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們當年可有看過這劇集?
最近我竟然看畢了長達四十集的《千王之王重出江湖》(簡稱《千王》),看罷對亞視的製作有點不吐不快。根據維基百科《千王》首播於1996年4月15 日至6月7日,星期一至五晚上九時播放。同期無綫劇集則對着《天地男兒》以及《900重案追兇》。

謝贀 飾演 龍四
可謂是民初賭壇神話與現代商戰警匪片對決。
因為《殺出個黃昏》而愛看謝賢,其實我以往沒有太留意他,只覺得他在耍帥。而《千王》的片頭拍得謝賢甚有氣勢,不妨看看當年謝賢的風采。其餘演員陣容也強盛,有劉松仁、葉童、米雪、楊恭如、文頌嫻等等。其實單看演員演技,覺得他們做得不錯,包括演反派的台灣演員黃仲崑。
可是如果從故事引人入勝的角度看,這套劇完全乏善足陳,犯駁位亦多。不過當年一星期才播五集,觀眾未必為意前後矛盾。不知會否有讀者知道其拍攝過程,是否中途不斷修改劇本,令很多鋪排好的人物及伏線欠缺承托,最後劇情變得拖泥帶水、套路重覆、欠缺驚喜。
《千王》是以武俠片包裝的賭神片,以三十年前的製作來說,有槍戰、武打、爆炸、放火場面已算難得,還特地製作一輛電車在上海街道廠景游走,還有多輛黃包車,現在看起來也有很多回憶。可是其劇情推進就是由反派一人常昆 (黃仲崑 飾),不斷在不同持份者之間從中作梗,愚弄眾人。而劇中最正派又講原則的兩人﹕龍四(謝賢 飾)以及李抑(劉松仁 飾)則一次又一次因為自己的原則,而放過常昆。劉松仁更因自己原則而死。雖然常昆早已信用破產,但仍深得權貴重用,繼續興波作浪。
觀眾作為全上帝視角看到這裏,真的很不爽。眾角色看似白痴般被騙或被殺,而劇本只以一句解釋﹕龍四刻意一步一步的退,因為當一個人一無所有其反擊力才最強。噢﹗這是什麼邏輯?因為龍四的後退,累死了他口中很重要的兄弟性命。明明有機會一槍殺死常昆,但因為常昆曾救過自己,所以一次又一次讓他繼續害人。

黃仲崑 飾演 常昆
最後結局當然邪不能勝正,龍四反撲,常昆要逃難,說自己沒錢所以走不到,明明他有十多間賭場,本身還有賭局要進行,為何會沒錢。既然沒錢,最後又有廿多名手下在火車站埋伏龍四⋯⋯
真的認真便輸了。
伏線鋪排失當。閘北是由開首便出場的小角色,主要是當李抑的跟班以及安排跟文頌嫻的感情線。當龍四失勢時,一心旨意閘北在龍四落難途中可全學他的賭術而報復,一直等等等,閘北還是一名傻小子。但當最後一集的時候,忽然盡得龍四真傳,還氣勢磅礡的勝出,但離開賭桌他又變回傻小子⋯⋯而他的勝出對劇情一點推進也沒有。
最後龍四竟然在股票市場大勝對手。
阮明透 (葉童 飾)一名奇女子,因為總巡捕愛上她而不擇手段要追捕她。劇情並沒有解釋為何總巡會對這名女子那麼執著,動用全上海的巡捕搜尋她。初初以為只是早段的劇情鋪排,可是後來劇情只是重覆的逃走,有靠山,靠山也失勢了,便逃離上海。這樣來來回回都有五六次,看到最後真的有點不明所以,為何這條線沒有推進任何劇情。
外子看著時,見劇中不斷提及上海有火車到廣州。他便好奇心起,網上一查。當時為1928年,上海並沒有火車路軌能直達廣州。這不怪編劇,三十年前的資訊沒今天上網按數個按鈕便得知。這也是意外發現的小彩蛋。
不知是製作成本問題還是其他原因,其實大家都可見亞視過無綫後的演員大多發揮良好,因此亞視演員不是省油的燈。問題是為什麼不多放資源在劇本身上。邀得如此重量級的演員,但劇本只是不斷重覆武打、槍戰、賭術、復仇、陰謀等等。
其實龍四在火車上與十二人結拜,稱為千門十三將跟養大閘北的千門六怪都很有發揮空間,可惜他們只落得閒角劇情或被人胡亂殺死的下場。
感謝此劇陪我渡過這較多事之八月,龍四的各種賭術招式名如「黑馬過林」、「沖天炮」、「無敵必勝手」真的看得爆笑開懷。不過謝賢真的保養得好,出場有氣勢,有他出現的劇情特別具追看度,這個卻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