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95% 的 GenAI 投資失敗?MIT揭開「GenAI Divide」的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過去兩年裡,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 GenAI)成為全球企業最熱門的投資領域。據統計,2024 年全球企業對 GenAI 的投資高達 300–400 億美元。然而,驚人的現象是:這些專案中,高達 95% 無法帶來實質的財務影響,真正能成功規模化並創造百萬級價值的案例不到 5%。(台灣目前的現況可參考臺灣中小企業的AI導入困境:看不見的產值與心態的轉換)

這個現象,我們稱之為 「GenAI Divide」 —— 在 hype 與真實價值之間,存在一道巨大的落差。

GenAI 的普及與矛盾

從調查來看,80% 的企業員工使用過 ChatGPT 或 Copilot,其中有 40% 的公司已正式部署過 GenAI 專案。表面上看,GenAI 已經進入大規模普及階段。但深入分析後發現,這些專案大多停留在 試點(pilot)階段,難以進一步推進到全面落地。

問題不在於技術本身。事實上,今天的 LLM 模型表現已經足以應付大部分場景。真正的阻礙在於:工具缺乏「學習能力」與「持續改進」的機制,導致使用者體驗斷裂,員工寧可回頭使用 ChatGPT,也不願意堅持用公司內部的客製化解決方案。


四大模式揭示「GenAI Divide」

研究中整理出四個典型現象:

1. Limited disruption — 產業顛覆有限

在涵蓋的 9 大產業中,只有 科技與媒體出現顯著的結構性變化。醫療、金融、零售、能源等產業雖然有高投資,但真正影響產業格局的案例極少。

2. Enterprise paradox — 大企業的悖論

大型企業擁有最多試點專案,卻是 量產率最低 的群體。因為流程複雜、治理嚴格,導致內部工具很難規模化應用。

3. Investment bias — 投資結構錯位

超過 70% 的 GenAI 預算流向行銷與銷售,但這些應用的 ROI 相對有限;反而是後勤自動化(如採購、財務、法務)展現更高的價值,但卻因不易被量化而遭到忽視。
例如:如何用 Make 製作一個能建立 Google 行事曆的 LINE AI 機器人

4. Implementation advantage — 外部合作勝於內建

數據顯示,外部合作開發的 GenAI 專案成功率是內部自建的兩倍。供應商通常更能針對特定流程進行優化,而企業內部團隊往往卡在基礎設施或治理框架,無法快速迭代。

raw-image


影子 AI 經濟的崛起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 「Shadow AI」 —— 員工私下使用個人帳號的 AI 工具。研究顯示,90% 的員工日常使用 ChatGPT 等 LLM,但只有 40% 的企業有正式購買 AI 解決方案

換句話說,員工的影子 AI 使用率遠遠超過企業部署。更驚人的是,這些影子使用常常比企業專案帶來更高的 ROI。這意味著,GenAI Divide 不僅存在於企業內外,也存在於管理層與基層員工之間
科技巨頭裁員潮真相:AI 是替罪羊?剖析 2025 年科技業大裁員背後隱藏的真相


破解「GenAI Divide」的三大方向

要讓 GenAI 投資真正轉化為業務價值,企業需要改變思維:

1. 聚焦「流程專屬」解決方案

泛用型工具很難嵌入複雜流程。相反,針對特定業務痛點(例如法律審查、採購比價、客服自動化)的客製化應用,更容易創造可量化的 P&L 影響。

2. 以「學習能力」為導向

企業應該要求 AI 工具具備三大特徵:

  • 能保留上下文與歷史記錄
  • 能持續根據使用行為優化
  • 能與內部系統深度整合

這樣的 AI 才能真正「成長」,而非停留在一次性 demo。

3. 重構投資結構

企業需要重新檢視資源分配,把更多預算導向 後勤與流程自動化。這些領域雖然不炫目,卻往往是 ROI 的金礦。


給企業與供應商的啟示

企業買方

  • 不要被 hype 誘惑,先觀察員工在影子 AI 裡的使用行為
  • 聚焦於能直接改善 P&L 的流程
  • 把成功的標準從「模型分數」轉換成「實際業務成果」

解決方案供應商

  • 聚焦於垂直場景與具體痛點
  • 提供能「邊用邊學」的產品,而非一次性的模型調用
  • 以「整合與學習」作為核心賣點,而非僅僅提供一個華麗介面


結語:從 hype 到價值的關鍵一步

GenAI 的確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但現實遠比想像中更複雜。當 95% 的投資無法落地,企業與供應商都必須正視這道「GenAI Divide」。

真正的突破點,不是更強大的模型,而是 能學習、能適應、能持續成長的 AI 工具。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從影子 AI 經濟走向正式的轉型紅利,讓投資真正創造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erson 的沙龍
2會員
97內容數
一個分享國內外新知與有趣科技資訊的紀錄平台
Emerso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9
本文探討McKinsey 2025 年科技趨勢報告,指出企業面臨的困境並非單純跟隨趨勢,而是如何理解趨勢間的關聯性並制定策略。報告中提出的 13 項科技趨勢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形成一個複雜的網絡。文章分析了這些趨勢的相互關係,並提出企業應以 AI 為核心,重視基建和數位信任,才能保持領先。
Thumbnail
2025/08/19
本文探討McKinsey 2025 年科技趨勢報告,指出企業面臨的困境並非單純跟隨趨勢,而是如何理解趨勢間的關聯性並制定策略。報告中提出的 13 項科技趨勢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形成一個複雜的網絡。文章分析了這些趨勢的相互關係,並提出企業應以 AI 為核心,重視基建和數位信任,才能保持領先。
Thumbnail
2025/08/16
美國藥價高居不下,影響全球藥價生態。禮來藥廠將減重藥物猛健樂在英國漲價170%,被視為因應美國藥價政策壓力,避免美國藥價下調的策略。此舉可能導致全球藥價上漲,影響患者負擔。文章探討藥廠、政府、患者三方角力,並建議患者關注藥品替代方案、要求資訊透明化,及支持跨國藥品改革。
Thumbnail
2025/08/16
美國藥價高居不下,影響全球藥價生態。禮來藥廠將減重藥物猛健樂在英國漲價170%,被視為因應美國藥價政策壓力,避免美國藥價下調的策略。此舉可能導致全球藥價上漲,影響患者負擔。文章探討藥廠、政府、患者三方角力,並建議患者關注藥品替代方案、要求資訊透明化,及支持跨國藥品改革。
Thumbnail
2025/08/15
星巴克在澳洲與越南市場受挫,揭示跨國咖啡品牌在地化的重要性。文化差異、口味偏好、價格策略與生活步調的不契合,導致品牌難以融入當地。成功案例如 Gloria Jean’s Coffee 與 The Coffee House,顯示深度在地化、產品共創與空間營造,才是全球市場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8/15
星巴克在澳洲與越南市場受挫,揭示跨國咖啡品牌在地化的重要性。文化差異、口味偏好、價格策略與生活步調的不契合,導致品牌難以融入當地。成功案例如 Gloria Jean’s Coffee 與 The Coffee House,顯示深度在地化、產品共創與空間營造,才是全球市場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歐洲AI投資在2024年達到歷史新高,主要集中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其中生成式AI和隱私增強技術方面的投資顯著增長。
Thumbnail
歐洲AI投資在2024年達到歷史新高,主要集中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其中生成式AI和隱私增強技術方面的投資顯著增長。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AI產業和NVDA短期有沒有可能會休息?近期在華爾街Buy Side圈私底下討論很熱烈 結論: 今年AI產業或NVDA, MSFT, GOOG, META, AMZN等AI龍頭股上, 短線美國法人/ 機構獲利相當大, 所以有部分機構趁高檔將持股“部分”獲利了結, 但不代表他們長期看壞這些個股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進展大幅地影響著整個世界。企業從使用AI工具中看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收益包括提高銷售生產力、增加客戶滿意度和降低行銷開銷成本。這篇文章探討了AI在行銷中的應用和投資回報,並指出了使用時間、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階段和實驗對於AI工具的使用和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進展大幅地影響著整個世界。企業從使用AI工具中看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收益包括提高銷售生產力、增加客戶滿意度和降低行銷開銷成本。這篇文章探討了AI在行銷中的應用和投資回報,並指出了使用時間、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階段和實驗對於AI工具的使用和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對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年複合成長率)這個數字無感,但是對價值投資者在評估成長型公司標的來說,這是極為重要的指標之一,但要小心的是,對未來而言就是預估值,若是引用歷史數據,對預測未來回報並不一定有效。不過近期有兩家重量級的公司,對未來AI產業的CA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對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年複合成長率)這個數字無感,但是對價值投資者在評估成長型公司標的來說,這是極為重要的指標之一,但要小心的是,對未來而言就是預估值,若是引用歷史數據,對預測未來回報並不一定有效。不過近期有兩家重量級的公司,對未來AI產業的CA
Thumbnail
科技/AI股票估值因素不應只著眼於營收成長或利潤率,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以及 EPS 和 EPS 潛在成長率才是估值的關鍵。
Thumbnail
科技/AI股票估值因素不應只著眼於營收成長或利潤率,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以及 EPS 和 EPS 潛在成長率才是估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現在多數的AI產業尤其在2023/10月~2024/1月才開始想要進場的投資人,產業信仰都很弱的 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觀察的人性節奏 只要一個波動或是利多沒反應 利空就回測 就會拉開技術面害怕自己在高點 賺少也想跑 賠一點也想跑 相反在2022/10~2023/3月進場AI產業的投資人 就不
Thumbnail
現在多數的AI產業尤其在2023/10月~2024/1月才開始想要進場的投資人,產業信仰都很弱的 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觀察的人性節奏 只要一個波動或是利多沒反應 利空就回測 就會拉開技術面害怕自己在高點 賺少也想跑 賠一點也想跑 相反在2022/10~2023/3月進場AI產業的投資人 就不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席捲全球,成為當下科技領域的一大焦點,全球投資市場亦相應地展現出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熱烈反應。從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到股市中眾多AI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揚,生成式AI無疑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席捲全球,成為當下科技領域的一大焦點,全球投資市場亦相應地展現出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熱烈反應。從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的積極布局,到股市中眾多AI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揚,生成式AI無疑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