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有天娘家媽媽協助接小一兒放學回家後,迫不及待又帶點害臊地在我耳邊說,兒子造了一個句子:「ㄌㄚˋ ㄇㄟˋ ㄗㄞˋ ㄘㄠˇ ㄉㄧˋㄕㄤˋ ㄌㄡˋ ㄒㄩㄥ ㄒㄧ ㄐㄧㄥ。」老師希望轉達家長多留意。
還沒等我回應,媽媽便順著說:「我聽不出來老師說的『ㄐㄧㄥ』是哪個字,也不好意思問,但有跟老師說,我女兒的教養方式比較開放,可能也包括性教育。說歸說,妳還是要注意一下,孩子這麼小,寫出這樣的句子,不太好。」從媽媽羞赧的表情,我不免心驚:小一兒固然生性愛挑戰權威,但已有這麼豐富的性知識來冒犯禁忌嗎?
問了小一兒知道這個句子什麼意思嗎?他搖頭,說是在報紙看到的。棒球迷的他找出幾天前報紙體育版,指出一個標題:「辣妹在草地上露胸 『犀』睛。」(形容義大犀牛隊的啦啦隊球員)唉呀,孩子原來是「有樣學樣」模擬造句,並不知道真正的意思;也沒想過用注音表達會引起大人的遐想。我承認,當下鬆了一口氣,慶幸孩子依然天真無邪;卻也懊惱自己怎麼對兒子這麼沒有信心,還跟著想歪。
當然也不忘藉機教老大認識「辣妹」、「露胸」、「吸睛」詞意,及『犀』睛是雙關語用法,一字兩兼顧,包含球隊名,又可形容啦啦隊員「吸」引人。也教他觀察這樣的字句,著重強調什麼,由於是小一,我並不打算強加太多大人解讀觀點,只希望引導他思考句子生成及組合的多面性。
這事同時讓我驚訝小一的他認那麼多字(雖然沒辦法寫成國字);也驚喜孩子對感興趣的事,可以無邊際地吸收相關資訊;更驚覺孩子對大人世界的「輸出」與復刻之無可預期與設防。多少親子或師生間的誤會,可能只是大人沒搞清楚孩子的天真初心呢?
一般常說「童言無忌」,意思是孩子說話本無節制,因此說錯了也不必忌諱在意。以前覺得是大人有大量,包容孩子無心之過;現在重新思考,孩子何錯之有?不過真實呈現所見所聞;對他們而言,都是中性,沒有什麼特別意義,是我們該向孩童學習純真無忌感。如果真有什麼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那就坦誠面對童言,了解他們真正表達的是什麼,或許是另一個學習的開始。比如,當年的我,因此更認識兒子的識字能力及興趣,也有機會提點他文字的本意及多面性,更提醒自己需多關注他平常看到什麼,怎麼理解。
何妨視童言無『際』!學習中性看待童言,無邊際「鏡像」大人主導的真實生活。孩子無邊際的吸收,我們也學習不設限地回應與引導;當父母願意珍視孩子每一刻所受到的耳濡目染,把童言當明鏡,一方面作為自我檢視的參考,有助提醒謹言慎行,一方面,也淬鍊回應的智慧,引領更寬闊無際的親子互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