識的愛媽家也自己留了好幾隻貓咪,有些年紀較大、有些患有先天疾病,愛媽真的很有愛,願意陪伴這些孩子走向終老。
剛才傳來消息,飼養了好幾年的先天性腦麻貓--斑弟,因急性腎衰竭,經歷搶救仍離世了。

斑弟的背影(他喜歡靠在人身上)
在我眼裡,愛媽總是帶著笑容,情緒平靜,身邊不乏來來去去的貓咪--可愛活潑的奶貓,大一點之後就要說再見,祝福他們找到幸福家庭、患病或高齡的貓,送養率低,愛媽會陪伴他們走到彩虹橋。
我可能沒辦法接受吧!這種生離死別的不捨。
這或許也是我的課題之一--學習與生命道別。
在錢錢初來乍到時,我其實經歷各種焦慮,甚至已經在想:我要是付出了太多的愛,錢錢離世時,我可能會走不出來...那該怎麼辦?
畢竟過去我曾失去過養了三年的小蜀(倉鼠)、兩年的皮蛋(倉鼠),餵養了四年的喵喵(貓),每一次離別,都讓我痛徹心扉,一哭就是好幾年。

在中和動物之家第一次遇見錢錢
高敏兒如我,幼年時期就在夜裡哭著怕爸媽死掉。
「如果因為害怕告別,你就決定不養寵物,那難道你身邊的親友就不會有離別的一天嗎?」老公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或許,過去每段緣分的背後,都直搗我內心深處的靈魂課題--生命告別。
我情緒穩定的源頭,可能來自一種逃避,為了不痛,所以與人保持界限與隔閡。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再好的朋友,都覺得我給人有種隱約距離感的原因,即便跟誰都能相處得很好,但總有道無形的牆,好像永遠無法被看透到底在想什麼;明明是高敏人,卻給人一種與世無爭、只做自己的錯覺。
也許,我內心深處其實有很多的愛,但這些愛很脆弱、很玻璃,不小心就會碰碎,所以,我將它們全部關起來收好,小心翼翼不讓它碰破掉。
但其實,我真正需要學習的,是讓玻璃變成橡膠,讓它們富有彈性,成就真正的、堅韌的愛吧!
斑弟,辛苦你了,好好去做快樂的小天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