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專一性」成為雙刃劍
在糖果市場,糖果業者多半選擇「產品線多元化」策略。Hershey 不只賣巧克力,還有餅乾與零食;Ferrara 更橫跨硬糖、軟糖與粉狀糖果。採用多元策略避免單一產品失寵時陷入困境。
不過哈瑞寶(Haribo)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專注於軟糖。竟選擇孤注一擲的做法——當市場愛上軟糖,這樣的專注會帶來效率與規模經濟;但一旦潮流轉向,風險也隨之加大。
這就是哈瑞寶面臨的核心問題:如何在產品屬性專一的同時,保持應對市場變化的彈性?如果無法跟上消費者口味?
軟糖市場雖然正在「當紅」,但糖果產業的潮流變化非常快。今天是水果軟糖,明天可能是低糖或無糖產品;甚至法規一改,原料必須大幅調整。對於專注於單一品類的品牌來說,這是場沒有退路的賭局。
更現實的是,消費者的喜好並不一致。美國人愛覆盆子口味,但斯堪地納維亞人偏好鹹味甘草。假如哈瑞寶無法快速回應這些偏好差異,市場份額就會流失給更靈活的競爭者。
換句話說,專注單一產品擁有成本優勢,但同時也放大了錯失潮流的風險。
一個從德國走向美國的軟糖故事
哈瑞寶的故事始於德國,Goldbears(金熊)是它的經典產品。但要搶攻美國市場,僅靠進口顯然不夠靈活。過去,從歐洲工廠製造到美國貨架,需要12到14週的運輸與清關,對於一個需要緊貼口味趨勢的品牌來說,這樣的速度等於綁住了雙手。
2023 年,哈瑞寶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建立了首座美國工廠,佔地超過 50 萬平方英尺,每天生產 6,000 萬顆 Goldbears。這不是單純的產能擴張,而是戰略轉型:
- 更貼近消費者 → 從焦點小組到口味測試,美國團隊能快速驗證想法。
- 更短的反應時間 → 從過去的數月縮短到數週,減少潮流落差風險。
- 更彈性的產品設計 → 例如 Starmix 系列,加入美國人期待的「Fried Egg」與「Foam Heart」,這在歐洲版才有的款式,如今也出現在美國貨架。
這座工廠象徵著一個品牌從「出口商」轉變為「在地製造者」的決心。

Original Haribo Fried Eggs
專注策略如何成為優勢?
哈瑞寶並非盲目專注,它將「單一產品」的策略發揮到極致,並用規模經濟與製程簡化降低成本:
- 生產簡化:只專注於軟糖,設備與原料統一,減少複雜性。
- 成本槓桿:大宗採購同一類原料,取得更高議價力與折扣。
- 研發優勢:當口味或質地需要微調,只需針對特定類別進行優化,而非整個產品線大幅修改。
這種專注讓哈瑞寶在全球擁有 16 座工廠,靈活應對各市場需求,例如:
- 土耳其工廠生產清真認證產品。
- 北歐市場推出高鹽度甘草軟糖。
- 比利時推出結合巧克力的 Chamallow,迎合當地甜點偏好。
專注一款產品不是限制,而是種「以深度換取廣度」的經營策略
未來競爭的關鍵籌碼
如今,糖果市場出現兩大變化:
- 消費者對天然原料的關注 → 美國多州推動禁用人工色素,要求轉向天然色素。
- 巧克力價格飆升 → 使得果味與軟糖產品成為更多品牌的新戰場。
對哈瑞寶而言,這既是壓力也是機會。它早已在其他市場使用果蔬汁天然著色,擁有轉換配方的技術優勢。而威斯康辛工廠的存在,意味著在法規或市場偏好轉變時,哈瑞寶能迅速調整產品。
同時,軟糖品類正迎來黃金時期——2020 年以來,美國糖果銷售額增長 74%,而哈瑞寶在過去一年新增 260 萬美國家庭顧客。
專注的下一步:靈活與創新
未來,哈瑞寶必須在「效率」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當更多競爭對手湧入軟糖市場,單靠經典口味已不足以維持領先。哈瑞寶需要:
- 加速新品開發 → 針對地區差異,如美國偏愛酸甜口味,歐洲偏重口感層次。
- 跨界實驗 → 例如結合功能性營養,或開發限量聯名口味,延長「軟糖熱潮」壽命。
- 持續強化在地化 → 不只工廠在地,更要讓品牌語言與包裝設計融入當地文化。
專注本身不是風險,僵化才是。哈瑞寶的經營證明:專注做好產品外,須更貼合市場需求來創造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