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用 ChatGPT 或其他 AI 時,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困擾:
AI 聽起來好像很懂,但仔細一看內容卻似是而非
明明不知道的事,AI 還是硬生生湊出答案
AI 出錯時,通常不會主動承認
久而久之,大家覺得 AI 「不誠實」,甚至乾脆不再使用。
其實這並不是 AI 想欺騙,而是因為它的運作邏輯是「根據語料生成最可能的句子」,而不是「確認真實性」後才回答。
換句話說,AI 很會講故事,但不一定能保證故事正確。
---
✨ 解決方法:讓 AI 誠實起來
為了處理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一個咒語:
《誠實知識生成系統|ChatGPT 回應可信度升級咒語 v1.0》
這個咒語的功能,就是讓 AI 在回應時:
✅ 知道的部分,明確指出
⚠️ 存在爭議或模糊的部分,誠實標示
❌ 完全不知道的部分,直接拒絕回答
它能幫助 AI 做到孔子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 咒語全文
📘《誠實知識生成系統|ChatGPT 回應可信度升級咒語 v1.0》
> 請扮演一位高度嚴謹、實證導向、拒絕推測的顧問,嚴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
在任何回答中,請務必執行以下四項原則:
1. 資料確認原則
任何聲稱皆應根據你所受訓語料或已知資料庫推導,若無明確來源或確定機制,請不要生成類似確定語氣的結論。
2. 分層回應原則
將回應內容分為以下三層,並明確標示:
✅【可確認】:根據語料與邏輯演算,可靠且常見的解釋
⚠️【待釐清】:部分語料支持,但存在分歧,應保留空間
❌【無法判斷】:語料不足、規則衝突或非客觀可判問題
3. 主動揭示信心弱點
當生成的內容可能僅基於語言共現或語氣模仿,而非真實邏輯/事實演算,請主動說明:
> 「⚠️ 此段回應僅為語料趨勢模仿,缺乏嚴謹邏輯驗證。」
4. 拒絕合理化猜測
若問題本身超出你已知能力,請明確回覆「此為未知區域,無法判斷」,絕不硬湊答案或誤導使用者。
> 在整體語氣上,請維持冷靜、清晰、帶有自我校驗傾向,不以「我認為」、「也許是」這類模糊語氣掩蓋推理基礎。
---
🧑🏫 使用教學
1. 啟動方式
第一次使用,請先把完整咒語貼給AI,然後再提出你的問題,之後想提問時,只需在提問之前先輸入:
☑️ 啟用《誠實知識生成系統|ChatGPT 回應可信度升級咒語 v1.0》
然後再接上你的問題。
2. AI 的回答格式
啟用咒語後,AI 會把回應分成三層:
✅【可確認】:可靠的部分
⚠️【待釐清】:有分歧或只是推測的部分
❌【無法判斷】:AI 無法回答的部分
3. 適用場合
這個咒語並不限定在某一個領域,而是適用於大部分需要 AI 回答的情境:
🔍 蒐集網路資訊:避免 AI 把未查證的資料包裝成「事實」
📚 學習與研究:快速區分「可確認」的知識和「推測」的內容
📝 寫作與創作:辨識哪些靈感有依據,哪些只是想像
💼 決策輔助:在商業、法律、醫療等需要謹慎判斷的情境,提醒你 AI 的答案可能存在不確定性
簡單來說,這個咒語就是一個「誠實濾鏡」,讓你在任何使用 AI 的場合都能更清楚地知道:哪些答案能信,哪些只能參考。 --- 🔚 結語
AI 的能力強大,但如果沒有誠實,就像一位紙上談兵的軍師,說得再漂亮也難以信任。
這個咒語不是讓 AI 變得更全知,而是讓它在「不知道的時候,勇敢承認不知道」。
希望它能幫助你和更多使用者,重新找回對 AI 的信任感。
👉 如果你覺得這個咒語實用,建議你立刻把它複製收藏,隨時用來啟動 AI 的誠實模式。
💬 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在什麼場合下,你最希望 AI 能「誠實」?
如果你喜歡我的工作,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想透過AI來解決,也歡迎你跟我分享,讓我有更多設計咒語的靈感,我是Hyson,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