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一點:川普總是臨陣退縮 (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TACO)
美國總統川普週五表示,將在未來數週內宣布對半導體進口徵收高額關稅,稅率可能高達 300%,顯示白宮擴大關稅政策至更多產業的決心。
川普15日在與記者會面時指出:「下週和再下週,我將對晶片與半導體設定關稅。」他補充,先前曾考慮約 100% 的稅率,如今可能提高至 200% 至 300%。他說:「一開始我會把利率設得較低,這樣他們就有機會進來建設,一段時間後利率就會變得很高。」
此外,他並承諾近期將對藥品進口加徵關稅。
川普表示,他相信企業會選擇在美國生產,而不是面臨高關稅。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關稅影響已開始浮現。美國 7 月批發物價指數(PPI)年增率創三年來最大漲幅,令市場意外。經濟學家預期,隨關稅深入美國經濟,未來通膨數據將更明顯反映影響,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或將成為關鍵觀察。
儘管如此,美股表現仍相對穩健,本週主要指數齊創歷史新高。資料顯示,關稅已為美國帶來數十億美元收入,但部分成本已透過漲價轉嫁至消費者。
在國際談判方面,川普已簽署行政命令,將美中關稅休戰期延長 90 天,將談判期限推至 11 月。據彭博資訊,目前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約為 55%。本月稍早,川普也宣布對多國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接下來焦點將落在與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的磋商進展。
同時,川普的關稅政策正面臨法律挑戰,多起訴訟在美國聯邦法院進行中。其中一起於 7 月在上訴法院開庭的案件,可能隨時作出維持或撤銷關稅的裁決。
ROSE點評:看起來川普這個「200% 至 300%」的說法,既是政策試水溫,也是政治喊話。
從實務面來看,這麼高的關稅如果真的落地,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衝擊會非常劇烈,也會立刻推升美國本土電子產品與AI運算成本,對消費者和企業都是沉重負擔,因此短期內全額執行的可能性不高。
但從政治與談判策略來看,川普常見「先喊高價」作用:
- 談判籌碼:先擺出最強硬姿態,讓對手(尤其是中、韓、台等主要晶片出口國)在談判中讓步。
- 嚇阻與威懾:對海外晶片供應商釋放信號,逼他們考慮在美國設廠或投資,以免被高關稅卡死。
- 內政宣傳:向美國選民表現自己對「保護國內製造業」的強硬立場,尤其是對製造業州的支持者很有說服力。
因此,200%~300% 更像是「震撼彈」,一開始真正落地稅率可能低得多,投資人還是等等
川普對進口晶片課徵高額關稅,最主要的目標是促使晶片製造移回美國本土,相關廠商若承諾美國建廠或擴產可望獲得豁免,目前重點在於豁免細節不確定。
整體來看,晶片關稅不確定因素有三:
- 川普已明確表示,蘋果大規模投資美國,已獲豁免,但目前豁免標準模糊:缺乏明確「美國投資」或「生產規模」門檻,使企業難以評估合規方式。
- 法律挑戰仍在進行:對此類關稅的合法性已遭多起訴訟挑戰,未來可能被裁撤或限制。
- 國際反制風險:其他國家(企業)可能於 WTO 或雙邊採取具體反制行動或談判豁免。
短期內對股市影響有限,但中長期可能透過成本轉嫁推升通膨,並引發國際貿易摩擦與法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