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的奇異之旅談起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日本朋友M說,約莫三十年前與朋友來台灣旅行,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之事。當他們一行參觀忠烈祠的時候,該團台灣日語導遊說,「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強迫台灣人改姓名,做了很多壞事情……。所以,台灣人聽到有人講日本語,就有本能上的反感……。」聽到導遊這番激進批評,溫和秀靜的M嚇得不出話來,整個腦回路全當機了。那時候,M還是出版社的新手,只想見識台灣的名勝古蹟,對台灣近現代史毫無所悉(他們也不清楚日本近代現史的發展),那名導遊的絕對說法佔有天時地利之便,當下成了M認識台灣歷史的入門手冊。

 

當然,M對此並非全盤接收,心中還有些遺憾,有待他日進行驗證。不過,眾所周知,日本上班族工作量大,激進派人士自稱「社畜」,其實這說法誇張戲謔成份居多,M就這樣帶著這疑惑的種子忙進忙出,忙碌到沒機會重訪台灣。直到三十年後,公司派遣M來台北參加國際書展,因其我們幾個台灣朋友帶領參觀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新文化紀館,走看文物展品,加上熱心解說,做到即問即答,三十年前,那個困住M的反日論調之繩,才得到了鬆綁和解放。當然,我們不可能藉此機會向M來個反洗腦(我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光明磊落),而是提供公開的史料給予判斷,加深對台灣歷史的理解。這種寬容的做法頗有意義。

 

上次,旅日學者K教授來茶行接受我的訪問時,就指出了一個極好的例證。1970年代,他因黑名單不得返回台灣,心情自是鬱悶糾結的,但他並未意志消沉,在公開和私人場合上,依然向左翼日本人教授遞出橄欖枝。當年,崇拜毛澤東思想手捧小紅書的E教授就是由紅左轉向台灣綠的契機。正如上述,K教授不能回國還鄉,為了讓E更了解真實的台灣現況,他委託台中母校的L教授陪同E教授下鄉,深入台灣的社會,用其所見所聞來建構自己的台灣史觀。如果借用極左的說法就是,「E教授通過這次下鄉考察(調研),終於把半世紀的污泥髒水給蕩滌出去了。」

 

說來奇妙,在那以後,E收起了紅衛兵般的狼牙棒,變成了溫雅斯文的台灣派(研究者),一有休假就來台灣或長駐台北。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論出版社的M或E教授,他們二人都有共同的經歷,亦即曾經被強悍的政治意識形態(狂熱的民族主義)緊緊捆綁住,使其疊加為牢固的想法,而作用於日常生活和教學講義裡。那該怎麼辦呢?我認為還是有解決的辦法。正如領土和政權的概念一樣,它是變動和複雜因素的暫定結果,但不存在「自古以來所屬」這種反推歷史的詭辯。所以,在尚未找到最好的答案之前,不必看到黑影就開槍,不必把毒酒當成高檔紅酒,保持「兼聽則明」似乎能給自己帶來諸多的好處。(2025年8月17日)

 

推薦書目: 

《翻訳家の仕事》(岩波新書,200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邱振瑞的沙龍
14會員
402內容數
邱振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6
我發現,人對於時間消逝飛快的「感嘆」,多半是因於該做的事情沒做完,甚至忘得一乾二淨,直到待做的事情重又出現在面前,這時才開始對自己的遺忘(失憶)感到懊悔。   6月18日,我收到了末岡 實教授寄來航空小包:《朝日新聞》5-6月份讀書版,心情興奮又感恩。當天晚上,我在茶行把剪報仔細看過了一遍,認為
2025/08/16
我發現,人對於時間消逝飛快的「感嘆」,多半是因於該做的事情沒做完,甚至忘得一乾二淨,直到待做的事情重又出現在面前,這時才開始對自己的遺忘(失憶)感到懊悔。   6月18日,我收到了末岡 實教授寄來航空小包:《朝日新聞》5-6月份讀書版,心情興奮又感恩。當天晚上,我在茶行把剪報仔細看過了一遍,認為
2025/08/15
其一 最近,與文友V聊談的時候,終於有了一個共識:有些事情是否重要或是否有意義,往往取決於自身用什麼立場和態度看待它。直白地說,當你認為做某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那麼它當下就變成了意義的化身,哪怕在別人眼中它毫無價值可言,比不上一張被捨棄的白紙。有了這個共識,我要記述昨日遇見的三起日常小事,相對就來得
2025/08/15
其一 最近,與文友V聊談的時候,終於有了一個共識:有些事情是否重要或是否有意義,往往取決於自身用什麼立場和態度看待它。直白地說,當你認為做某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那麼它當下就變成了意義的化身,哪怕在別人眼中它毫無價值可言,比不上一張被捨棄的白紙。有了這個共識,我要記述昨日遇見的三起日常小事,相對就來得
2025/08/13
今天上午,看見NHK播放廣島長崎遭受美軍核彈轟炸80周年特輯,心裡忽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傷,一種近乎蒼白的無力感:誰能阻止人類浩劫的製造者?誰能壓制獨裁政權對弱小國家發動的核威脅?不用說,正如生活在「不自由的自由」國家的國民那樣,這是個無解的難題,也是絕望大量繁殖的來源。退一步想,既然我們不能製造強
2025/08/13
今天上午,看見NHK播放廣島長崎遭受美軍核彈轟炸80周年特輯,心裡忽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傷,一種近乎蒼白的無力感:誰能阻止人類浩劫的製造者?誰能壓制獨裁政權對弱小國家發動的核威脅?不用說,正如生活在「不自由的自由」國家的國民那樣,這是個無解的難題,也是絕望大量繁殖的來源。退一步想,既然我們不能製造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仍記憶猶新。這故事跟很多人分享過,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但這是真人真事,是我確切的經歷。 這是2010年的事,那時還在讀香港IVE (高級文憑),那年暑假跟三個同班同學一同到台灣旅行(三人都是女生, A女, B女及C女)。A女負責規劃行程,包括預約旅館,B女負責訂機票,我跟C女則
Thumbnail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仍記憶猶新。這故事跟很多人分享過,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但這是真人真事,是我確切的經歷。 這是2010年的事,那時還在讀香港IVE (高級文憑),那年暑假跟三個同班同學一同到台灣旅行(三人都是女生, A女, B女及C女)。A女負責規劃行程,包括預約旅館,B女負責訂機票,我跟C女則
Thumbnail
在沖繩開車時的文化觀察,反映了人車相對與生活態度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了比喻城邦友善與否的故事,對比了旅者的觀點變化。
Thumbnail
在沖繩開車時的文化觀察,反映了人車相對與生活態度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了比喻城邦友善與否的故事,對比了旅者的觀點變化。
Thumbnail
文章講述一則有趣的旅遊經歷,作者原定從香港到台灣旅遊,卻因同行友人忘記證件而改變行程,展開一場意想不到的冒險。雖然延後了原定的行程,卻也探索了新的景點。
Thumbnail
文章講述一則有趣的旅遊經歷,作者原定從香港到台灣旅遊,卻因同行友人忘記證件而改變行程,展開一場意想不到的冒險。雖然延後了原定的行程,卻也探索了新的景點。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我的旅行經驗不算豐富,到目前為止只去過三個國家。但在國內旅行中,由於把握了「精」與「記」兩個要點,因而當下的感受更加精緻,事後的回顧也更加清晰。
Thumbnail
我的旅行經驗不算豐富,到目前為止只去過三個國家。但在國內旅行中,由於把握了「精」與「記」兩個要點,因而當下的感受更加精緻,事後的回顧也更加清晰。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三月初和一群朋友去臺南兩天一夜輕旅行。 府城初春,氣溫宜人,正是閒逛好時節。白天到老城區走走停停看看,賞美術館、嘗小吃、逛商店,傍晚去安平看夕陽、吹海風、食海鮮,夜晚老宅酒吧聽音樂、品美酒、聊人生。 本來無意為文記錄,這幾個禮拜一些浮光掠影好像萬花筒一樣總在腦海翻轉,不寫出來有點可惜,還
Thumbnail
三月初和一群朋友去臺南兩天一夜輕旅行。 府城初春,氣溫宜人,正是閒逛好時節。白天到老城區走走停停看看,賞美術館、嘗小吃、逛商店,傍晚去安平看夕陽、吹海風、食海鮮,夜晚老宅酒吧聽音樂、品美酒、聊人生。 本來無意為文記錄,這幾個禮拜一些浮光掠影好像萬花筒一樣總在腦海翻轉,不寫出來有點可惜,還
Thumbnail
我曾經參加過一些旅遊團。   旅遊團是團體活動,住在固定的旅館,吃在固定的餐廳。 接觸的無非是領隊、導遊、司機、服務生,很難接觸當地民眾。 到的景點,都是已經開發的,安全的地方。   不過,我也曾經一個人旅遊過,感覺又不一樣了。   那是民國88年,我去中國大陸旅遊了一個月。  
Thumbnail
我曾經參加過一些旅遊團。   旅遊團是團體活動,住在固定的旅館,吃在固定的餐廳。 接觸的無非是領隊、導遊、司機、服務生,很難接觸當地民眾。 到的景點,都是已經開發的,安全的地方。   不過,我也曾經一個人旅遊過,感覺又不一樣了。   那是民國88年,我去中國大陸旅遊了一個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