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有人跟我聊到,學會 AI 就能讓完全沒有經驗的人直接靠直播帶貨變現。
這聽起來很吸引人,但我卻想到另一個問題:「如果所有人都用同樣的 AI 工具創作,結果會怎樣?內容看似完整,卻少了個體性與差異化。」
AI很方便,但不等於無所不能
現在已經有大量AI 工具一鍵生成文章,乍看之下論點完整、文筆也不差,但有個致命問題:它們常常長得一模一樣。
想像一下,早期的男神有人愛劉德華,有人迷金城武,後來又多了彭于晏。
如果某天出現一種神奇的整形技術,讓每位明星都變成彭于晏的臉,你還會覺得每一位都帥嗎?
帥,也有很多類型,透過不同五官組合而成、甚至個人魅力也包含其中;文章也是一樣。
文章,即是思想的延伸。
每一個人,都因為有不同成長背景、人生經驗、價值觀,而形成獨特且全然不同的思想,當然也會形成完全不同的文筆與口吻。
這件事,AI取代不了,也永遠不可能取代。
所以,一個最核心的觀點是:AI工具是賦能,不是取代創造
賦能是強化本身的專業技能,它可以縮短學習路徑、大幅減少時間成本,但無法取代基礎職能的建構。
那麼該如何整合AI幫助自己賦能呢?
在我看來,最核心的觀點要自己掌握,瑣碎或是延伸的部分都可以讓AI協作。
想像AI是一位聰明、多功能的助理,而你才是主角,這才是真正適合的應用方式。
以文章舉例,你可以試著整理自己的核心觀點,讓AI提醒你是否有盲點,也可以讓它幫你展開成更完整的架構,或是補充其中的細節資訊。
透過協作的應用,保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讓AI以助理的角色,幫你的生活加值。
AI 的價值,不在於取代,而在於放大。
如果你能先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觀點,再讓 AI 幫你延伸、補充與優化,你的作品才會既有效率,又有靈魂。
AI 永遠只是工具,你才是那個能創造差異化的主角。
希望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應用AI工具的方式
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