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要到了,你們是否還記得,那個年代全聯獨有的白色購物袋嗎?厚實有韌性、超大容量,拎起來手臂總會被勒出一圈圈微紅的痕跡。
每當我看到它,腦袋便浮現小時候的畫面──跟著阿嬤穿梭在全聯的貨架間,挑選普渡所需的零嘴飲料。我那時候才幼稚園,小小的身驅卻能拎起兩大袋食物,努力跟在阿嬤身後。阿嬤自己也拎著兩大袋,總是擔心我累,而我總逞強地回答:「輕鬆啦。」
直到如今,那勒紅手臂的痕跡依舊歷歷在目。但比起這些短暫的疼痛,更讓我心酸的,是阿嬤心裡深埋的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遠比肉眼可見的紅痕更為深刻。
對我而言,那四袋食物早已不只是零食與飲料,而是對過世親人的思念。除了我們愛吃的點心,其餘都是那些離世親人生前喜愛的食物,其中也包括我父親的最愛。
普渡當日,街坊鄰居都聚集在樓下宮廟。我與阿嬤並肩擺放供品,將餅乾、飲料整齊排列,並在紙箱上插上香,桌旁還有一包包紅色包裝的金銀財寶,上面寫著每位已故親人的名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跨過那座小紅橋的儀式。我一次次抱著金紙走過橋面,每走一步便喊著「過橋喔!」── 最少得走四趟。下橋後,工作人員會將金紙收走,放上貨車,載去焚燒,化作煙火般的光與路,傳送給遠方的親人。
如今,這些場景只能停留在記憶裡重演。
空桌前,我依然準備著,但少了一個與我並肩的身影。
空桌上的每一件供品,都是我們未曾說出口的對話。雖然阿嬤已不在身旁,但我仍能感受到她溫柔的目光,靜靜陪伴在這些煙火升起的時刻。
「最深的懷念,往往藏在日常最細微的動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