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股市會有效率的反應各種資訊,即使個別投資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因為有其他不同觀點在市場裡透過交易反映出各不同觀點折衷之下的價格,相對會是合理、符合企業價值的股價,不過這樣的市場效率必須在一個前提下才會成立,就是市場存在多樣、不同觀點的交易者,維持觀點的多樣性,彼此藉市場交易而修正錯誤的想法才會呈現合理價格。
如果缺乏多樣性的觀點,參與者缺乏自主思考判斷只是追隨群眾,就會形成羊群效應,所有資金集中往同一個方向的結果是市場失靈,形成價格泡沫或跌入價格懸崖,這是追隨市場價格的主要風險。
對於經濟或產業發展總是存在不一樣的觀點,股市的前景也有不同看法,但是這些不同看法的資金是否參與市場交易卻是另一回事,例如新聞報導巴菲特持有的現金水位很高,總是樂觀看待股市長期發展的觀點,卻不參與中短期內的行情交易,也就是市場內少了某一類觀點的多樣性,增加了市場失靈而形成非理性價格的風險。
在台股裡有許多投機股、尚未見到實際營收的概念股出現飆漲,有些真正獲利成長的企業股價卻停滯不動,這是市場內參與交易的資金傾向於某一類觀點,市場帶著偏見而缺乏多樣性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