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托不代表切斷,而是學習新的連結方式。
大吉需要慢慢長大,媽媽也在學著長大。
或許這些眼淚與掙扎,就是我和吉一起累積的勇氣。
送托第一天:媽媽的自由時光
最近大吉開始了新生活,第一天把大吉送去托嬰中心,我整個人像被放飛一樣。天空好藍、雲好高、世界好寬廣,連走路的步伐都輕盈了起來。已經好久沒有這種自由的毫無罣礙的輕鬆,把大吉交給老師時,我甚至還笑著跟老師揮手說再見。
殊不知,當我開心轉身,享受呼吸著自由的同時,大吉卻開始「不喝奶、不吃副食、不睡覺」,只能在老師懷裡哭著等我回來。
抱著滿臉委屈的小孩,「對不起,媽媽忘記幫你grounding 做好心理準備,我只有跟你說要帶你來上學,沒有很仔細的讓你了解。」我給他很多個大抱抱邊跟他說,講到幾個關鍵字,他也會邊哭依依喔喔的回嘴,我聽得出來他的抱怨,之後情緒也慢慢穩下來。
後來我跟老師借了點時間,帶他熟悉環境,陪著他看看教室、魚缸,還在遊戲區陪他吃粥,然後他又快樂地玩起來,爬去探索新世界,真不愧是大吉本吉。
第一天,回家前也有跟老師們說再見,先這樣暫時收尾。
送托第二天:爆哭與媽媽心
第二天就不一樣了。
大吉一樣爆哭。其實昨天也是,只是我以為是我沒講清楚。
坦白說,我沒想到到處他也會有這一天,之前帶他上主題課程或是去親子館玩耍,遇人外向積極互動、好奇觀察環境眼睛轉個不停、常常主動探索空間與玩玩具的他,我總樂觀的看好送托的前期。
我聽到他的大哭聲,想說觀察一下、也在園區門口稍等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隨機調整的,但後來老師走出教室跟我說,吉聽到我在外面他哄不下來,要我先離開去晃晃,我倒也沒有糾結要不要走,但在離開的過程中,腦子開始打轉:
「他才 11 個月,這樣是不是太殘忍?」
「這樣真的對嗎?」
雖然心裡矛盾,但我人類圖設計的最高指導—情緒中心—很安靜,沒有陷入混亂,直覺中心警報也沒響起。我知道這對我來說可能仍是正確的選擇,只是腦袋的非自己的雜音跑出來了,當然吉的部分還得在觀察。
我打電話給孟兔和我媽,聊聊天分散焦慮。
等待的最後半小時,我在網上採買上學的用品,一邊感嘆媽媽真的是前台後台都要顧,心理生理都要平衡照顧,但求希望在這條路上,我能陪大吉長大,也能繼續追夢,成為及格媽媽就好(笑)。
第二天的下午去上感統課,相較於送托之前,大吉變得好黏。他探索的範圍縮小了,好像隨時都在警覺中,會定時回頭確認我是不是還在,好像把幼兒園和感統課串在一起了。看到我起身、穿襪子,甚至只要我離開一步,他都受不了,邊哭邊爬來我身邊,抓著我的膝蓋用力站起來要抱抱,那樣的眼神,真的讓人心都軟了。
我說:『你想要媽媽現在給你抱抱嗎?』。『嗯!』吉的薦骨聲響,我給他一個超有力的擁抱,順便用意念灌滿愛,之後他可以再繼續一小段他的探索,彷彿只要我有回應,他就像得到稀世珍寶一樣。
媽媽喜歡你,而這樣我是他的全世界的日子,會持續多久呢?
送托第三天:哭哭也可以
適應週每天只去半天,也就是兩小時。
第三天,在路上我跟大吉說:
「不習慣環境哭哭也可以啊!害怕很正常,哭能讓情緒流動,把害怕抖掉就好了。」
「如果其他寶寶哭,你也跟著哭沒關係,你的情緒中心沒有定義,會敏感的放大別人的兩倍,代表你很共感,能同理別人」
「想爸爸媽媽哭也沒關係唷,我們都會在。」
但講了一堆,他好像一點都沒在聽(笑)。到教室一樣爆哭,死命巴著不放。
今天的我倒是更瀟灑直接轉身走掉,但其實還是躲在牆邊偷聽等待了一陣子。沒錯,他還在爆哭。接他時,他依舊在老師懷裡哭。
老師說他偶爾會被東西吸引,玩一玩又突然想起媽媽,立刻爆哭。老師們都很留意寶寶的狀態,這幾日送托都會問我吉回家之後的反應,我也能看出他們的專業與穩定,不愧是閱讀過無數個寶寶的智慧。
媽媽間思緒與對話
人類圖育兒界偶像圈媽,看著我這幾日的掙扎,丟出許多「像呼吸一樣自然」的育兒人生金句,讓我整個笑翻。
她跟我分享:「可以先跟他相約接回來的時間,給他一個抱抱 10 秒鐘,然後華麗轉身。」我決定下次送托的時候來試試。
寶寶分離焦慮很常見,反而媽媽更難放下。但我仔細想想,自己其實也有改變:雖然心疼,但能乾脆轉身,也認真在心裡祝福他快樂上學。送托完之後,我可以久違的好好吃早餐,享受短暫的自由時光。
送托路上的媽媽與寶寶
三天的送托,大吉在哭、在適應;媽媽在放手、在學會華麗轉身。
我發現,分離焦慮不只是寶寶的課題,也是媽媽心裡的練習。
有時候心疼、矛盾,但更多時候,是我真實感受到——自己也需要空間去呼吸。
送托不代表切斷,而是學習新的連結方式。
大吉需要慢慢長大,媽媽也在學著長大。
或許這些眼淚與掙扎,就是我和吉一起累積的勇氣。
#眼淚裡有成長 #送托日記進行中 #人類圖育兒 #純種生產者 #顯示生產者 #非自己主題覺察 #孩子的設計值得信任 #HumanDesignParenting #育兒與內在修行