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 Muse 專欄】我們真的需要「Rosie」嗎?──從《The Jetsons》到當代家用機器人的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童年幻想的「機器人管家」

在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裡,《The Jetsons》(摩登家庭)裡那位總是穿著圍裙、帶著機械笑聲的家用機器人 Rosie,就是我們對「未來」最鮮明的想像。她能煮飯、能打掃、能陪伴,甚至能跟家人聊天,完全是 1960 年代美國大眾對 21 世紀生活的烏托邦式描繪。

六十多年後,我們確實擁有掃地機器人、語音助理、智慧家電,甚至會翻筋斗的人形機器人。但問題來了:我們真的需要一個「Rosie」嗎? 這正是《The Vergecast》在 2025 年 8 月的一集播客中提出的尖銳問題——“We could make Rosie the Robot, but should we?”


一、從理想到現實:人形機器人的執念

播客主持人 Jennifer Pattison Tuohy 與 iRobot 共同創辦人、現任 Familiar Machines CEO 的 Colin Angle 深入探討了這個話題。Angle 一語中的:

「打造像 Rosie 那樣的機器人不是不可能,但真正的挑戰是──她真的有必要嗎?」

這句話點出家用機器人最大的矛盾:人類的需求,與人類的幻想,並不總是重疊。

  • 幻想裡,我們想要一個萬能的「電子管家」,能解決家中大小事。
  • 現實中,我們更需要一台能確實掃乾淨地板的 Roomba,或是一個能整合燈光、空調的智慧中樞。

Rosie 式的「萬能人形」雖然充滿魅力,但從技術、成本到安全性,都還有極大鴻溝。


二、智慧家庭的另一條路:專用化與整合

另一位來賓、曾任 Apple/Nest 工程師的 Grant Erickson,則從智慧家庭的角度切入。他回顧了 Thread 協議 的誕生與演化,並解釋它如何最終走向 Matter 標準——一個跨品牌、跨平台的整合框架。

這告訴我們:真正的價值不是單一超人機器人,而是讓所有家電、機器「會說同一種語言」。

與其等待一台昂貴的人形 Rosie 來替我們關燈、開洗衣機,不如讓現有的智慧燈泡、洗衣機、溫控器彼此協作,並且在隱私與數據管理上更透明。這種務實的「整合式智慧家庭」或許才是消費者真正受益的方向。


三、Rosie 的文化符號與心理投射

但為什麼「Rosie」的想像仍然如此有吸引力?

原因在於 人形機器人承載了我們對「生活秩序」的渴望

  • 她像是家庭成員的一部分,可以陪伴與交流。
  • 她也像是人類勞動的替代者,象徵「科技解放我們的雙手」。

Jennifer Pattison Tuohy 在她的文章《Maybe I don’t want a Rosie the Robot after all》中就直言:雖然她曾期待 Rosie,但當看到 Boston Dynamics 的 Atlas 以人形姿態跑跳翻滾時,心裡卻感到一絲不安。這種「太像人卻不完全是人」的存在,帶來了心理上的「恐怖谷」效應。

換句話說,Rosie 不只是機器人,她是我們把對「理想家庭生活」的幻想投射到鋼鐵軀殼上的結果。


四、家用機器人的未來藍圖

那麼,未來的家用機器人應該走向何方?從這次播客與相關討論中,可以歸納出三個方向:

  1. 功能專精化: 比如掃地、做飯、遞送物品,做好一件事比樣樣通卻不精更有價值。
  2. 平台整合化: 透過 Matter 等協議,讓不同設備能協同運作,而非依賴單一超級機器人。
  3. 人性化互動: 雖然不必完全「人形化」,但機器人若能以自然語言、情感設計與人互動,將更容易被家庭接受。

結語:Rosie 是夢想,還是迷思?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個 Rosie 嗎?

答案或許是:我們需要她的精神,但不一定需要她的形體。

Rosie 代表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但在現實裡,更值得追求的是一個協作順暢、可靠安全的智慧家庭系統,而非一個昂貴又笨重的「萬能機器人」。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讓科技真正解決生活痛點」而非「重現卡通裡的幻想」,我們才可能迎來真正貼近人心的機器人時代。


💡 Mech Muse 小結

這篇文章讓你看到的不只是 The Verge 播客的一場對話,而是一個跨越六十年的反思:從 Jetsons 的動畫幻想,到 iRobot、Matter、智慧家庭的現實藍圖,我們都在問同一個問題——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6會員
395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無人機、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08/24
當全球 AI 正熱烈追逐「人形機器人」時,FieldAI 卻以 4.05 億美元巨資,專注打造能讓不同機器人共用的「AI 大腦」。這篇文章將帶你看清它如何從矽谷新創,一躍成為產業黑馬,並揭示未來機器人普及的關鍵轉折點。
Thumbnail
2025/08/24
當全球 AI 正熱烈追逐「人形機器人」時,FieldAI 卻以 4.05 億美元巨資,專注打造能讓不同機器人共用的「AI 大腦」。這篇文章將帶你看清它如何從矽谷新創,一躍成為產業黑馬,並揭示未來機器人普及的關鍵轉折點。
Thumbnail
2025/08/13
當倉庫裡的同事,不再只有人類。 來自美國的 Agility Robotics,正用人形機器人 Digit 改寫勞動市場版圖——從物流到製造,它不只搬貨,更帶來「人機共事」的新時代。這是一場從研究室走向全球工廠的革命,預告未來十年,你可能會和它一起打卡上班。
Thumbnail
2025/08/13
當倉庫裡的同事,不再只有人類。 來自美國的 Agility Robotics,正用人形機器人 Digit 改寫勞動市場版圖——從物流到製造,它不只搬貨,更帶來「人機共事」的新時代。這是一場從研究室走向全球工廠的革命,預告未來十年,你可能會和它一起打卡上班。
Thumbnail
2025/08/12
KraneShares 全球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慧指數 ETF(KOID)正式上市,本文剖析 KOID ETF 的投資價值,探討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突破、市場潛力及投資契機,並說明 KOID 如何佈局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涵蓋大腦、身體、供應鏈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8/12
KraneShares 全球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慧指數 ETF(KOID)正式上市,本文剖析 KOID ETF 的投資價值,探討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突破、市場潛力及投資契機,並說明 KOID 如何佈局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涵蓋大腦、身體、供應鏈等面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夢幻之境是由Ace博士所創造出的D原素城市,整座城市都是D原素組成,進入這個夢幻之境,就要與真實世界告別,無法再回去,原本Ace博士只想帶著妻子和孩子們遠離他們那個黑暗戰爭的世界,他原本在無政府黑暗組織下擔任研發工程師。 這個世界,Ai世界達到顛峰,Ai智能機器人有了自主思考能力,不再
Thumbnail
夢幻之境是由Ace博士所創造出的D原素城市,整座城市都是D原素組成,進入這個夢幻之境,就要與真實世界告別,無法再回去,原本Ace博士只想帶著妻子和孩子們遠離他們那個黑暗戰爭的世界,他原本在無政府黑暗組織下擔任研發工程師。 這個世界,Ai世界達到顛峰,Ai智能機器人有了自主思考能力,不再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Hi 我是 VK~ 近來,AI 能夠提供機器人不同的訓練方式,讓這議題有了新一波的討論,尤其是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s)。 其中,Tesla 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期來聊聊 Tesla 打造 Optimus 的故事、當時他們為什麼選擇人形機器
Thumbnail
Hi 我是 VK~ 近來,AI 能夠提供機器人不同的訓練方式,讓這議題有了新一波的討論,尤其是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s)。 其中,Tesla 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期來聊聊 Tesla 打造 Optimus 的故事、當時他們為什麼選擇人形機器
Thumbnail
是我第一次看的俄羅斯影集,也是Netflix第一次購買的俄羅斯影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29年的俄羅斯,大量的機器人佔據了原本人類該有的工作,保母、救護技術員、管家等。社會上對這些機器人的出現反應兩極,有些人覺得機器人很好,可以做一些勞力密集、或比較不受歡迎的初階或粗工的工作,另一派的人則認為機器
Thumbnail
是我第一次看的俄羅斯影集,也是Netflix第一次購買的俄羅斯影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29年的俄羅斯,大量的機器人佔據了原本人類該有的工作,保母、救護技術員、管家等。社會上對這些機器人的出現反應兩極,有些人覺得機器人很好,可以做一些勞力密集、或比較不受歡迎的初階或粗工的工作,另一派的人則認為機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