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先開箱!
剛收到熱騰騰的
《增訂版全彩漫畫世界歷史》最新版,
只有幾集,但這可是第一手獨家分享。
📙先附上集資連結,
折扣碼:lemon,現折$380😍
請把握集資最後時間。
接著來看書!
世界歷史就像一齣長達數千年的大河劇,
演員多到數不清,
舞臺從尼羅河延伸到紐約街頭。
如果用教科書方式追劇?
我大概第一卷就睡著了。
厚厚的年代表毫無趣味,
光靠背誦根本是折磨。
這套書正好解決這個問題,
讓讀者既能笑著看漫畫,
又能在笑聲中找到真正的知識線索。
漫畫+知識的書不少見,
但脈絡結構才是真正功力,
我們直接用第二卷做範例。

📙封面正中間站著一位女王,
身後是神廟與祭司,
階梯下是列隊的士兵與騎兵,
統治王國的宗教、軍事與權力三大要素一次呈現。
這樣的構圖直白告訴你,
書裡談的不是抽象制度,
而是人與人之間爭奪合作的劇場,
歷史在這裡不是文字,而是角色。
📙打開書,
你會發現這套書有個非常聰明的結構,
有點像是漢堡一般。

漢堡的主角當然是最後的「肉」:漫畫劇場,
最先登場的當然是人物介紹,
等於是在進入劇情前,
先把「誰是誰」標示清楚。
從施里曼、荷馬到亞歷山大大帝,
還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師徒傳承鏈,
讓讀者一眼看出思想如何傳承。
這就像漫畫版的「角色關係海報」,
看懂了故事才不會霧煞煞。

接下來以考古學者施里曼為引子,
施里曼可不是個冷冰冰的「考古學者」,
而是熱愛荷馬史詩而去尋找特洛伊遺跡的追夢人;
漫畫穿插考古發掘場景,
讓歷史不再是空口說白話。
這把「傳說」和「歷史」的界線打開,
告訴讀者希臘世界背後有真實的文明遺跡。

📙另外中間的配菜當然少不了,
圖表與年表,像生菜和番茄片。
它們提醒這些人物並不是孤立的存在,
而是同一個時間軸上並行的線索,
例如:當雅典人在討論民主,
中國正是戰國諸侯爭霸的年代。
每一卷最後的「時代總結」,
會重新整理年表、地圖和文字梳理,
還有「世界聚光燈」專門討論特定主題,
例如奧林匹克運動會怎麼來的。
這就像看完戲後,
導演告訴你剛剛的情節在整體劇情中的位置。
📙接著是漢堡底層的厚麵包,提供咬勁。
在漫畫劇場裡有著「小知識」和注釋,
他們分散在頁面間,
專挑漫畫裡沒空展開的細節來補充。
像是歷史人物的八卦、戰役的背景、
制度的冷知識,都用小框框插進去。
讀起來就像邊看電影邊聽導演旁白,
既不打斷故事,又讓你秒懂關鍵。
比如我們常聽到的「埃及豔后」,
專欄就不只講她的美貌,
還補上她與弟弟聯姻、被流放到國外。
這種編排讓人讀起來像被推著走,
你在看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了重點;
你在記知識的時候,
因為腦中有了人物與場景,
而更容易留下印象。
📙這種「漢堡結構」有什麼好處?
傳統歷史課本常常把世界切成平行線,
中國一條,歐洲一條,美洲也獨立一條,
讀者的腦袋裡留下了一條條孤立的時間軸,
很難想像這些地區之間同時在發生什麼。
《世界歷史》用「全景對照」的方式處理,
卷首的世界年表,
把同一時代不同地區的發展對照起來,
漫畫把制度與思想放進人的對話與衝突中,
專欄則在知識和故事之間搭橋,
讓你知道「為什麼這件事值得一提」。
📙換句話說,這不只是一套「歷史漫畫」,
而是一種學習設計,
它在帶著我們一起走過歷史。
現在,把這個邏輯放大到整套十三卷,
你會發現編排的野心,
十三卷從史前人類一路講到21世紀全球化,
跨越數萬年的歷程。
每一卷都有自己的「舞臺」,
卷二是地中海,卷三轉向中國的統一與帝國,
卷七進入工業革命,卷十二觸及近代戰爭,
卷十三則直面當代世界的複雜局勢,
還沒完全結束的新冠肺炎都是舞臺上的一幕,
讀完每一本,就像在大劇院裡換了一個場景。
📙歷史教育最難的地方,
就是既要讓人讀得下去,又要讓人讀得明白。
如果只有漫畫,孩子笑過就忘;
如果只有知識,翻兩頁就昏睡。
這套書的節奏設計,正是三段式交織,
先用漫畫勾起興趣,再用專欄補足細節,
最後用總結整理架構。
這樣的節奏讓我們一邊笑、一邊讀,
最後還能在腦海裡留下清晰的脈絡。
📙讀完這套書,
你會發現最大的收穫不是知識的數量,
而是學會用全景的眼光看歷史。
當你開始習慣問:
「同一時代,別的地方在幹嘛?」時,
就真正掌握了歷史思維的精髓。
而且你會突然意識到,
原來我們正在和幾千年前的人們一起,
演出這場名為「人類」的劇,
或許若干年後,我們將是第十四卷的主角。
《增訂版全彩漫畫世界歷史》
(全13卷+世界.臺灣.中國歷史大事紀對照年表)
作者|南房秀久、沢辺有司
繪者|加藤廣史、松浦圓、柑田風太等人
譯者|李彥樺、卓文怡、許郁文
出版|小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