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與出版的隨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紙版書籍的銷售量十多年來,每一年都比前一年下滑,而這個趨勢如同少子化一般,還沒來到谷底,而且再也回不去曾經有過的輝煌數字。

買書的人愈來愈少,因為有好多種因素同時發生。

習慣看紙本書而且會買書的人,年紀愈來愈大,精神體力與眼力愈來愈差,而且已進入「斷、捨、離」的階段,每天都苦惱怎麼處理累積大半輩子的書本與物品,要他們再持續添購圖書已經不是那麼容易。

就像我,三十多年前開診所前開始,每個月固定花二萬元左右買書,持續二十多年,到了這十年左右,買書數量已經降至十分之一左右,以前每個星期至少會有一個晚上逛書店,隨意看看有什麼新書,然後總會依手提得動的重量來買書,但是這些年已很少到書店了。

年輕人也不是不閱讀,而是現在有太多會佔據我們時間的媒體,僅存有限的零碎時間只能進行「碎片式的閱讀」,從臉書等社群平台看簡短濃縮式的文章,也因為時間破碎,大家也習慣從網上影音用很短時間聽或看一個又一個短短的概念。

比爾蓋茲曾說:「金融服務是必要的,但銀行不是。」這個句型用在知識的尋求也是一樣:「學習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書本。」

大家已經沒有耐心花三個小時五個小時燒腦地自已去消化一本書的內容,但是他們願意花十倍的錢去購買一個同樣內容的線上課程。像看影音一樣看完一個課程感覺輕鬆許多,但是真正的理解與內化,必須是緩慢的,也就是大腦需要沉澱及思索的時間,影像聲音轉瞬即逝,新的知識與困難的概念很難透過聲音影像,被我們捕捉與讓它有生根的餘裕。

紙本書和銷售也面對另一個惡性循環的困境,因為紙本書的生產成本愈來愈高,從紙張印刷到物流寄送到倉儲……都在漲價,另一方面因為書的銷量少,印刷的數量少印刷的成本就更高,所以售價就必須更高,而價錢愈高就愈不利銷售,那麼印製量就愈低,售價又會更高……

另外,據統計,實際支撐圖書出版業的業績,主要是靠大量重複購買的重度消費者,而不是偶爾一年買一本二本的消費者,據說出版業三成業績是靠很少數的重度消費者來支撐。

所謂重度消費者有三類,一種是來自企業訂購送給員工,以前有許多大企業或機構,每個月會挑選一本書,送給公司全體員工,通常一買就是幾百本到數千本。記得多年前有一次在廣播節目採訪蓋出台中國家歌劇院的麗明營造公司吳春山董事長,隨手送他一本當時剛出版的書:「迷路原為看花開」,他看了很喜歡,就跟出版社訂了五百本,送給公司同仁,並且由他親自帶領著導讀。

是的,重度購買者的另一個團購來源就是讀書會,台灣早些年有非常多讀書會,而當時的讀書會員真的就是人手一本書來討論,跟現在大多數讀書會變成只邀請書的作者來演講不同。

另外一種形成書本暢銷的原因是少數讀者喜歡這本書,持續大量購買這本書不斷分送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與同事。可惜的是,這三種重度購買者也逐漸式微,因此書的銷售數字也就愈來愈黯淡。

raw-image

據統計,實際支撐圖書出版業的業績,主要是靠大量重複購買的重度消費者,而不是偶爾一年買一本二本的消費者,據說出版業三成業績是靠很少數的重度消費者來支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0
「你看起來好年輕喔!」 當我們以為在讚美朋友時,其實也透露出我們對年齡是歧視的,認為年輕是好的,是正面的,而老,是我們避之惟恐不及的。 當我們費盡心思化妝打扮染髮,甚至利用長休假偷偷去作微整形,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一些時,無疑也是在宣告自己有年齡歧視。 或許不能怪我們自己,因為從起床到睡覺
Thumbnail
2025/08/20
「你看起來好年輕喔!」 當我們以為在讚美朋友時,其實也透露出我們對年齡是歧視的,認為年輕是好的,是正面的,而老,是我們避之惟恐不及的。 當我們費盡心思化妝打扮染髮,甚至利用長休假偷偷去作微整形,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一些時,無疑也是在宣告自己有年齡歧視。 或許不能怪我們自己,因為從起床到睡覺
Thumbnail
2025/08/19
最近看到一個數據,嚇了一跳,台灣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爸爸占比28.4%,比單親媽媽21.3%還高;同時,媽媽生產後三年之內夫妻皆可請留職停薪育嬰假(其中最多有六個月由勞工局支付原薪水的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育兒津貼),結果這個育嬰假由爸爸來申請的佔三分之一以上。 這兩個數據都顛覆了我原來的想像,看來世
Thumbnail
2025/08/19
最近看到一個數據,嚇了一跳,台灣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爸爸占比28.4%,比單親媽媽21.3%還高;同時,媽媽生產後三年之內夫妻皆可請留職停薪育嬰假(其中最多有六個月由勞工局支付原薪水的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育兒津貼),結果這個育嬰假由爸爸來申請的佔三分之一以上。 這兩個數據都顛覆了我原來的想像,看來世
Thumbnail
2025/08/18
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有伙伴是慈心華德福學校的教師,也有許多伙伴的孩子就讀慈心華德福學校。有些伙伴在接觸歌德氏的自然觀察法後,更有深入學習歌德氏色彩訓練的夥伴,最近他們將學校核心精神「人智學」中有關植物觀察與藝術療育所運用的方法,整理成系列課程,開始在荒野的志工訓練中推動。      我應邀參與了二
Thumbnail
2025/08/18
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有伙伴是慈心華德福學校的教師,也有許多伙伴的孩子就讀慈心華德福學校。有些伙伴在接觸歌德氏的自然觀察法後,更有深入學習歌德氏色彩訓練的夥伴,最近他們將學校核心精神「人智學」中有關植物觀察與藝術療育所運用的方法,整理成系列課程,開始在荒野的志工訓練中推動。      我應邀參與了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這兩天整理一下之前出版的書的封面,從早期的言情小說,到愛情小說,再從童書到靈異,後來又有機會出版電影小說、戰爭小說,穿越小說也參與過了。早期在編撰童書或小知識、小百科等書,也沒想過該為參與的書籍留下封面,等到後來才想起,很多書也忘了書名了……
Thumbnail
這兩天整理一下之前出版的書的封面,從早期的言情小說,到愛情小說,再從童書到靈異,後來又有機會出版電影小說、戰爭小說,穿越小說也參與過了。早期在編撰童書或小知識、小百科等書,也沒想過該為參與的書籍留下封面,等到後來才想起,很多書也忘了書名了……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常有人問我的書櫃何以長期爆滿,待讀清單總是有增無減? 回想過來,我自小學開始,還真從沒出現過閱讀空檔。(頂多是我拖延症發作,擱著不讀👀)有時聽到旁人說最近都找不到合意的書籍,我簡直無法想像。
Thumbnail
常有人問我的書櫃何以長期爆滿,待讀清單總是有增無減? 回想過來,我自小學開始,還真從沒出現過閱讀空檔。(頂多是我拖延症發作,擱著不讀👀)有時聽到旁人說最近都找不到合意的書籍,我簡直無法想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