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好奇心」。我們常說「好奇心是學習的開始」,但好奇心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一輩子都能保持對世界的興趣,而有些人卻在成長中逐漸失去這種動力?
波士頓學院的研究者 Lidiya Hagtvedt 等學者,將好奇心分為兩種:
第一種叫「特定型好奇心(specific curiosity)」
這是一種帶有明確目標的探索。
像是你找不到答案、心裡覺得癢癢的,就想要搞清楚。
好比你突然想知道「為什麼天氣變冷會讓人胃口變好?」
這種好奇心驅動我們尋找解答、查資料、問問題,直到疑問被解開。
它是深入的、聚焦的,是知識進步的引擎。
第二種叫「發散型好奇心(diversive curiosity)」
這是一種不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產生的好奇,
更像是一種對世界保持開放與探索的狀態。
就像你逛書店時,原本只是隨便翻翻,結果卻在角落發現一本意外改變人生的書。
或者,無聊時看了一部冷門紀錄片,卻對某個陌生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它是廣泛的、跳躍的,是靈感與創造力的起點。
—
這兩種好奇心,分別帶給我們兩個不同的啟發:
第一層啟發:特定型好奇心,讓我們學會「深究」一件事的力量。
這種好奇心的背後,是「想弄懂」的渴望。
它驅使我們更精確地問問題、培養邏輯與推理能力,
在解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也培養了自我驅動的學習能力。
每一個想法的「為什麼?」都是通往知識與專業的敲門磚。
也是我們在資訊紛雜的世界裡,找到自我定位的方向感。
這種好奇,讓我們看到的是問題與答案。
第二層啟發:發散型好奇心,是打開世界的鑰匙。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經驗?
本來只是隨手翻開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集 podcast,
沒想到卻意外開啟了一扇窗,甚至影響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洪蘭教授曾提過一個概念,大腦的神經連結就像高速公路:
「越多元的經驗與刺激,越能建立豐富的連結網絡,也讓我們更有創造力。」
發散型好奇心,雖然沒有明確目標,卻充滿可能。
它讓我們更容易產生創意、看見跨領域的連結,也更能包容不同觀點。
這種好奇,讓我們看到的是機會與靈感。
親愛的你呢?
最近有沒有哪一個小小的念頭,讓你決定多了解一點、多試一點?
又或者,有沒有哪一次偶然的閱讀或對話,意外為你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願你在日常裡,既有追根究柢的專注,也有漫無目的的探索,
讓好奇心,成為你生命中溫柔而有力的燃料。
祝你今天,也能被一點點的好奇點亮。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