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不寧的買股經驗
有常在看我文章的你,可能會想,怎麼老是在講定期定額投資策略?難道沒有其他賺錢的策略嗎?老實說,截至目前,手上持有的標的,只要是定期定額的,幾乎都是正報酬。
散戶如我,也曾經歷過期待再到失望的投資階段,最後總結定期定額是更適合投資新手。
剛入股市,我也想模仿其他股神,試著從個股中找到可以大賺50%甚至翻倍的飆股。但理想豐腴、現實骨感,事與願違只是剛剛好。
有次我在72元時買進鴻海,因為我搜集了很多關於它的利多資訊,買進時超期待的,想像未來即將狂飆的鴻海。
隔天漲了0.5元,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獲得的資訊相當正確,肯定自己買進的決定。接連二天的上漲,讓我有種投資賺錢是相當容易的錯覺,只要一鍵在手,快樂無窮。
當時買入鴻海的決定,來自於朋友分享、以及財經資訊。因為即將承接大量IPHONE組裝代工,未來盈收勢不可擋。
這時的我,要說是投資策略,根本不是,純粹是在賭博。自以為聽了朋友說,看了幾天的財經台,股價上漲個二天,就是投資這塊料。
沒想到巴掌來得又急又快,才沒幾天,因為利多出盡,股價也跟著大幅下修,跌到低於成本價。這時,我笑不出來了,因為自從買進後每天關心股價。股價上漲有多開心;下跌就有多傷心。當時心好慌,總想著,怎麼辦?從賺錢再到賠錢,只不過短短幾天而已耶。
跌到68元時,我感覺天都要蹋下來了。損失的4000元,是當時我接一支案子的價碼,感覺快要世界未日了。
當時我告訴自己,反正沒賣就當作存股,等股價回來再說,至少它每年還有穩定配息。
持有期間看著股價上上下下,心情也七上八下,始終沒有達到我的成本價。不斷透過電視、雜誌、網路關心鴻海的新聞,只要看到利多消息,猶如渴了雞湯;相反的,看到利空消息一定忽略,股價上漲對我來說是一種信仰,殊不知這只是一種心理慰藉。
直到股價再度回到72元時,我立馬出清,覺得沒有賠到錢就行了。
這只是我其中一個買股經驗,其他個股也是類似的情況。每天心情跟著股票上上下下,無法好好生活。後來理解到,這是「厭誤損失」作崇,賠錢比賺錢更加痛苦。
■所犯的3個錯誤
回想過去的投資經驗,我總結3點踩到的雷:
1.時機焦慮,總覺得現在不進場就會錯過
聽朋友分享、新聞消息,不買進只能看別人賺錢。結果,一進場就馬上下跌,開始懷疑:「是不是市場在跟我作對?」
其實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在進場時機,是被情緒及消息推著走。因為我忽略播出來的新聞,通常已經是市場的昨天,等我看到時,其他投資者早就買好等著你來接盤了。
2.短線思維,想快點賺,結果賠得更快
投資的價值,是跟企業一起成長,企業賺錢反映在股價上。當我錯用短線看待股價時,已經違背投資的本意,反倒是在投機。
想像一下,你種一棵樹,才種三天,就每天去挖土檢查樹根長出來沒?這樣子樹根還沒長好,你就先把它搞死了。
投資就跟種樹一樣,需要時間。短期漲跌,沒人能正確預測,但長期來看,好的標的會隨著公司成長而慢慢漲上去。
如果當時我用長線思維去投資鴻海,現在股價200元的鴻海,不就將資金翻了3倍嗎?
所以,我才思考,與其每天盯盤,還不如定期定額、長期持有,這樣才能真正享受「投資」帶來的好處。
3.過度集中,把雞蛋丟在同一個籃子裡
一張鴻海股票72,000元,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筆大資金,等於我把能投資的資金一次ALL IN在鴻海,所以只要跌個5%,一張馬上少掉3600元,如果是買五張呢?
因為太想一次就翻身,卻沒顧慮到風險。如果當時我把這筆錢分成幾等分,分散投資至其他個股,當某一家下跌時,還有其他公司可以幫忙穩住,壓力就不會那麼大。
■只要是定期定額,帳面上都是正報酬
總結新手常常一開始投資就賠錢的原因:
1.時機焦慮:聽消息才進場,結果常常高點接手。
2.短線思維:想快賺,反而頻繁進出,輸掉耐心和本金。
3.過度集中:把錢全壓在一檔股票,波動一來就受不了。
所以要如何避免一開始投資就賠錢?
我的建議就是:「定期定額投資ETF」
因為目前我的持股中,只要是定期定額的幾乎是賺錢的;只要主動預測買入的,通常都賠錢。
且你還可以得到額外的好處:
1.簡化投資,讓時間自動發酵。
2.將多餘時間運用提升個人技能或者學習,增加主動收入,提高投資本金。

為何一投資就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