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談特朗普・五|中美不是G2,中國也會拒絕G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8月1日前夕,新一波「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結果陸續公布,部分國家在維持自主、拯救市場的兩難中掙扎前行,正如美國也在彰顯影響力、透支國家威望的天平上來回擺盪。8月6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又公布針對半導體的新關稅:在美設廠即可免稅,否則將被課徵100%的高稅率。顯然,這場掠奪的結構雖已成形,卻遠還沒有走到終點。
而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不論是4月以來的關稅戰,或是面向中東、俄烏戰場的驚人政策,這次的「特朗普主義」(Trumpism)與上次相比,力道明顯增強。當然,被稱作「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建制派精英並沒有消失,特朗普也因為無法擺脫美國長期的政治慣性,導致了「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嘲諷的如影隨形。
但無論如何,「特朗普主義」確實正在衝擊國際秩序,新型態的中美俄互動也在一片混亂中醞釀成形:面向台海問題,特朗普本人並不避諱把台灣當成中美談判籌碼;但面向俄烏前線,特朗普似乎又有意迫使烏克蘭「顧全大局」,好讓美國操作「聯俄制中」。而在全球南方崛起的時代背景下,這段博弈又與中小國家的戰略對沖相糾纏,展演了「新冷戰」與「多極化」的相互拮抗。
展望未來,國際格局似乎帶有舊印記,卻又好似煥然一新。針對「特朗普2.0」的未來脈動,《香港01》專訪到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探討特朗普主義如何牽動美國對外政策,又將如何影響中美俄互動,進而形塑新時代的全球秩序。系列報道共五篇,本篇為第五篇,聚焦「特朗普2.0」的中美如何互動。

特朗普如何看待中國

關於特朗普如何看待中國,張登及表示,特朗普欣賞強人,羨慕強人任期更常、可以掌握全局,「但他對中國的最差印象,應該就是『骯髒十五國』(the dirty 15)排名第一,也就是賺最多美國錢、『偷走』美國最多工作。」

不過張登及也指出,特朗普往往不強調責任在中國,而是認為拜登(Joe Biden)、民主黨、其他前人要負最大責任。例如特朗普曾表示,是誰讓美國人失去工作?就是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克林頓(Bill Clinton)、小布殊(George W. Bush);再來就是奧巴馬(Barack Obama)與拜登的「接觸政策」,讓中國繼續賺錢。

「特朗普認為是『自己人』的錯,所以必須先處理『自己人』,敵人雖然可惡,但配合敵人的內部叛徒更加可恨。」張登及表示,在特朗普看來,敵人本來就會跟自己競爭,但敵人能夠騙到美國的錢,原因當然是國內出了叛徒,所以必須發動「特朗普主義式的革命」,例如政府效率部(DOGE),就是某種新保守主義革命的產物。

「但這也只限特朗普個人,某種程度來看,基於特朗普的特殊屬性,這或許會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張登及指出,特朗普身旁的「中國優先派」,其實還是跨黨派的組成,認為中國不只是經貿上「佔便宜」,更是意識形態上的競爭者,所推銷的「中國故事」也可能會有人買單,尤其特朗普已經破壞了美國的軟實力(soft power),可能會導致中國形象更容易被接受。「在這派人看來,中國威脅不只是貿易威脅、西太平洋上的地緣政治威脅,更有『中國故事』對『美國燈塔』的威脅。」

張登及再提到,特朗普並不在意「中國故事」與「美國燈塔」的博弈,各方對美國再怎麼不滿,美國依舊「至上」(primacy)、也依舊是老大。「要外匯存底,就必須存美金;覺得美金不可靠,現在美國也開始規範比特幣(Bitcoin)。換句話說,在美金與比特幣的賭場,美國都是莊家。另外也可以購買特朗普幣($TRUMP),證明自己與特朗普是兄弟。」

但這也僅限特朗普本人。張登及認為,北京雖對美國政府多有撻伐,但對特朗普似乎還是留有餘地,也就是希望保持最高層關係。「當然很難預期特朗普哪天會失去耐心,目前還沒看出這個跡象。」

而關於外界熱議的「習普會」,張登及表示,特朗普有時會說出很任性的話,例如在某段時間持續表示,「我很期待與習近平會面,我在電話中接受了邀請。」結果之後一段時間,各方就盛傳「特朗普很想見習近平」,於是特朗普又改口稱「我不會見習近平,除非他邀請我。」但美方似乎又已開始安排所謂「10月會晤」,只是究竟要在哪個地點會面,有人說可能是特朗普訪華,也有人說可能在APEC,目前尚不可知。

「特朗普還是要面子,他想讓外界認為,自己是地球上,唯一能同時『搞定』習近平與普京(Vladimir Putin)的領導人,其他人都不行。」張登及指出,特朗普一定要借一個機會,展現自己「搞定了」中俄領導人,證明其他各方的任何「主義」都無效,只有自己出馬才有用。「但這就很容易被中俄視作戰略機遇,也就是只要讓特朗普認為『我成功搞定中俄了』,各方接下來就都好辦自己的事。」

多極世界還沒到來

而關於特朗普對多極世界的看法,張登及表示,特朗普或許不像萬斯(JD Vance)、魯比奧(Marco Rubio),年輕且對理論性事物有一定吸收力,所以至今也沒有對「多極化」的概念發表公開評論,特朗普在意的就是美國「至上」、而且不付「公共財」(public good)。而不付「公共財」的「至上」,其實就不是「霸權」(hegemony),這也就容易讓人想到「多極化」(multipolarity),

「特朗普或許也不喜歡『多極化』,因為這就無法彰顯美國是老大。但他的部屬或許會因此推論:總統如果不喜歡『霸權』,或許就是偏好『多極』,而且『多極』的趨勢不可阻擋,美國也沒有必要阻擋,這點在魯比奧的專訪中也可以看到。」張登及表示,魯比奧的發言體現了:重點是美國如何在「多極」中維持「至上」、讓其他國家挑戰不了。「但他們或許沒有考慮到,就算在『多極』中保持『至上』、也就是『第一極』,只要其他各方聯合起來反抗,『第一極』還是可能會輸。」

張登及指出,這其實就是「多極」的定義,也就是在多強國共存的局面下,任兩個或多個強國聯合起來,就有可能擊敗另一個;「霸權」則意味著,所有強國聯合起來,也至多是跟霸權國打成平手、甚至會輸。而在多極的情況下,任兩個強國對決,輸贏其實都無法預料,「例如在多極局勢下,美國其實就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打贏中國」;但如果美國實力是霸權等級、中俄只是強國(major powers),美國其實可以擊敗中國,甚至中俄聯合,美國也不見得會輸。

張登及分析,因此要探討「多極化」趨勢,從美國的主觀意願來看,特朗普本人並沒有提過,但其部屬與幕僚曾經表述:「多極化」的趨勢不可阻擋,要再繼續以過去的方式粉飾太平、堅稱沒有「多極化」,是不切實際的,但美國依舊要盡力維持「至上」。

但張登及也指出,如果「多極化」是一個趨勢,其實也還是相對緩慢的趨勢,「只能說現在正朝這個方向前進,而不是說當下已經形成『多極』,因為目前的國際秩序,還是在從『美國霸權』到『美國至上』、再從『美國至上』到『多極』的過程中。」

張登及表示,美國希望這個過程能停在「美國至上」的狀態,而不是真正走向「多極」,如此一來美國就不會被挑戰;如果最終國際秩序真的形成「多極」,那麼美國就只是許多強國中的其中一國,其實也就像當年19世紀到20世紀的英國。

中美還不是G2

至於中美當下是否已經形成G2(兩極)結構,張登及表示,正因現在只是走向「多極」的過程,所以中美還不能被稱作G2。

張登及指出,美國雖在貿易生產、經濟總量上的占比持續下降,卻還是有制度優勢,包括美元霸權、石油美元制度,現在又想在加密貨幣佔據先機,以及用強迫的方式壟斷把控高階晶片的設計與生產,以及封堵其他國家在科學技術上的挑戰。中國雖能用稀土或其他方法突圍,卻也只能起到減緩作用。就算新質生產力迭有突破,也未必能解決產能過剩、內需不足,以及西方集團帶頭抵制中國製造、中國標準、中國知識等問題。

「當然,世界上能夠減緩美國加固自身優勢的國家,目前看上去也只有中國,俄羅斯更多是扮演軍事牽制的角色。」但張登及也表示,俄羅斯有的頂多就是勢力範圍與核子武器,在所有其他領域都沒有作用,例如經濟規模也只到廣東省層級,「當然也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低估,因為盧布貶值了,如果用購買力平價來看,俄羅斯或許會再強一些。」

但張登及強調,目前確實只有中國能在所有戰線上抗衡美國,「不過抗衡不表示中國能在所有戰線與美國打成平手,其實至今在大多數戰線,也依舊是美國佔優。」

張登及指出,當下其實是從「美國霸權」走向「美國至上」的過程,特朗普主義者們也更偏好「至上」,而不是自由主義制度者們的「霸權」。但這段移動並沒有導致中國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兩極」的其中一極。「其實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過去就拒絕成為G2,現在也會持續拒絕。」

張登及指出,如果中國承認自己是G2,也就成為過去毛澤東「三個世界論」的「第一世界」,「當時這個詞是指蘇聯與美國,雙方都是霸權主義,但中國宣誓自己不會做霸權主義,如今怎會做G2?」

張登及表示,中國希望成為「在所有領域都有能力制衡美國的國家」,但不會願意承擔「G2」頭銜,也不願意在所有領域提供美國過去數量的公共財,雖然「說好中國故事」能讓自己成為被欣羨的對象,但各國要不要來學中國模式,其實還是各國自己的事,中國不會再想搞「革命輸出」。

張登及指出,各國只要不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底線,例如碰觸台灣、新疆、西藏問題,中國其實也不會干涉太多,例如關於各國是否使用華為,中國不會像美國威脅要收回巴拿馬運河般,要求非洲國家禁用Vodafone、BT。「這還是華人『天下秩序』的反映,相對比較鬆散,以不治治之,不是有為、積極改造他國的治理。」

張登及分析,歐美社會契約論所建構的國際秩序,是通過各種綿密契約來建立,包括雙邊與多邊契約,最終都要回歸到自然法的、普世皆準的法理,接著進行管理。但中國式的天下國際秩序是一種「不治之治」,也就是願意來朝者以禮相待、厚往薄來,不願意者只要不踩中國的核心利益底線,就任之由之。

「我也不認為中國經過精打細算、以及根據過去的歷史傳統,會想要擔任世界霸權。在過去的天朝秩序下,如果東亞是一個世界、中國是霸主,這也是相當鬆散的秩序。」張登及表示,中國不會在越南、暹羅發生事變時,非要跑去主持公道、而且非要擺平當地,中國並沒有這種欲望,「至多就是要求各國不要踩中國的核心利益、對中國要有禮,也就是把名分與角色處理好,關係就會好,關係好了事情也就會順利,不用特別強調普世的標準與契約。套用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著名的主張:根據事情本身的複雜經緯與是非曲直妥善處理,基本上就是個案化。」

張登及也提到,「全球南方」就是美國式秩序經營與中國式秩序經營的競爭場域,但中國並沒有要將美國從全球南方擠壓出去,而是希望近悅遠來,也就是如果有國家想用中國模式,美國不應該逼各國選邊。「例如東盟(ASEAN)不選邊,這對中國的意義就是,中國可以在當地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經營;而美國現在的做法,其實就是在逼澳洲、韓國、日本選邊,相信也有要求越南、泰國,但中國就不是這種風格。」

張登及總結,這歸根結柢,就是兩種不同世界秩序的競爭。

原文發表網址:

2025.8.15

張登及談特朗普・五|中美不是G2 中國也會拒絕G2 | 香港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6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6
8月1日前夕,新一波「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結果陸續公布,部分國家在維持自主、拯救市場的兩難中掙扎前行,正如美國也在彰顯影響力、透支國家威望的天平上來回擺盪。
Thumbnail
2025/08/16
8月1日前夕,新一波「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結果陸續公布,部分國家在維持自主、拯救市場的兩難中掙扎前行,正如美國也在彰顯影響力、透支國家威望的天平上來回擺盪。
Thumbnail
2025/08/16
8月1日前夕,新一波「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結果陸續公布,部分國家在維持自主、拯救市場的兩難中掙扎前行,正如美國也在彰顯影響力、透支國家威望的天平上來回擺盪。
Thumbnail
2025/08/16
8月1日前夕,新一波「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結果陸續公布,部分國家在維持自主、拯救市場的兩難中掙扎前行,正如美國也在彰顯影響力、透支國家威望的天平上來回擺盪。
Thumbnail
2025/08/16
8月1日前夕,新一波「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結果陸續公布,部分國家在維持自主、拯救市場的兩難中掙扎前行,正如美國也在彰顯影響力、透支國家威望的天平上來回擺盪。
Thumbnail
2025/08/16
8月1日前夕,新一波「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結果陸續公布,部分國家在維持自主、拯救市場的兩難中掙扎前行,正如美國也在彰顯影響力、透支國家威望的天平上來回擺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
Thumbnail
2023/11/23 美方分析指出,由於大陸經濟嚴峻,美中經濟差距從縮小轉向拉大,東升西降不再樂觀。美國對華「競勝」基於這種新判斷,將走向「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絕不意外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國重新縮小差距。同時,中國也逐漸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絕不讓...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9/24 新三國同盟背棄貿易規則與價值數百億的契約,引起政治自由主義起源地法國嚴重抗議。美英大約認為惜惜拍拍,過氣的巴黎對「背後插刀」也無可如何,最好還是一起派艦對抗中國,比較有存在感。如果華府與倫敦如此想,人們怕是要認為拜登外交與川普大同小異。
Thumbnail
2021/09/24 新三國同盟背棄貿易規則與價值數百億的契約,引起政治自由主義起源地法國嚴重抗議。美英大約認為惜惜拍拍,過氣的巴黎對「背後插刀」也無可如何,最好還是一起派艦對抗中國,比較有存在感。如果華府與倫敦如此想,人們怕是要認為拜登外交與川普大同小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