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分隔島設計理念:臺灣與德國的差異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央分隔島是大家很熟悉的道路設施,在台灣主要用於區隔行駛方向,較少考慮給路段行人穿越使用,甚至會設置告示牌禁止行人穿越。在德國則相反,中央分隔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行人穿越道路時停等的帶狀空間,然後再作為其他使用。

raw-image

中央分隔島主要作為輔助行人穿越道路的帶狀空間,特別是在兩側商業使用密集的市區道路,此外還可作為以下使用:

  • 綠化、植栽、照明
  • 分隔車輛行駛方向的實體設施
  • 停車空間
  • 步行空間

根據上述使用方式,中央分隔島有不同的基本寬度,如下表所示。

raw-image
raw-image

中央分隔島在建物停車場出入口處可設計為允許車輛行駛越過。(但是請注意不代表此處就需要設置一個號誌或在路面畫黃線網)。

raw-image

台灣的中央分隔島通常以紐澤西護欄提供區隔行駛方向與設置路燈等功能,較寬的中央分隔島則會種植行道樹,但不會特別提供行人庇護空間。原因是不希望讓行人在路段任意穿越道路,因此影響車流的順暢甚至造成事故。

raw-image

在德國會視街廓大小、行人需求、與交通量情況,將中央分隔島作為行人穿越道路時的庇護空間,這樣一來可以兼顧行人步行的需求,二來可以將可能分散在各處的穿越道路行為,集中在特定地點安全地處理。

追求方便是人的本性,不管如何禁止,行人總有穿越道路的需求,與其設立告示牌或設置護欄強迫行人走到路口,不如在安全的地點提供行人穿越的空間,提供安全的視距與庇護的空間,引導行人至特定的位置穿越道路,讓行人自行判斷是否可以安全穿越,這應該是比較符合人性、又能兼顧交通安全的道路設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從歐洲看台灣交通
5會員
59內容數
從德國留學經驗,檢視台灣交通,分享個人看法
2025/09/14
本文詳細說明道路行人穿越設施的設計規範,包含安全視距考量、不同交通狀況下的設施選擇,以及針對行動不便人士的無障礙設計。內容涵蓋各種設施類型、適用情境、以及相關法規要求,幫助讀者瞭解如何設計安全且友善的行人穿越環境。
Thumbnail
2025/09/14
本文詳細說明道路行人穿越設施的設計規範,包含安全視距考量、不同交通狀況下的設施選擇,以及針對行動不便人士的無障礙設計。內容涵蓋各種設施類型、適用情境、以及相關法規要求,幫助讀者瞭解如何設計安全且友善的行人穿越環境。
Thumbnail
2025/09/11
中央庇護島作為一種行人穿越道路的輔助設施,在德國行之有年,但在臺灣較為少見。本文探討中央庇護島的設計、優點及在臺灣推廣的可能性,並針對其設計細節、安全考量及與整體交通規劃的關聯性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2025/09/11
中央庇護島作為一種行人穿越道路的輔助設施,在德國行之有年,但在臺灣較為少見。本文探討中央庇護島的設計、優點及在臺灣推廣的可能性,並針對其設計細節、安全考量及與整體交通規劃的關聯性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2025/09/01
路口轉角設計影響交通安全與效率,本文探討圓曲線與三心複曲線的優缺點,並說明不同道路等級與交通流量下的適用情況,以及轉彎半徑選擇的考量因素,例如大型車輛通行、行人穿越安全、駕駛視野等,並參考德國設計規範,提供更完善的路口轉角設計建議。
Thumbnail
2025/09/01
路口轉角設計影響交通安全與效率,本文探討圓曲線與三心複曲線的優缺點,並說明不同道路等級與交通流量下的適用情況,以及轉彎半徑選擇的考量因素,例如大型車輛通行、行人穿越安全、駕駛視野等,並參考德國設計規範,提供更完善的路口轉角設計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在外國人眼中與在臺灣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當有人說臺灣很「醜」時,往往是將臺灣與其他自認為很「美」的地方來做比較。文章提到了臺灣的街景現況,包括管線到處接、隨處張貼廣告和塗鴉、走沒幾步路就有電箱、電線杆等。並從城市規劃、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以及外國人看的不一樣等角度進行探討。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在外國人眼中與在臺灣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當有人說臺灣很「醜」時,往往是將臺灣與其他自認為很「美」的地方來做比較。文章提到了臺灣的街景現況,包括管線到處接、隨處張貼廣告和塗鴉、走沒幾步路就有電箱、電線杆等。並從城市規劃、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以及外國人看的不一樣等角度進行探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2024.03.06 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 台灣設計研究院不斷的推動公共服務創新,推動台灣公運美學不遺餘力。繼2019年和交通部公路局合作「北花線・回遊號」 後成功建立了台灣巴士美學的標竿示範,讓民眾體驗到有感的公共運輸設計美學,翻轉了一般民眾過去公共運輸的刻板印象,重新詮釋台灣公路客運新樣貌。
Thumbnail
2024.03.06 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 台灣設計研究院不斷的推動公共服務創新,推動台灣公運美學不遺餘力。繼2019年和交通部公路局合作「北花線・回遊號」 後成功建立了台灣巴士美學的標竿示範,讓民眾體驗到有感的公共運輸設計美學,翻轉了一般民眾過去公共運輸的刻板印象,重新詮釋台灣公路客運新樣貌。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